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欣
“詞”與“辭”雖然同音,但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含義各別。“詞”是語言結(jié)構(gòu)中的基本單位,能獨(dú)立運(yùn)用,具有聲音、意義和語法功能;構(gòu)成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而“辭”只是指“優(yōu)美的語言”。按照先秦的語用實(shí)際理解,“詞”指單個的字詞,“辭”指成句、成篇的話語。但是,自漢以來,“詞”也指成句、成篇的話語,于是“詞”“辭”同義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異形復(fù)合詞。例如:詞典和辭典、詞賦和辭賦、詞藻和辭藻、詞訟和辭訟、詞令和辭令、祝酒詞和祝酒辭,等等。所以,通常情況下,“詞”和“辭”在言詞和文詞的意義上是可以通用的。
“詞”與“辭”的相同之處在于:作“言詞”“詞句”義項(xiàng)使用時,“辭”與“詞”相同?,F(xiàn)在“辭”與“詞”在使用過程中通用情形很多,如“辭典”與“詞典”通用,指收集詞匯加以解釋供人查閱參考的工具書(指稱義略有不同:“詞典”表示所收條目以詞為主體;“辭典”表示所收條目以知識性詞目為主體);又如“辭令”與“詞令”通用,指交際場合應(yīng)對得體的話語。
“詞”與“辭”不同之處有二:
一是作為古典文學(xué)的文學(xué)體裁來說,“辭”和“詞”是指兩種不同的文體?!稗o”本來專指“楚辭”,后來又指一種文體,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也指古體詩的一種,如《木蘭辭》。而“詞”則指一種由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fā)展而成,萌芽于隋唐之際,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的韻文形式。它可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三種,因此“楚辭”不能寫成“楚詞”,“宋詞”不能寫成“宋辭”,“詞話”不能寫成“辭話”,“詞牌”不能寫成“辭牌”等。
二是就動作之義講,“辭”有告別,請求解除、推托、躲避和解雇等意思,如:“推辭”“辭別”“辭職”“辭退”等,而“詞”則沒有動作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