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說:丹乃石名,其字從井中一點,像丹在井中之形。后人以丹為朱色之名,故稱朱砂。
常人對朱砂的了解,多集中在朱砂入藥、制作印泥及顏料等用途上。近些年來,朱砂制品愈發(fā)多樣,還有做首飾把玩件的。
朱砂藏于礦脈,集日月之精華,吸天地之靈氣,所以大凡道家佛家舉辦開光、避邪、鎮(zhèn)煞等活動時,非用朱砂不可。但朱砂的采集過程極為不易,不僅伴生礦極多,還需粉碎、萃取、淘洗、提煉等。在中國地下最難開采的珍寶排行榜上,朱砂排名第一。這套華嚴(yán)三圣像,是民國時期山西軍閥閻錫山向五臺山所贈。閻錫山出生前,他的母親夢游五臺山寺院,從寺廟里抱出一個男孩。所以閻錫山內(nèi)心深處一心向佛,晚年在臺灣還寫了《與慈航法師論道書》。
因朱砂大者如雞卵,小者如棗栗,多用以磨成粉末人藥、作畫。這樣天然的成塊朱砂實屬少見,鑄成立體佛像更是難能可貴。后來這套華嚴(yán)三圣像從五臺山流到日本,藏于大阪萬野美術(shù)館,之后又回到中國,頗有宗教與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