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生
摘 要: 小學中年級書法教學的重點由低年級的興趣培養(yǎng)過渡到技法的培養(yǎng),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技能培養(yǎng)在此階段教學中的重要性,其次還要掌握有效的技能培養(yǎng)方法,這樣才能很好地完成本階段的教學任務,同時讓學生學的很輕松。
關鍵詞:小學 中年級 書法 技能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書法學習主要側(cè)重于興趣的培養(yǎng),對他們的技法訓練不必要求太高,在培養(yǎng)興趣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技法提高即可。到了中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動手能力加強,他們對技法訓練的需求也相應提高,因此,到了中年級應該將學生的學習重點轉(zhuǎn)移到技法的訓練中來,為了完成有效的書法教學,我們在教學中更要注重方式方法,找到符合這個階段學生學情的書法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高效地完成書法學習任務,這樣的教學才是我們實際教學中需要的。
小學中年級書法教學中技能培養(yǎng)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技法的訓練是學生學習書法的目的。學生學習書法的目的有很多,有些學生想磨練耐心、有些想修身養(yǎng)性,但能寫出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才是他們學習書法的最終目的。第二,技法的訓練直接體現(xiàn)出學生書法水平的高低。學生對書法的興趣大小會影響到他的書寫水平,但并不成正比,而技法訓練的效果卻能直接體現(xiàn)出學生書法水平的高低。第三,技法訓練的結果直接影響學生是否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如果老師只一味注重培養(yǎng)興趣,而忽略了技法的訓練,即使學生再喜歡書法,在他長時間得不到正確的技法訓練指導的情況下,他的書寫水平無法得到提高,那么會導致他漸漸失去興趣,甚至放棄書法。從以上三個方面不難看出:在小學中年級的書法教學中,技法的訓練尤為重要,那么哪些方法適合他們,且能有效地完成教學要求呢?在實際的教學中我總結出以下幾個實用的方法。
一、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主要是:一看、二練、三悟。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基本都掌握了漢字書寫基本筆畫的能力,但字形的間架結構和布局規(guī)律還有待進一步訓練。漢字的八個基本筆畫都有其書寫要求,不僅如此每種基本筆畫又衍生出多種小類別,比如橫畫有:短橫、長橫、左尖橫、右尖橫等四個小類,它們同屬一類但書寫方法卻又有所區(qū)別,因此老師要提前把這些規(guī)律性的知識講解好,再有每個漢字的結構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筆畫位置的高低、疏密、虛實、相背等等都會千變?nèi)f化,雖然如此但它們之間的搭配、協(xié)調(diào)以及重心的平衡這些方面還是存在規(guī)律性的,而這些知識都能從字帖中總結歸納出來。因此在課堂上老師要注重講解字的筆法、結構規(guī)律,再讓學生在字帖中找出類似的例字認真觀察、書寫,學生在家練習時應該按照老師上課講解的方法先讀帖、再反復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體會老師傳授的知識,從而融會貫通,體悟規(guī)律性的知識。
二、老師講課要繁簡結合(主要針對結構問題)。如果滿堂灌那樣老師講的太累,學生也聽不出重點,這種方法吃力不討好,不僅收不到預想的效果,還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我們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一般性的知識可以讓學生自學,而重點、難點的地方則單獨拿出來精講、多講,對于一些規(guī)律性的知識,我們在第一次遇到時要詳細講解,然后告訴學生怎么來歸納、總結和舉一反三。比如:西泠印社出版社四年級上冊教材第二單元的內(nèi)容全是左右結構,在上本單元第一課時我們多花點時間把左右結構字的規(guī)律講清楚:左窄右寬、左寬右窄和左右同寬三大類。以第七課為例,單人旁的例字有“侶、侍”,都是左窄右寬,但右邊又略有不同:“侶”的右邊上窄下寬,“侍”的右邊中間寬上下窄。以后學生遇到左右結構的漢字腦子里就會自動反映出它屬于哪一大類,是這大類里的哪一小類,而這一小類的結構特點之前老師講過,他也掌握了,那他就能在看到這個例字的第一眼時準確抓住它的結構特點,并且寫出來。這樣的教學不僅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也很愉快,并且效率很高。
