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雁
【摘要】自主游戲已經(jīng)成為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一線教師日常觀察的重點課題。自主游戲的重要前提是自由選擇,只有幼兒具備自主選擇的意識、掌握自由選擇的能力,才可以真正的進行自主游戲,一種真正的、真實的游戲。
【關(guān)鍵詞】自由選擇 幼兒園 一日生活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020-02
一、為什么幼兒需要更多一點的自由選擇
1.游戲永遠比任務更加誘人
在幼兒園的教學中,教師或許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教學活動中即使是教師經(jīng)過精心的設計與科學的方法,卻往往達不到預定效果,而在區(qū)域游戲時間或者自由活動時讓幼兒練習卻可以事半功倍。原因很簡單,幼兒自由選擇的,就是意味著讓幼兒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這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游戲”,這樣的結(jié)果會使幼兒的情感得到滿足;反之,讓幼兒按照教師設定的框框做,對幼兒來說就是“任務”,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就會讓幼兒產(chǎn)生逆反心理,厭煩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這就是任務與游戲的差距。
2.包辦代替終將有害無益
“寶貝,你的美術(shù)作品用顏料還是我們拿紙來粘貼?”
“你選,我不知道!”
“你們老師不是說讓你們自己完成這個作品帶回幼兒園嗎,還要上臺介紹呢?”
“哎呀, 上次的作品就是爸爸告訴我怎么做的?我也不知道哪個好?。俊?/p>
看到以上的對話,試想,這孩子怎么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要猶豫不決,讓爸媽決定?孩子的選擇意識和能力會不會太低了點?父母一直都替孩子作決定,包辦代替,讓孩子逐漸地養(yǎng)成了依賴,“什么都不用操心,只需要吃現(xiàn)成的”,這種心態(tài)對孩子百害而無一益。
所以,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遇到事情用商量的語氣多問問幼兒“你覺得可以怎么辦?”、“你選擇哪樣?”,避免直接幫幼兒拿主意,“你應該選這個!”、“你不能選那個!”。相信緊緊的被線牽著的風箏永遠飛不遠,有松有緊、逆著風自由的沖才可能直上云霄。
二、如何在一日生活中鍛煉幼兒的自由選擇
1.自己選擇的結(jié)果,自己負責
放學時間教師拿了很多的材料請晚接班的孩子幫忙整理,一共5個幼兒,4個幼兒主動過來幫忙,這時候另外一個幼兒在那里自己玩耍,教師請他幫忙,他說:“我還是玩吧?!苯處煕]有勉強,說:“如果這是你的選擇,我很尊重你”。當整理結(jié)束之后,教師拿出了給這些小幫手的“獎勵”,那個在玩的孩子突然跑過來說: “要不然我孩子也來整理吧?!苯處熣f了一句話:“我們已經(jīng)整理結(jié)束了,你剛才既然選擇了玩,老師很尊重你的選擇,你也應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p>
所以,教師其實在這個過程中,讓他在這個過程中,正在鍛煉他的一種心理品質(zhì),讓他了解選擇的同時就是在放棄,選擇放棄,自己是要承擔后果的,這種體驗不用言語,而是可以經(jīng)常通過這種類似的選擇完成。
2.在多倍的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孩子,你隨便用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擴大幼兒自由活動和自主選擇的范圍,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少不了材料,教師要準備充分的游戲材料,同時應積極鼓勵幼兒和家長共同參與材料的制作投放,材料要根據(jù)幼兒的需要放置在班級的各個區(qū)域,并且應該是開放式、易拿取的。
例如可以在娃娃家為幼兒提供一些精致的小鏡子、小梳子、花頭繩、發(fā)夾、頭花等事物,讓這些區(qū)域真正為幼兒所用,而不是每天到了固定的時間吼一聲:去玩吧! 還附帶著告訴幼兒玩什么、怎么玩和誰玩。
所以,老師就負責就提供多多的材料吧,就放手讓幼兒根據(jù)自己需要自主選擇適合的活動! “惟有兒童自己選擇、自己建構(gòu)的東西才真正是兒童自己的” 。
三、自由選擇不等于放任自流
一日生活中,教師要盡量讓幼兒不受拘束的游戲、學習。但是由于幼兒存在著個別差異,讓幼兒自由選擇不代表與放任自流。
活動期間,如何讓幼兒的個性和特長得到充分發(fā)揮是一個難題,因為并不是每個幼兒都會主動選擇、主動參與,孩子在選擇具體的活動內(nèi)容時,一般受自己的興趣、生活經(jīng)驗的影響,這個時候就需要正確引導幼兒的自由選擇,和幼兒共同商量如何解決問題,之后由幼兒選擇方案、做法。試想當一個班級30多個幼兒一起自由的選擇,教師毫無管束,后果不堪設想。
所以,和幼兒一起討論合適的常規(guī)、制定合理的規(guī)則,保證正確選擇的大方向下,給予幼兒進行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讓幼兒生活得更開心、更真實,擁有更豐滿的一日生活。
四、成人的勇于放手成就孩子的自主成長
每個孩子都在成長,成人不可能永遠手把手教會他們怎么做,也不可能幫助他們做一輩子的選擇。所以,只有成人敢于放手了,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才會更多,經(jīng)驗與成功需要孩子自己的不斷探索、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要懲罰孩子的失敗,失敗過才會知道成功的路有多么艱辛,才會不敢隨便嘗試、任意選擇;請教會孩子養(yǎng)成“自己想辦法”的習慣,多一點信任,很多時候,信任比懲罰更能激起孩子的責任心。犯錯不可怕,最怕沒機會犯錯;選錯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孩子不敢選擇、如何選擇。
當然作為教師,在教會孩子學會自由選擇、做出正確選擇的路途上,請奉上自己的耐心,靜靜地觀察、欣賞,在必要的時候引導,讓孩子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武建芬.幼兒自由游戲活動中同伴交往的特點.學前教育研究,2008,(5).
[2]山東教育(幼教刊).2013年1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