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常州吟誦的方言異讀研究

      2017-05-30 10:48:04金麗藻
      江蘇理工學(xué)院學(xué)報 2017年1期

      金麗藻

      摘 要:根據(jù)對《常州吟誦三百例》的分析發(fā)現(xiàn),常州吟誦中的方言異讀有“文讀”和“類文讀”兩大類。其中“類文讀”可以析出常州方言語音中的“恒量”與“變量”。方言文白異讀的產(chǎn)生既是語音變化的結(jié)果,也是語詞發(fā)展的產(chǎn)物,是漢字音、義乃至字形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邦愇淖x”對研究方言語音層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guān)鍵詞:常州吟誦;異讀;類文讀;語音層次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7394(2017)01-0007-08

      方言異讀,通常指文白異讀,白讀是口語音,文讀是讀書音。從字音角度看,文讀應(yīng)該是某個字固定的一種讀音。趙元任[1]16,黑維強、熊正輝、劉勛寧 [2]315,王福堂[3]4 等對方言文白異讀均有深入研究,而對常州吟誦方言異讀鮮有涉獵。

      常州吟誦語音情況很復(fù)雜,并非一字一音或一字一文一白這么簡單,比如常州方言中的“人”,白讀為?i,文讀為z?,在常州吟誦中卻聽到z?、l?、??三種不同的讀書音,z?是常州方言文讀,后兩種念法則是受官話(一部分老年吟者不會說普通話)或普通話影響而出現(xiàn)的音,但這類讀音在常州吟誦中出現(xiàn)的體量比“正宗”文讀還多,本文把這類讀音稱作“類文讀”。從文讀產(chǎn)生的歷史淵源看,許多文讀正是從“類文讀”演化而成,關(guān)注這些“類文讀”對進(jìn)一步研究方言語音層次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文對文讀、“類文讀”,對不同于白讀的所有讀書音統(tǒng)稱為“異讀”。

      本文研究文本資料主要為《常州吟誦三百例》。[4]該書由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常州吟誦傳承人秦德祥選編,書中選入了32位傳人的真聲吟誦,其中包括趙元任、周有光、屠岸、羊淇、羊漢和錢璱之等最具典范意義的經(jīng)典吟誦,由于音頻局部損壞,本文用例采自丁彥士、吳玉良之外的30位吟誦者發(fā)音,凡270篇次(有部分相同詩文),統(tǒng)計出約350字的異讀。30位吟誦人最長與最少者出生時間相距82年,語音的歷史傳承與變異隱顯其中,他們的吟誦語音表現(xiàn)出了常州方言讀書音的多樣性與復(fù)雜性,各個讀音都包含著一定的語言態(tài)度和語音信息。

      常州吟誦語音的主要特點包括:(1)使用常州方言,保持吳語特點,譬如年長者都有清晰的尖音,都分清濁,保留入聲等吳語特點。(2)吟誦樂調(diào)以聲調(diào)為基礎(chǔ),依聲行腔。但畢竟受到樂調(diào)的影響,因而單字調(diào)并不是十分清晰,除非必須,聲調(diào)未被列入本次研究的完全必要項。(3)因詩詞格律的要求,韻腳字音有時會作特殊處理,成為獨特的讀書音。(4)對部分文白異讀字,吟者也會表現(xiàn)出不統(tǒng)一性,同一個字有時文讀有時白讀。(5)有的一字一讀音,有的一字多讀音。

      一、吟誦中的文白異讀

      標(biāo)音說明:一是采用國際音標(biāo)標(biāo)注,字調(diào)一般不標(biāo);二是常州方言無前后鼻音之分,鼻韻尾標(biāo)注為,為輸入便利,元音鼻化則用“n”標(biāo)注,趙元任吟誦部分單韻母略帶鼻音[5]4,為統(tǒng)一起見也改用“n”;三是送氣音用右上角h標(biāo)注;四是口音差別或口誤讀音不入表;五是因篇幅關(guān)系,表1列出吟誦中的所有文讀字,其他列表列代表字。

