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現(xiàn)強
《石門銘》技法探微(三)
黨現(xiàn)強
圖1
圖2
橫畫,作為漢字的主要筆畫,其形態(tài)、取勢表現(xiàn)出的特征,往往是決定書法風格的重要因素。作為整體的組成部分,每個筆畫都須服從大局,順應作品的風格取向,在某個變化幅度內來維護整體;反過來看,整體風格又是各個筆畫綜合效果的反映,作品風格是在特定幅度內的變化中,由隨機書寫推衍開來,呈現(xiàn)出微妙無窮的豐富變化。在這個意義上,經(jīng)典作品莫不和諧統(tǒng)一而又蘊含無限生機。《石門銘》的橫法,在藏露方圓、輕重長短、俯仰曲直等方面呈現(xiàn)出的各種形態(tài),都是以上原則的具體運用。
《石門銘》碑文,以圓筆為主的風格,決定了其橫畫以藏鋒為主,書寫時多逆起回收,呈現(xiàn)出圓勁綿厚的形態(tài)特征。如“可、巨、苦、年、督”等字,逆勢入筆,令筆鋒內含,順勢鋪毫右行,回鋒收筆。(圖1)書寫時,注意逆鋒的壓筆深度不可過于拙重,毋令出現(xiàn)牛頭狀病筆。
橫畫入筆,間有方筆者,以增加變化。如“褫、里、附、褒、表”等字,輕入筆逆起至筆畫左上角,順勢小幅度往下落筆重按,令筆畫呈一切筆狀,調至中鋒后右行,即所謂“欲橫先豎”。(圖2)書寫時逆鋒、切筆、調鋒須一氣呵成,不可遲疑,而調鋒方式又有兩種,一是捻筆調鋒,二是折筆翻毫。方筆訓練是書法學習中的難點,可先將動作分解,多多練習,熟練后再連貫起來。
橫畫長短,取決于與其它筆畫的主副筆關系,為主筆時,盡勢伸展,占位就大;為副筆或余筆時,則要配合主筆,適度收縮,賓主相宜。如“平、所、上、共、其”是橫畫為主筆的字例,(圖3)“岸、北、馬(馬)、斜、羊”是橫畫為副筆、余筆的字例。(圖4)
長短變化意外,根據(jù)構字需要,橫畫有表現(xiàn)出俯仰、曲直的變化。有三種情況,一是平直型,如“乍、正、至、山、于”等字,形態(tài)勁挺剛艮;(圖5)二是上仰式,如“五、夷、恒、迂、三”等字的上橫,上仰式短橫,多用于字的上端,兩頭上翹,神采外耀;(圖6)三是下俯式,如“載(載)、崖、攀、奇、方”等字,長橫多用于字的主筆?!妒T銘》斜緊構字的模式,使橫畫呈現(xiàn)左低右高的形態(tài),要獲得平衡,長橫的右端下壓,便形成了下俯的形態(tài)了。(圖7)
當然,橫畫運用中的豐富多樣,遠非以上所能涵蓋,撮其大要而已。要之在于,臨習中能夠總結規(guī)律而又能活用法則,在掌握筆畫的多樣性基礎上,進而洞悉多樣變化運用的內在法理,方是善學。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1) 普通提
左上藏鋒,右下略頓,右上輕回,中鋒向右上行筆,逐漸均勻提筆出鋒。
(2) 提鉤
豎畫至折處,左向短行,右下輕頓,右上輕回,均勻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