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壽波
【考點出擊】
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一個詞臨時改變了它的語法功能,具備了另一類詞的語法特點,這種現(xiàn)象叫作詞類活用。文言文動詞的活用主要有兩類情況,一類是動詞活用為名詞,一類是動詞的使動用法。
一、動詞活用為名詞
從句法關系看,動詞在句中常出現(xiàn)在主語、狀語之后作謂語,所以,如果在謂語動詞前或后出現(xiàn)了動詞,且具有明顯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義時,即可判斷動詞活用成了名詞。這一名詞一般出現(xiàn)在句中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有時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1)其繼有在者乎?(《觸龍說趙太后》)
句中“繼”是動詞,但是這里作名詞“繼承人”講,是動詞活用作名詞。句子的意思是:他們的繼承人還有存在的嗎?
(2)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
“交”,動詞,作了這個句子的賓語,意義上成了與“交”這個動作有關的“朋友”,因此,“交”活用作名詞了。譯為:終于互相和好,變成了生死不渝的朋友。
(3)懼有伏焉。(《曹劌論戰(zhàn)》)
“伏”,動詞,作“有”的賓語,意義上也變成了與“伏”這個動詞有關的“伏兵”,因此,活用作名詞。譯為:擔心有埋伏的軍隊。
(4)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捕蛇者說》)
句中的“出”和“入”即“出產(chǎn)”“收獲”之物。是動詞活用為名詞。句子的意思是:用盡他們田地里出產(chǎn)的東西,用盡他們家里收獲的東西。
二、動詞的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fā)出者是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法有兩種情況:
1.不及物動詞帶了賓語,一般而言可以斷定活用成了使動。
(1)焉用亡鄭以陪鄰?
(2)項伯殺人,臣活之。
(3)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倍际遣患拔飫釉~,都不能帶賓語,但因分別跟了“鄭”“之”“尉”,成為使動用法?!巴鲟崱奔础笆灌崌鴾缤觥?;“活之”即“使之活”,這里可譯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發(fā)怒)”。
2.不及物動詞未帶賓語,但它所表示的動作不是由主語直接發(fā)出的,而是主語使其他人或物發(fā)出的,這時也可判斷為用作使動。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ā妒娚接洝罚?/p>
鳴,不及物動詞未帶賓語,這里也是使動用法,使……鳴。句子的意思是:如果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
3.某些及物動詞也有使動用法,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如:
(1)謹食之,時而獻焉。(小心地喂養(yǎng)它,到時候把它獻上去)
(2)晉侯飲趙盾酒。(晉侯讓趙盾飲酒)
(1)句中的“食”是及物動詞,但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讓蛇吃東西),可譯為喂養(yǎng)。(2)句中的“飲”是及物動詞,但這里說的不是晉侯飲趙盾的酒,而是晉侯給趙盾喝酒、讓趙盾喝酒?!帮嫛庇米魇箘右饬x。
附:動詞的為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后面緊跟著一個名詞或代詞,在形式上,這個名詞或代詞是作為動詞的賓語而出現(xiàn)的,但它們之間的關系卻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也不能按“使動”或“意動”的用法來理解。這種動詞活用的方法叫“為動用法”。也就是說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樣。
(1)等死,死國可乎?(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死:為動用法,為……而死?!八绹弊g為“為國而死”或“為了國家大事而死”。賓語“國”不是動詞“死”的支配對象,而是主語為了“國”這個目的而施行“死”這一動作行為的。
(2)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寡人之于國也》)
喪:為動用法,為……辦喪事。喪死:為死了的人辦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