      表1中所列均為常州方言里該字的文讀字音,但它們的情況也各不相同。

      1.“化石”型文讀,這類文讀現(xiàn)已不用,如“肉”,其文讀zo?只在趙元任先生的吟誦里聽到。

      2.“文白同音”型文讀,這些字只有一種文讀,如“而、爾、芭、罔、小、徘徊”等,其中“小”吟誦中讀音為尖音si?,一般認(rèn)為,其白讀為si或?i。本文認(rèn)為,常州方言中白讀?i的漢字為“細(xì)”,而非“小”,因為方言中的“細(xì)小佬”(義為小小孩)和“大小佬”(義為大孩子)倆詞就能完全把它們區(qū)分開。

      3.“文強白弱”型文讀,這類字日常使用中文讀已超過白讀,白讀只存活于少數(shù)口語中,文讀逐漸取代白讀,這類字有“防、耕、羹、降、鄰、明、眉、患、攀、生、溪、往、亡、鴉、櫻”等,如“鄰居”的“鄰”,白讀l?僅存活于“隔壁鄰舍”一詞中,現(xiàn)都說li;“溪”白讀t?hi僅用于地名“焦溪”中,現(xiàn)都說?i;“患”白讀u?[6]1文讀u?n,隨著醫(yī)患社會問題的出現(xiàn),其文讀已代替白讀,甚而聽更多人說新文讀xu?n。

      4.“文弱白強”型文讀,這類字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白讀依舊占優(yōu)勢,只在詩句或少數(shù)詞語中出現(xiàn)文讀,有“巴、打、馬、壓、雁”等字,如“巴”極少數(shù)吟者念成文讀p,多數(shù)吟者念白讀po,文讀主要出現(xiàn)在“巴士、大巴、小巴、中巴”等音譯詞中。

      5.“各司其職”型文讀,這類文讀基本依循文讀語境出現(xiàn),在吟誦中頻率極高,如“備、大、個、日、朋、彭、五、限、學(xué)、鴉、忘、望”和見母字“家、嫁、架、加、嘉、葭、賈、駕、價、間、交、教、江”等。其中“個”只有在量詞(一個)和指代詞(之個)中才念白讀k??,其他詞如“個別、個性、個體戶”等,均為文讀k??。

      6.“臨時”型文讀:為押韻而進(jìn)行的臨時變讀,如“渾欲不勝簪”的“簪ts?”,“一歲一枯榮”的“榮

      i”,“榮”是梗合三平庚韻云母字[7]205,常州方言白讀為io;“早生華發(fā)”的“發(fā)f??”,“紅藕香殘玉簟秋”的“秋tshe?”,但這些讀音其音節(jié)結(jié)構(gòu)未越出常州方言系統(tǒng)。

      7.“存古”型文讀:此類讀音其實是古音遺存或常州方言里的舊音,在吟誦中聽到確有古風(fēng)韻味。如“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里“滑稽”的“滑ko”,梗攝影母字“縈”和云母字“永、泳”,該組梗攝字在常州方言舊讀y,現(xiàn)讀i和io。

      8.其余:有的文讀現(xiàn)代口語中已相當(dāng)活躍,但在吟誦中卻只有個別人使用,吟者都比較一致地念白讀,如“罷”白讀為bo,文讀為b,也許是盡力保持常州方言特色的緣故。

      文讀是否還會再變,有待時間的檢驗,比如匣母字“限”、微母字“罔”等如今已走在變化的路上,這也是文、白之間“類文讀”出現(xiàn)的理由。

      二、吟誦中的“類文讀”異讀

      方言出現(xiàn)文讀的原因非常復(fù)雜,但有一條是基礎(chǔ),即把當(dāng)時社會的標(biāo)準(zhǔn)音引入方言后形成了新讀音,“王國維《書蔣氏藏唐寫本唐韻后》說:‘唐人盛為詩賦,韻書當(dāng)家置一部,故陸孫二韻,當(dāng)時寫本當(dāng)以萬計。相信當(dāng)時南北兩大方言的所謂標(biāo)準(zhǔn)音就隨著科舉跟韻書而流行,既有實際的需要,又有完整的系統(tǒng)。這些標(biāo)準(zhǔn)音進(jìn)入大多數(shù)方言就成為文讀音?!盵8]2但文讀體系的形成一定會經(jīng)歷一個磨合過程,融入方言又不同于方言,最終又成為該方言的一部分?,F(xiàn)代漢語時代,普通話語音無疑成為影響方言語音的新標(biāo)準(zhǔn)音,它對方言的影響尚不如唐韻那么深刻而鮮明,但也已初顯態(tài)勢,曹曉燕《無錫方言文白異讀的演變》“隨著普通話的大力推廣,文讀音正通過詞匯擴散的方式逐漸取代白讀音而白讀音也奮力對抗?!盵9]77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所謂的新文讀已經(jīng)出現(xiàn)。吟誦中出現(xiàn)許多具有官話或普通話色彩的語音,它們不是成熟文讀,是“類文讀”。

