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明
我們通常說的飲食是廣義的,包括了飲(水、酒、茶等)和食(各種食物、菜肴),這也是中國飲食方式的基本結構。由于飲食在生活中的重要,飲食發(fā)達之后,出現(xiàn)很多專門的著述,在北魏時期有了食譜,一千多年以來,已經是蔚然大觀。
而第一部具有世界影響的中餐食譜,則是比較晚的事,應該是楊步偉的How to Cook and Eat in Chinese,譯為《中國食譜》,創(chuàng)作于1940年代初。
第一章有一節(jié)專門介紹餐桌禮儀。進餐廳前,中國人都會互相謙讓,堅持讓年長的客人在先。就坐的時候,又是一番“爭執(zhí)”,要把上座讓給尊長。中國曾被稱為“禮儀之邦”,非常重視禮。周代時,禮制已經被確定下來,成為國家與社會的根本制度,深刻地影響日常生活。禮儀最早就是古人在會餐分食時產生的,后來逐漸發(fā)展和完善,才有了祭禮、婚禮、喪禮等一整套的禮儀制度。古人無論在公共場合的祭祀、宴會,還是私家的餐桌上,都有嚴格的規(guī)矩,講究尊卑長幼有序。這些規(guī)矩,在今天雖有所淡化,但還是部分存在。
中餐的特色,與其制作方法也是分不開的。中餐的烹調方法多樣,有煮、炒、蒸、炸、煎、燴、汆、涮、鹵、醬、腌、熏......楊步偉在書里介紹了二十種。無論何種方法,目的是把不同食材的風味做出來,這也是中餐的精髓所在。昂貴的食材固然有其特殊的味道,各種調料也會有提味的效果,但決定好廚藝的關鍵,并不在于食材和調料,而是對于火候的掌握。所以有人說,只要火候恰當,任何食材都能做得美味可口。
傳統(tǒng)中國是農業(yè)社會,老百姓比較勤勞節(jié)儉,主張物盡其用,其影響延續(xù)至今。二戰(zhàn)期間物資短缺,楊步偉生活在美國,深感美國人對食材的浪費,她想告訴他們:那些被扔掉的食材,都是可以做成美味的,因此決定寫這本食譜。
這本書里,楊步偉寫了很多地區(qū)的食譜,如粵菜、川菜、南方菜、北方食品等,同時也寫了各地區(qū)的習俗與文化,包括方言。數(shù)千年的飲食歷史,從食具、食材、烹調方法,逐漸影響到生活、文學、政治思維方式、行為模式,進而深刻地影響了文化的形成與積淀。
周密《武林舊事》里記錄的宮廷御宴菜單,是皇家的奢靡;《紅樓夢》中寫到的吃,是豪門的講究;袁枚《隨園食單》中所錄,則是士大夫的精致。這些都不是普通家庭可以享受的,甚至是他們想象不到的。楊步偉沒有寫那些稀奇古怪、聽過而沒吃過的菜,“沒有祖?zhèn)鞯拿胤剑挥腥藗內辗e月累的一般原則”。書里介紹了三百個左右的食單,涉及普通中國人日常飲食的方方面面。她寫了做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沒有講配菜,因為配菜是無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