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雜劇《西廂記》是最著名的古典戲曲作品之一,原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是王實甫,原作為五本二十一折?!段鲙洝肺霓o之華麗、故事之曲折、情節(jié)之跌宕、文筆之細膩、人物之傳神,堪稱絕世經(jīng)典。因其在藝術上的近乎完美,《西廂記》又被選為四大古典戲劇名著之冠。該劇講述了崔鶯鶯與張生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禁錮而私下結合的故事,表達了人們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和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因其文辭之華麗、文筆之細膩、人物之傳神,故而有“花間美人”的雅稱?!段鲙洝返那~華艷優(yōu)美,富于詩的意境,可以說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詩。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林黛玉之口,稱贊它“曲詞警人,余香滿口”。
思想內(nèi)容
《西廂記》的思想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1.豎起一面反禮教的旗幟。《西廂記》中所倡導的“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自由戀愛的婚姻與當時“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形成對立。在前半段情的產(chǎn)生中可見到與封建禮教對立的種種場景。封建禮教提倡“非禮勿視”,文中卻說“怎擋他臨去秋波那一蕩”;提倡“非禮勿言”,二人卻月下“隔墻酬韻”;提倡“非禮勿聽”,卻有“聽琴”一幕;提倡“非禮勿施”,二人卻私下結合。在后半段情的沉溺中體現(xiàn)出“愛情誠可貴”?!伴L亭送別”一幕中更通過崔鶯鶯的口說出“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入狀元及第”這樣的愛情宣言。在愛情面前,封建的功名利祿卻如“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2.塑造了崔鶯鶯與張生這一對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物形象。崔鶯鶯原本是個漂亮、知書達禮的相國小姐。她對張生一見鐘情,后來這種感情與日俱增,她在熱烈追求愛情幸福的時候,卻由于家庭教育和貴族身份,產(chǎn)生了懷疑與顧慮,從而不斷加深她內(nèi)心的矛盾和精神的苦悶。在描繪崔鶯鶯這個叛逆的人物形象時,作者既善意地嘲笑她與封建禮教的斗爭過程中所流露出的弱點,同時細致地寫出了她性格里深沉、謹慎的一面。與鶯鶯純粹的愛情觀相比,張生雖大膽追求愛情的自由,但也凸顯了張生作為封建男性的社會角色,如對于封建科舉的看法,崔鶯鶯是“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入狀元及第”,而張生卻是“青宵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在兩個叛逆的人物形象的創(chuàng)作上都顯示了作者對生活觀察的細致、深刻,體現(xiàn)了高超的創(chuàng)作藝術技巧。
藝術特色
《西廂記》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具有以下幾方面的藝術特色:
1.從情節(jié)安排和結構技巧上看,劇情曲折,結構巧妙合理。全劇從兩條線索來展開劇情:以張生、鶯鶯和紅娘與老夫人間的矛盾沖突為主線,以崔、張和紅娘三人之間的性格沖突為副線,二者相互交錯、制約,極富戲劇性。
2.體制上有突破。它打破元雜劇一本四折的體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長篇連臺本戲;并且打破了元劇一人主唱的通例,在若干折戲里采用了旦、末輪唱的方式。這種突破與創(chuàng)新,對安排劇情、刻畫人物,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3.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是把人物放在復雜的矛盾沖突之中,通過人物自身的言行來塑造人物,如老夫人的賴婚,張生的犯傻,鶯鶯的作假,紅娘的潑辣等,使情節(jié)發(fā)展和人物性格更加巧妙合理地結合,使人物性格鮮明,形象生動。
4.優(yōu)美的詞章體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語言技巧。作者精心安排了抒情詩般的歌唱語言和潛臺詞豐富的道白語言,使人物語言充分戲劇化和個性化。如“長亭送別”中鶯鶯的唱詞,以經(jīng)過提煉的民間口語為主,適當融合前人的詩詞佳句,形成雅俗兼具的語言風格,對創(chuàng)造戲劇氛圍、表達人物的深層次的感情,起了極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