葛根寶
摘 要:首先對“博愛塑魂”的內涵作了闡釋,論述了其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價值,最后提出構建“博愛塑魂”大學校園文化的途徑和載體,以期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有所裨益。
關鍵詞:博愛塑魂;大學校園文化;內涵;途徑與載體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1-0141-02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universal love shapes soul" and then discusses its important val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way and carrier to construct campus culture, hoping that it can be use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Keywords: universal love shapes soul;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connotation; way and carrier
大學校園文化被視為高等學校的風骨,是高校發(fā)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高校的形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xiàn)。
一、“博愛塑魂”內涵的闡釋
據華東師大陳崇武教授研究,《人權宣言》里面并沒有出現(xiàn)“博愛”文字,1848年法蘭西共和國的憲法中指出:“法蘭西共和國以自由、平等、博愛為信條”,這是“博愛”是第一次正式列入憲法條文,而這里的“博愛”只是資產階級的裝飾品。孫中山先生的“博愛”觀是贊同韓愈提出的“博愛謂之仁”的說法,把仁分為救世、救人、救國,認為“其性質則皆為博愛”。
博愛思想是孫中山思想理論體系的基礎、精髓和源泉。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坐落于“博愛之都”南京,始建于1982年,前身是教育部創(chuàng)辦的中國第一所特殊教育師范學校,是我國政府與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合作項目單位。
“博愛塑魂”是南京特師的辦學理念,這一理論對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磨練意志品質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博愛是一種特殊的愛,這與南京特師的辦學理念相契合,它塑造了這所學院獨特高尚的靈魂。特師的學子因愛心而精學,因精學而成才,因成才而奉獻。
二、“博愛塑魂”在大學校園文化中的重要價值
(一)為大學校園文化提供了正確的價值觀導向
古人云:“德高莫高于博愛人,為政莫高于博利人”,美國文明之父愛默生說過:“我們必須博愛眾生,這樣一來不可能的事就變?yōu)榭赡堋?。這些都鮮明的闡釋了擁有博愛之心,是為人之道。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博愛也顯得不可或缺。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博愛是校園文化的靈魂,有了愛,教育才有意義。正是博愛提供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校園文化才得以不斷深化、升華,教師本著愛心施教,學生伴著博愛之心成長。
由此可見,無論是社會生活的為人之道、處事之則,還是校園生活中的學習生活,都被高度概括于博愛之內。博愛之心使學習者懂得求學之道,使為師者懂得施教之道,從而構筑了充滿博愛情懷與高昂精神的大學校園,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為老師及學生們的生活領航。
(二)為大學校園文化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博愛要人有博大的心懷,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尤其面對成長中的兒童,老師們要熱愛每一位學生。
南京特師每一位“最美特師人”都擁有博大的心懷,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始終本著一顆博愛的心諄諄教誨。都說博愛是教育者模范行為,通過教師的眼神、表情、語言、聲調、動作來體現(xiàn),課上、課下,校內、校外概莫能外,這些發(fā)自內心的虔誠尊重和珍愛,不是表演,不是敷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因博愛而聚人心,南京特師靠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以及莘莘學子們團結一致堅守著“博愛塑魂”的精神,營造了一種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也正是因為這一份精神造就有博愛心懷的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為校園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三)促進大學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因子的挖掘和培育
有人說博愛是舶來品,是西方資本階級的東西。其實在中國春秋時代儒家就有“仁者愛人”的論述;唐代的韓愈有“博愛之謂仁”的說法。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概念,一定要既有繼承學習,又有發(fā)展創(chuàng)新。大學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是一所大學前進發(fā)展的方向,是一所大學的靈魂所在,同時也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適應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的要求。
南京特師的校訓是“博愛,求是,創(chuàng)新,自強”由此可見博愛之心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無論是手工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還是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新,只有擁有靈魂,才會促進校園本身的發(fā)展。博愛為校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們的積極向上的激情,更加有利于創(chuàng)新因子的挖掘和培育。
“博愛”為大學校園文化提供精神動力,促進其在更多更高的新層面得到發(fā)展和培育。博愛能磨礪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意志,為學生們提供更大、更廣的創(chuàng)新空間,激勵學生們更加主動地接受大學創(chuàng)新文化的洗禮,積極的加入到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隊伍中去。
