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玉
《蜀素帖》單字選析(四)
袁宗玉
出:露鋒重下筆,然后輕提起寫長豎,稍作左右擺動,避免單調(diào),增加了靈活度。在豎的中部靠左處露鋒重下筆寫點,后出鋒右行,轉(zhuǎn)折后向左下方粗筆撇出,再轉(zhuǎn)折先下后上彎曲橫向行筆,收筆處回鋒挑出,落筆為點。這個字寫出了不同尋常的姿態(tài),中豎遠高于下部筆畫,形成了較大的空白,兩個“山”的四個短豎不是省略就是變?yōu)榱它c。最后一短橫的波折,是米芾的習(xí)慣用筆,要用心學(xué)習(xí)。
枝:露鋒尖筆落紙,加重后右上行筆,漸行漸提,后挑鋒向上寫豎,先重后漸變輕收筆寫完;在豎的中部重下筆作撇后重折筆挑出,此筆較長。右部藏鋒向右上寫出一橫后,翻筆作豎,順勢向右彎折,先稍輕筆豎向再逐漸加重撇出;接筆作反捺,由輕變重,與撇交叉后漸輕收筆。這個字的左右部分空間較大,右下角“又”處的空白尤為突出。全字重筆畫稍多,與“枝”的筆畫較少有關(guān)。左右、上下的參差都很明顯,應(yīng)該認(rèn)真把握。
葉(葉):下筆稍輕后迅速右下轉(zhuǎn)加重寫豎,收筆后藏鋒寫橫并向右上挑出,順勢藏鋒寫豎,此豎高于左豎。提筆寫出右邊一點,并順筆勢寫出中間長橫,回鋒后連寫三個短豎,牽絲相連,三個豎的豎向、彎曲、輕重、長短各不同。豎完成后,接著完成短橫。后露鋒逆筆寫“木”的短橫,收筆時折回向上寫豎,漸變輕鉤出,露鋒重筆作點,連著寫出右邊一點,稍落下輕筆收住。草頭和三豎間的空白注意保持,“木”的短橫兩側(cè)的空白也要注意,不能縮小,以致?lián)p害全字的虛實對比。中間長橫加大了筆畫間的輕重對比,其它筆畫間的輕重變化也較為豐富,臨寫時,應(yīng)時時注意筆下的提按變化。
牽:這是一個寫法較特別的字。上半部分:藏鋒輕下筆寫出傾斜度較大的一橫,回筆牽絲寫長豎,后右折變短橫,再折下寫短豎,右折稍重后回折向左上再下行反折,斜向右上寫長橫再作一個弧度,形成一個較大的空白處。下半部分:漸加重筆畫,而后稍輕接寫短撇,折后寫橫再連筆寫第二個短橫,回收向上,由輕漸重寫出長豎。這個字的上部較輕,其空白處與下部的密集筆畫對應(yīng),虛實較明顯,筆畫的輕重變化異常突出。
連(連):露鋒頓筆寫短橫,稍下彎后露鋒收筆。順勢向左下尖落筆寫豎(中間稍重),收筆較尖。露鋒寫短橫,提筆斷開轉(zhuǎn)折漸重后收筆,尖下筆寫中間一橫,重收后順筆寫底下短橫,藏鋒重筆寫最后一個橫,收筆處下頓一點后向左上挑出。重筆寫長豎,稍右斜。中部完成后寫“走之”旁,先藏鋒重下筆彎弧度寫點,出鋒后連著寫橫點,在出鋒后寫豎斜點,注意兩次出鋒輕重、方向的區(qū)別。筆下落后提起,再落紙向右行筆,有明顯的折疊筆畫,中間稍輕,收筆處加重再輕收筆,完成橫捺。這個字的輕重變化也很突出,每一個筆畫都要好好細心把握?!败嚒辈恐苓吅蛢?nèi)部形成的各個空白處的大小各不相同,尤其與“走之”之間的空白處,應(yīng)仔細處理。
松:露鋒輕入筆,斜向右上寫短橫,順勢向上露鋒起筆寫豎,在豎的中部下筆,撇下重折后挑出。露鋒迅速重頓寫點,出鋒帶出右點,順勢出鋒,起筆尖鋒落筆,之后重筆寫撇折,漸重后收筆輕挑出作點,回鋒收筆。此字的參差明顯,字的中部和右中部的空白較大,與其它部分形成疏密的對比。書寫時,要與前面的同一字對比練習(xí)。
端:露鋒重筆作橫點,出鋒連帶寫兩個橫折,再回筆挑出。“立”的左右兩邊參差變化不同,但是要加以區(qū)別牢記。右邊部分,先露鋒斜重筆寫長豎,收筆后起筆右下斜寫豎折,轉(zhuǎn)折后橫挑,由重轉(zhuǎn)輕再重轉(zhuǎn)折撇出。輕藏鋒作斜筆短橫轉(zhuǎn)折撇出,注意與上一撇的輕重、方向的區(qū)別。寫出“而”的豎畫后,露鋒迅速完成橫折彎鉤,鉤畫橫出。再起筆完成兩個短豎,注意輕重長短方向的變化。
秋:藏鋒重筆寫短撇,順勢尖露鋒右下頓筆,轉(zhuǎn)而右上,重行筆寫橫,出鋒向左上挑出,翻筆寫豎,下部漸行漸輕收筆。在豎的下部起筆,向左下頓筆后回挑出鋒。右邊部分,先藏鋒左下頓筆作點,右上挑出順勢寫右邊一點,后左上回筆挑出,藏鋒重下筆寫豎撇,逐漸變輕,露鋒收筆。最后露鋒輕頓,完成似點的一個短捺。這個字的起筆,一撇一橫間空白處較常規(guī)寫法偏大一點,注意把握。左下部和右上部的重筆處理與左上部和右下部的輕筆處理形成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