      這些“類文讀”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與該字音韻地位相同的字在常州方言里已有文讀,但該字尚無,即語音條件已具備,但詞語語境不成熟;一種是語音條件尚未具備,僅限于吟誦讀書等活動中,但它們卻呈現(xiàn)出某種體系性。鐘敏在《常州話的文白異讀探析》指出常州方言古聲母中的微母、奉母、見母、溪母、疑母、匣母和日母等,古韻中的梗攝、假攝、止攝等字容易產(chǎn)生文白異讀[10]12,吟誦中的“類文讀”大多在這些規(guī)律之外。

      (一)語音條件具備的異讀

      這類字主要為一組假攝字(見表2)。

      表1中的假攝幫母“巴、芭”和見母“家、嫁”等字都有文白異讀,但同為假攝幫母的“把”至今無文讀,假開二等字在常州方言中白讀韻為o,異讀為和i,如表1中的“巴”,還有日常口語中的“爸p、灑s、假t?i期、雅i”等,從語音演變角度看異讀條件已具備,但字詞的發(fā)展未同步,如今“巴、芭”在“巴士、芭蕾”等音譯外來詞的促進(jìn)下文讀得到鞏固,“把”還沒出現(xiàn)足夠文讀的新詞語境。

      常州方言中的疑母“”聲母字除“五、雁”等極少數(shù)字外至今未見系統(tǒng)文讀。由此可見,語音條件成熟給文白異讀提供了可能性,但落實到具體字詞上,進(jìn)程并不等齊,個中原因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章母字“者”此處異讀可能是受蟹攝異讀字的干擾,如蟹攝“敗”白讀b,異讀b??。

      (二)語音條件不具備的異讀

      流攝字在吟誦中表現(xiàn)出高度一致性,“劉、留、柳、樓、愁”等字押韻需要有臨時異讀為i??韻外,總體規(guī)律是流攝韻母e?異讀為???!昂瘛崩?,異讀聲母而不是韻母,不過聽覺上“厚?e?”更接近常州文讀,其他則是常州普通話”型的“類文讀”(見表3)。

      流開一去候韻明母字如“貿(mào)、茂”白讀為me?,現(xiàn)在更多人說m?,吟誦中m??為“類文讀”。

      山攝字異讀與流攝字相似,聲母不變韻母異讀,較為特別的是陽平“嬋213、全213”,聲母、韻母都異讀了,但同調(diào)的“盤213”并沒有;來母“巒”合口韻異讀為開口韻;“軒”字,吟者異讀為?i?,而不是?y?n,可見讀書音的不穩(wěn)定性(見表4)。

      吟者對“去”的異讀相同,對其余字則有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一種是完全采用白讀,如趙元任先生,純正的方言音;一種是完全選擇“類文讀”,如屠岸先生,醇厚的書卷聲?!皭骸睘橛鰯z去聲,在常州方言中白讀為入聲(見表5)。

      咸攝白讀?韻異讀為?n韻,但咸攝匣母“咸、閑、嫻”等字白讀韻為?n異讀韻為i?;影母“淹”白讀韻為?n,異讀韻為i?。匣母“檻、艦”字在常州方言中白讀為kh?n,聲母送氣,屬特例,但聲母由舌根音異讀為舌面音,卻符合常州方言文白異讀規(guī)則,如“家”的文白讀。從母“暫”白讀為dz?n24,異讀ts?n51,完全異讀成了普通話語音,聲母由濁音變?yōu)榍逡?,聲調(diào)由原來的陽去變?yōu)殛幦ィㄒ姳?)。