三、構建“博愛塑魂”大學校園文化的途徑和載體
一般來說,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包括環(huán)境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網絡文化、生態(tài)文化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相互聯(lián)系、相互區(qū)別,最終構成了大學校園文化的有機整體。
(一)以“博愛塑魂”創(chuàng)造大學校園環(huán)境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擔任著把學子塑造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發(fā)揚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任務,融合了優(yōu)秀校園文化的校園環(huán)境文化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追求和諧的大學文化,其本質就是倡導博愛理念,培育和弘揚博愛精神為核心的大學博愛文化。
南京特師圖書館的百愛墻,是學校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傳承,墻上99個不同字體的愛,還有一個愛就在心里。愛心對特師的老師們最重要,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還有學生殘健融合的人文環(huán)境。校園里能看到殘疾人和健全人和諧融合在一起,盲道、電梯等無障礙設施齊全。正是由于博愛精神的滋養(yǎng),校園環(huán)境才會如此充滿愛。
(二)以“博愛塑魂”規(guī)范大學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博愛是大學生制度文化的精神和靈魂,也是大學制度文化發(fā)展所需要的價值取向和相對獨立的自主運行的環(huán)境。
南京特師的招生制度就充分體現(xiàn)了博愛,健全學生和聾啞等殘障學生在同一個校園里,大家用手語可以毫無障礙的交流。同時還可以讓大家互相學習,健全的學生可以學習殘障學生堅強的意志,殘障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很多事也可以很好,可以受到別人平等的對待。南京特師還把“教學一體化”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康復中心,學校動員學生加入志愿者協(xié)會,弘揚博愛精神,辦學目標更是突出表現(xiàn)了博愛這一精神,使南京特師的師生都有博愛的心懷,他們的愛心將會播撒在未來特殊教育事業(yè)的道路上。正因為“博愛塑魂”的精神使我們大學校園的制度文化建設更加規(guī)范,不斷得到完善發(fā)展。
(三)以“博愛塑魂”引導大學校園行為文化建設
在南京特師隨處可見的就是圍繞“博愛”開展的各種大小活動,學校全面的將“博愛”付之于行動。例如,學校組織了“尋訪特教的足跡”、特殊教育博物館文物征集實踐團、“太陽花志愿者”赴景德鎮(zhèn)聾人大學陶藝創(chuàng)業(yè)實踐,還深入更多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在社會的大課堂中貢獻智慧,增長才干,將博愛精神拓展。南京特師還有最有特色的手語操,更加促進了健全學生與聾啞學生能夠更容易交流。
“博愛塑魂”精神得到了全面的推廣,我們不僅擁有博愛精神,還把博愛精神付出于行動之中,使大學校園文化更加的豐富多彩。
(四)以“博愛塑魂”提升大學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的興起與發(fā)展,改變著高校師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和價值觀念。網絡文化是文化發(fā)展進步的新形態(tài)、新趨勢,校園網絡文化是大學革命的新表征。
“博愛苑”又稱“南京特教學院論壇”,成立于2010年6月11日,是南京特師校友們自發(fā)創(chuàng)建和管理的我院非官方高校論壇?!安墼贰币圆鬯芑隇楹诵睦砟?,努力打造成為南京特教廣大校友最好的互動交流分享平臺。論壇里的設置,以及校友們在里面的學習經驗、事例的分享等等都沒有離開過博愛,一直遵循“博愛塑魂”的理念。南京特師這樣的網絡文化建設還有很多,例如,南京特殊的官網,首頁的設計多次強調“博愛塑魂”理念,內容更是鮮明體現(xiàn)這一理念。其次,南京特師公眾號里有一個“最美特師人評選”欄目,最美特師人的老師們本著“以博愛之心,塑師德之魂”的信念,在特殊教育的道路上,篳路藍縷、風雨兼程,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擁有博愛之心的學生。南京特殊運用“博愛塑魂”使校園網絡內容更加豐富獨特,從而進一步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
(五)以“博愛塑魂”促進大學校園生態(tài)文化建設
作為目前全國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以培養(yǎng)特殊教育師資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南京特師的校園綠化很美,尤其是校園里最有博愛特色的殘障名人文化園。走進文化園領略到的視覺美感是那么的難以忘懷,殘障名人的雕塑栩栩如生讓你一次又一次為它駐足。然而文化園讓你領略到的絕不僅僅只局限于這些外表。簡短的殘障名人的介紹,讓你讀著總有一種讀不到尾的感覺。文化園所體現(xiàn)的博愛讓無數人為之驚嘆,博愛的核心精神把整個文化園襯托得更加別致,園里的一景一物把博愛精神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南京特師的“博愛塑魂”讓一草一木茁壯成長,行走其中,不僅可以飽覽一個個充滿故事的名人事跡,而且能在自然界中讓一切都在升華,賦予種種事物博愛的靈魂,讓心靈得到愛的洗禮。
參考文獻
[1]韓笑真.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育人探析[J].教育探索,2014,12.
[2]肖強.社會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分析[J].唯實,2006,02.
[3]顧華寧,等.“大愛精神”視域下的成都理工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實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
[4]陳艷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育人環(huán)境[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4,10.
[5]田巨為.高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初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