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亞軍
(大慶市人民醫(yī)院病理科,黑龍江 大慶 163316)
細胞DNA定量分析在宮頸癌分期中的應用
譚亞軍
(大慶市人民醫(yī)院病理科,黑龍江 大慶 163316)
目的探討細胞DNA定量分析在宮頸癌分期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門診行宮頸癌篩查的649例婦女。對其同時進行宮頸細胞DNA定量分析及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同時對上述任一檢查出現(xiàn)陽性者進行宮頸病理組織切片活檢,并對宮頸組織病理分期與細胞DNA指數(shù)評分進行分析。結果宮頸細胞DNA定量分析陽性率為20.34%高于宮頸液基細胞檢查12.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9885,P=0.0002)。以宮頸組織病理學診斷結果為標準,宮頸細胞DNA定量分析陽性符合率為56.06%高于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的36.5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9881,P=0.0005)。宮頸組織病理分期與細胞DNA指數(shù)評分呈正相關關系(r=0.2469,P=0.0339)。結論細胞DNA定量分析對宮頸癌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宮頸液基細胞檢查,且DNA指數(shù)可作為宮頸癌分期的潛在診斷依據。
細胞DNA定量分析;宮頸癌;腫瘤分期
宮頸癌是婦科腫瘤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的惡性腫瘤,我國每年新發(fā)病例13.15萬,近年來宮頸癌發(fā)表呈年輕化趨勢,且宮頸腺癌發(fā)病率升高[1]。宮頸癌的篩查方法較多,分為細胞學篩查、陰道鏡檢查、HPV分型基因檢查及HPV的基因結構檢查[2]。目前,對于宮頸癌分期的檢查手段有限,病理組織切片活檢是宮頸癌分期診斷的金標準,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適合此檢查,HPV-DNA檢查與液基細胞學檢查也可作為宮頸癌分期的診斷依據,但準確率較低,臨床應用容易漏診。筆者采用宮頸細胞DNA定量分析評估宮頸癌分期,并以病理組織切片結果為金標準對前者準確率進行評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擇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門診行宮頸癌篩查的649例婦女。年齡23~56歲,平均年齡(34.6±8.9)歲。
1.2 方法:檢查時間選擇經期1周后。檢查前避免陰道沖洗、用藥,近48 h內無性生活。排除生殖道急性感染及妊娠。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陰窺器暴露宮頸,以脫脂棉球輕輕擦拭宮頸分泌物。宮頸刷于宮頸鱗-柱交界處以適中力度順時針旋轉5圈。用細胞保存液浸沒宮頸刷刷頭。采用蘭丁麥克奧迪全自動細胞分析儀,進行宮頸細胞DNA定量分析即積液細胞學TBS檢查。兩種檢查出現(xiàn)陽性結果均再行病理組織切片檢查。
1.3 結果判斷:宮頸細胞DNA定量分析:以正常細胞DNA指數(shù)為1為參照,細胞DNA指數(shù)1~2.5賦值為“0”分,2.5~3.0則賦值“1”分;≥3.0則賦值“2”分。其中“0”分為陰性,“1”、“2”分為陽性。
宮頸液基細胞學診斷:未見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無明顯意義的非典型性鱗狀細胞為陰性;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鱗狀上皮癌等為陽性。
病理組織學分期:0期為原位癌,癌組織僅限于宮頸上皮;Ⅰ期為癌組織范圍不超過宮頸;Ⅱ期癌組織超過宮頸,但未達盆腔壁;Ⅲ期癌組織浸潤到達盆腔壁,伴或不伴腎盂積水。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shù)據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陽性率及陽性符合率采用%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宮頸癌病理組織學分期與宮頸細胞DNA定量分析結果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雙向有序R×2列聯(lián)表的秩和檢驗。取α=0.05,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宮頸細胞DNA定量分析陽性率為20.34%(132/649),宮頸液基細胞陽性率12.63%(82/649)。兩組比較,DNA定量分析陽性率高于宮頸液基細胞檢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9885,P=0.0002)。
以宮頸組織病理學診斷結果為標準,宮頸細胞DNA定量分析陽性符合率為56.06%(74/132),宮頸液基細胞陽性符合率36.59%(30/82)。兩組比較宮頸細胞DNA定量分析陽性率高于宮頸液基細胞檢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9881,P=0.0005)。