      蟹開二平佳韻初母“釵”字比其他字文讀進(jìn)程多出一拍,從o到,然后才能到???!疤卑鬃x為濁聲母,異讀為送氣清音,向普通話靠攏(見表7)。

      該組宕攝微母在常州方言里白讀為m,異讀為v,如表一中的“亡、忘、望”,“罔、惘”為書面字,讀音不穩(wěn)定,常州方言里云母才異讀為u,如表一中的“往”?!熬W(wǎng)”在常州方言中無文讀,現(xiàn)今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度發(fā)達(dá),年輕人會異讀成u,如“騰訊網(wǎng)”,吟誦中讀“網(wǎng)v”僅一例,雖符合語音演變規(guī)律,卻不符口語習(xí)慣。而明母“?!弊殖V莘窖灾挥幸蛔xm,吟誦中卻也有人讀v,這些都說明,宕攝微母、明母、云母字在常州方言中文讀的不穩(wěn)定性(見表8)。

      “彼”很特別,此字的異讀聽起來很有書卷韻,雖然白讀更接近標(biāo)準(zhǔn)語?!氨弧w、未”異讀成普通話(見表9)。

      梗攝、宕攝、咸攝等攝中的入聲韻,異讀依然保持入聲,但在口語中“摘”還另有文讀,音為ts??,“宅、脈”的文讀或來自其他方言(見表10)。

      匣母字在常州方言異讀中輔音聲母時有時無,具有整體的不穩(wěn)定性。這些字讀書音明顯向普通話靠攏,但聲調(diào)卻保持原調(diào)?!皣W”當(dāng)擬聲詞用時只有xu一個文讀音?!耙姟背鲎浴安琶啦煌庖姟本?,所以異讀為si?(見表11)。

      三、文讀、“類文讀”并存的異讀

      吟誦中還出現(xiàn)了一批文讀、“類文讀”并存的字,不同的異讀反映出不同的語音支持背景(見表12)。

      此類字在口語中聲母確定,韻母異讀,異讀1屬于第一層次異讀,異讀音2和異讀音3更接近普通話語音,屬于第二層次異讀。

      “白”吟誦時多數(shù)用b???!安弧背V莘窖晕淖x為p??,但年輕人讀po?,異讀2為“類文讀”。

      流開三等奉母字“浮、復(fù)”,v??為“類文讀”。“復(fù)”在古漢語中有動詞“恢復(fù)”和副詞“復(fù)興”兩個意義與詞性,讀音也不同,趙元任《何為正音》一文里說到“現(xiàn)在全國很多地方(例如常州)還維持這種分別,”[11]115那時副詞的讀音即為ve?,但現(xiàn)在常州人都說fo?,文白同音。

      “車”的白讀音基本已退出歷史舞臺,僅存活于農(nóng)耕詞“車水”和舊時獨輪車“車子”等詞中,tsho是如今的口語音,t?y為古音,tsh?為“類文讀”。

      “階”如今只在“階沿石”等極個別舊詞中用白讀,多數(shù)說t?i,如“臺階、階級、階梯”等,但在新詞“網(wǎng)絡(luò)游戲進(jìn)階”中,被說為t?i??,與入聲“級”同音。見母字“覺”文讀時介音圓展有不同,t?y??文讀色彩更重。

      “入”字,年長者異讀多為zu??,中青年為z??;止合三等“吹”在口語中還有一個不帶介音的tsh??,跟“水”一樣,這類字異讀時是否帶介音并不穩(wěn)定。

      這些字異讀部分是聲母?!榜敗逼胀ㄔ捵xxi51,常州方言白讀???24,該字出自王勃《滕王閣序》里“川澤紆其駭矚”句,鄒宗浩、屠岸、黃嘉生三位長者均吟此篇,鄒宗浩、屠岸讀?i音,黃嘉生讀i,三位老先生讀音如此一致絕非偶然,“駭”為蟹開二上駭韻匣母字,與其同攝同母同屬“皆”韻部的還有平聲“諧”和去聲“械”等字,而“諧、械”常州方言中文白都讀i,而匣母字如表中“下”字在異讀時聲母具有整體的不穩(wěn)定性,由此可見,老先生們“駭”字的文讀完全符合常州方言的文白異讀規(guī)律。

      精母字“濺”受官話或普通話影響,吟誦時出現(xiàn)兩種異讀,均為“類文讀”。

      日母字“繞、人、任”聲母異讀體現(xiàn)出了日母在常州方言中的語音層次:?→z→l→?,正向普通話無限靠近,現(xiàn)實生活中文讀到第二步z,部分字詞有向第三步l演變的趨勢。

      微母字在常州方言中存在大量文白異讀字,如表中所列“聞、問”,異讀音1為其文讀,異讀音2則為“類文讀”(見表13)。

      “斷”常州方言有兩個讀音,一念t?53,“決斷”的“斷”,在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里讀t?53;另一念d?213,“斷絕往來”的“斷”,du?n為d?的異讀音。

      “更”此處為時間詞,梗攝見母字,古音古行切,t?i為舊時文讀,k?為類文讀。

      梗攝匣母字“橫”經(jīng)過兩次異讀演變,先異讀韻母,后再異讀聲母,與普通話標(biāo)準(zhǔn)音不斷接近?!昂狻睘楦_二等匣母字,如同“行為”的“行”,吟誦中有一人讀“衡陽”時念成i,但“衡”現(xiàn)在常州方言中只有??一個讀音(見表14)。

      四、從吟誦文讀分析常州方言中的“恒量”與“變量”

      通過以上各表分析,我們總體看出,常州吟誦方言文讀的多樣性與復(fù)雜性,老年吟者的語音受官話影響大些,中青年吟者受普通話影響大些,這也體現(xiàn)出了語音的時代特色。王洪君認(rèn)為:“文白之異只是字音中某個音類之異,而不是整個字音之異。字音中文白音類的交替往往不是個別的,它們在音韻層面形成與古音來源有關(guān)的、有規(guī)律成系統(tǒng)的交替對應(yīng)。”[12]40

      分析常州吟誦讀音,我們發(fā)現(xiàn),常州方言里的某些語音成分長期以來并未改變,而有些語音成分變化很大,還在不停地變。

      (一)聲母方面

      1.大多清音沒有異讀,具體為幫母、滂母、端母、透母、精母、清母、心目、知母、徹母、莊母、穿母、審母、章母、昌母、書母、曉母字聲母保持原聲母,它們是常州方言聲母中的“恒量”。常州方言中無翹舌音t?、t?h、?,吟誦中也未出現(xiàn)異讀為翹舌音的現(xiàn)象,而臨近的蘇州話、無錫話里早有翹舌音存在。

      2.濁音中的明母、泥(娘)母、來母沒有異讀,它們也是常州方言聲母中的“恒量”。這三組聲母文讀沒有任何的混淆與變異。

      3.清音見母、溪母有文白異讀現(xiàn)象,主要集中于效攝、山攝、江攝、梗攝的部分字。

      4.濁音中的微母、奉母、疑母、匣母、日母有文白異讀現(xiàn)象。日母字的異讀在常州方言里體現(xiàn)出最鮮明的語音層次,存在四種共時狀態(tài):第一無文讀音,如“熱?i??2”,第二文白異讀,如“認(rèn)、人、任”等,第三文白同音,聲母文讀為z,如“惹、如、儒、潤”等,第四文讀為音,如“而、爾”等。而受官話與普通話的影響,吟誦中“人”還出現(xiàn)了l?、??這樣的聲母;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已經(jīng)聽到“乳lu房”“母lu”這樣的新文讀。

      5.并母、定母、從母、崇母、船母、群母、影母、云母、以母在吟誦中出現(xiàn)“類文讀”異讀,如并pi、他th、霆thi、自ts?、雄?io等,都是受官話或普通話影響出現(xiàn)的“類文讀”。

      在文白異讀過程中陽陰異讀、濁清異讀會完全失去方言的特色,常州方言的文白異讀中陽調(diào)濁聲一般不會異讀成清聲母。

      (二)韻母方面

      韻母各攝都有或呈系統(tǒng)或個別異讀的現(xiàn)象。在吟誦中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果攝、曾攝是常州方言里相對最穩(wěn)定的韻攝,是常州方言中的韻母“恒量”。在吟誦中,曾攝僅出現(xiàn)“朋”等個別字,果攝僅出現(xiàn)“那ne?/n”“個k??/k??”“我??/uo”三個異讀字。總體果攝、曾攝的異讀極少。