對74例宮頸細胞DNA定量分析為陽性并經宮頸組織病理學診斷為宮頸癌的患者進行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宮頸組織病理分期與細胞DNA指數(shù)評分呈正相關關系(r=0.2469,P=0.0339),見表1。
表1 74例宮頸組織病理學確診為宮頸癌患者細胞DNA定量分析結果
性生活過早開始、多名性伴侶、早婚早育、經期延長、吸煙、長期口服避孕藥、長期宮頸炎癥刺激、HPV感染等因素[3]均與宮頸癌發(fā)病相關。目前較為常用的宮頸癌篩查方法為HPV-DNA檢查及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HPV目前發(fā)現(xiàn)有100余種亞型,與宮頸病變相關約30種,有根據致病性分為高危型、中危型和低危型[4]。其中低危型HPV主要引發(fā)炎性反應等良性病變,中危型主要引發(fā)宮頸上皮瘤,高危型則是與宮頸癌發(fā)病的重要類型。但高危型HPV-DNA檢查陽性并不代表患者已經罹患宮頸癌,故此種檢查假陽性較高。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是在傳統(tǒng)巴氏涂片方法中改進而來的,不但大大提高了陽性率,還增加了細胞涂片可讀性[5],對宮頸細胞癌變做出具體判斷,但同時假陽性也隨之增加。
人體的90%的細胞處于靜止期,而在分裂期,細胞核內的DNA合成和分離使得DNA指數(shù)處于1~2。癌細胞增殖的速度高于正常細胞,其DNA含量變化的幅度也高于正常細胞,故可通過對細胞DNA的含量變化來判定細胞的癌變[6]。具體操作為將液基薄層制片進行Fenlgen染色,經計算機掃描并保存至計算機里。細胞DNA定量分析的樣本采集與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相同,故而大部分有學者認為大可將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和細胞DNA定量分析聯(lián)合進行[7],且結果顯示診斷價值高于單純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而聯(lián)合檢查是否優(yōu)于單純細胞DNA定量分析,值得進一步探究。
本研究采取的兩檢查相比的科研設計辦法,結果顯示DNA定量分析陽性率高于宮頸液基細胞檢查,提示DNA定量分析敏感性高于對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以宮頸組織病理學診斷結果為標準,宮頸細胞DNA定量分析陽性率高于宮頸液基細胞檢查,提示DNA定量分析結果的特異性高于對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但因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而非前瞻性研究,對有必要的患者才進行病理組織切片檢查,故而無法對細胞DNA定量分析診斷的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進行評估。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細胞DNA定量分析獲得的DNA指數(shù)與宮頸癌分期呈正相關,提示例DNA指數(shù)可以作為宮頸癌分期診斷和評估的潛在指標。而對于該規(guī)律如何在臨床上實踐,仍需大樣本進一步研究。
[1] 李雪,孔為民,韓超,等.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yī)院1992-2011年間宮頸癌發(fā)病趨勢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 2013,9(3):310-314.
[2] 馮桂芬,甘寶姍,周捷.宮頸癌篩查技術應用的現(xiàn)狀及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22):3779-3781.
[3] 宋云紅.老年宮頸癌與中青年宮頸癌的臨床及病理特點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5600-5601.
[4] 趙春蘭,張會辰,王建,等.宮頸細胞DNA定量分析、HPV-DNA檢查與液基細胞學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河北醫(yī)藥, 2013,35(6):860-863.
[5] 徐姍,梅金紅,韓永良,等.宮頸脫落細胞DNA定量分析與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在宮頸早期病變篩查中的應用比較[J].廣東醫(yī)學, 2013,34(9):1387-1390.
[6] 陶偉,李俊.細胞DNA定量分析在鑒別良惡性胸腹水中的應用價值[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50(7):1016-1019.
[7] 陳春艷,弋文娟.宮頸液基細胞學TBS聯(lián)合宮頸細胞 DNA定量分析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廣西醫(yī)學,2013, 35(5):594-596.
R737.33
B
1671-8194(2017)12-0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