      2.蟹攝、流攝、咸攝、遇攝、山攝等出現(xiàn)大量“類文讀”,比如“周”tse?異讀成ts??,但成為真正的文讀字音時機尚未成熟,因為常州方言果攝與知組、莊組、章組不相拼,它們一旦進(jìn)入常州方言文讀系統(tǒng),意味著改變了常州方言的音節(jié)結(jié)構(gòu)。因而它們目前是常州方言韻母中的“恒量”。

      3.山攝合口三、四等一組字吟誦讀音與現(xiàn)代口語讀音形成倒異讀現(xiàn)象。比如“月”,舊時說y??,現(xiàn)在說io?,吟誦里說y??,現(xiàn)代人以為是向普通話靠攏的異讀,其實是常州人的老讀音(見表15)。

      4.臻攝文白異讀主要集中于微母、日母、入聲韻字中,如“聞、日”等。宕攝文白異讀主要集中于微母字,如“亡、忘”等。通攝的異讀主要集中于非組字,吟誦中出現(xiàn)“風(fēng)f?、逢v?、俸fo”三字。

      5.假攝、止攝、效攝、梗攝、江攝是文白異讀相對比較集中與豐富的韻攝,它們是常州方言韻母中的“變量”。

      文白異讀在語音異讀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還要考察用詞需求,如同為梗攝的“生”和“冷”, “生”在常州方言中有文白異讀,但“冷”就沒有形成文讀,吟誦中有吟者讀l?,屬“類文讀”。故而方言文白異讀是語音與詞匯合力作用的結(jié)果。

      參考文獻(xiàn):

      [1] 趙元任.現(xiàn)代吳語的研究[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56:16.

      [2] 黑維強.陜北綏德河底方言的文白異讀[J].方言,2010(4):315-324.

      [3] 王福堂.漢語方言語音中的層次[C]//丁邦新.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

      [4] 秦德祥.常州吟誦三百例[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

      [5] 秦德祥,鐘敏,柳飛,等.趙元任 程曦吟誦遺音錄[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9:4.

      [6] 《江蘇語言資源資料匯編》編委會.江蘇語言資源資料匯編(第四冊常州卷)[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1.

      [7] 丁聲樹.古今字音對照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1:205.

      [8] 丁邦新.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

      [9] 曹曉燕.無錫方言文白異讀的演變[J].語言研究,2013(1):77-79.

      [10] 鐘敏.常州話的文白異讀探析[J].常州工學(xué)院學(xué)報(社科版),2005(4):12-15.

      [11] 趙元任.語言問題[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115.

      [12] 王洪君.漢語方言語音中的層次[C]//丁邦新.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0.

      A Study on the Variant Pronunciations of Dialects Based on lntoning in Changzhou Dialect

      JIN Li-zao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22,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300 Examples of Intoning in Changzhou dialect, we find that there are two variant pronunciations in the dialect used in Changzhou Intoning: “wendu” and “l(fā)ei wendu”, or literary pronunciation and para-literary pronunciation. From the “para-literary pronunciation” we can find out the “constants” and “variables” in the pronunciation of Changzhou dialect. The appearance of the variant pronunciations of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pronunciations in the dialect is both the result of phonetic change, and the result of glossary development. It is in fact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pronunciation, meaning, and even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 “Para-literary pronunciation” is of significant reference values to the study of phonetic layers in dialects.

      Key Words: Changzhou Intoning;variant pronunciations;para-literary pronunciation; phonetic layers

      責(zé)任編輯 徐 晶

      凤城市| 梨树县| 北京市| 通江县| 陵川县| 逊克县| 绥阳县| 乌审旗| 永州市| 名山县| 育儿| 阿巴嘎旗| 云浮市| 庆城县| 凌海市| 汽车| 尼勒克县| 建昌县| 丰城市| 郧西县| 麻江县| 曲靖市| 九龙县| 云南省| 台湾省| 屏东市| 屯门区| 太保市| 齐齐哈尔市| 金门县| 扬州市| 黎城县| 玛纳斯县| 武冈市| 福安市| 凤台县| 武安市| 九龙城区| 和顺县| 涟水县| 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