三、難點要當堂示范(主要解決筆法問題)。書法是一門重視師徒相授的藝術形式,無法通過自學來達到學習目的,特別是筆法的講解光靠看書本上的文字描述是難以理解與掌握的,它需要老師現(xiàn)場示范,這樣學生才容易理解、學習。簡單的筆畫如橫、豎等老師第一次上課示范兩、三遍學生即能掌握,而遇到捺畫、鉤畫、橫折等這些難寫的筆畫時老師就需要當堂仔細示范,待學生掌握后,才可以更換例字。如果換一個字學生還能把這種難寫的筆畫寫對,那他就牢固地掌握了這類筆畫的書寫方法。還有某些筆畫有多種變化,如豎畫可細分為:懸針豎、垂露豎、短豎,老師在講授新課時應該仔細講解清楚這些豎畫的共同點和不同的地方,以便學生以后在別的漢字中遇到這些筆畫時,能夠立即會寫。這種授人以“漁”的教學方法,既能檢驗老師的教學效果,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在是一種有效、實用的教學方法。
四、難點要在課堂解決。書法是一門講究面授的技藝,在其傳承幾千年來一直如此,因此當堂訓練對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來說尤為重要,如果在課堂上都沒能掌握,學生回家以后沒有人現(xiàn)場示范,他就更學不會了。另外,大部分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來練習書法,他們要先完成語、數(shù)、外等主課的大量作業(yè)之后才有可能有時間練習書法,如果課堂沒學會,在家寫幾遍還不會的情況下,他對書法那僅存的一點興趣就會喪失,很有可能就不愿意寫書法作業(yè)了。所以,老師在課堂上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訓練,同時老師要加強巡視,特別注意哪些同學沒有及時掌握知識點,哪些知識點對學生來說存在一定困難,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二次教學,做到難點當堂解決,不遺留任何問題到課下。在這樣有效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書寫技能才能迅速提高。
五、對學生進行整體性的教學,包括:基本筆畫、運筆方法、構字規(guī)律、章法、墨法等方面。因為書法的技法涵蓋面廣、而它本身又是一門抽象的藝術,因此對它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有些培訓機構為了能在短期內(nèi)出成績,會讓學生反復臨摹一件作品參賽,即使獲獎學生也只會寫一兩件作品,給他們其它的字他們也不會寫,他們不僅沒學到書寫的技能還因此浪費時間。而作為在職教師我們不能為了眼前利益損害學生的學習知識的機會,應該對他們進行整體性的教學,這樣時間可能花的多一點,但因為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會給他們后面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好處。小學中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低年級提高很多,在經(jīng)過整體性教學的訓練過后,他們能夠準確地臨摹老師給出的范本,而一些簡單的作品(這里指的是五言、七言之類字數(shù)不多,形式要求簡單的作品)創(chuàng)作也能自主完成。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學生學會了知識,也能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做任何事必須腳踏實地,投機取巧最后受損失的還是自己。
六、以賽促訓。書法的學習主要是反復地練習線條的過程、色彩也只有黑白兩種單一的顏色,長時間地進行這種重復的練習,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學習的興趣也會隨之逐漸減弱,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展賽活動對提高學生的書寫技能來說也是一種補充的教學手段。常規(guī)的展賽活動主要有:考級、展覽、比賽等,以此來給學生定下目標,在備賽(展)或考級的過程中有目的地來學習,通過這種集中的訓練來提高書寫技能,往往能收到不錯的效果。學生平時的練習主要是針對單字進行訓練,但這種大型展賽活動都要求寫作品,相對單字練習來說作品有:落款、章法、字距、行距、墨色等講究,這些就要求學生在完成一張作品時要將方方面面兼顧、協(xié)調(diào)好,這種訓練難度的增加會讓學生更專注地去練習。同時他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獲獎或參展,訓練難度的增加發(fā)而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而通過這種訓練不僅讓學生提高了自身的書寫技能,同時也獲得了成就感,從而讓他們有了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七、學以致用。正確處理學和用的關系也是書法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學而不用或不會用,就不能促使學生繼續(xù)學習。而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出來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臨習的不足和問題,還能增加他們學習的動力。但有一部分學生練習書法時能寫的很好,而在實際寫作業(yè)時往往寫不好,這就是“學”和“用”沒有統(tǒng)一起來,那么這樣的練字就不能在根本上改變寫字的面貌,同時也反映出他學的不扎實。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學生“學”,最重要的方面還在于教會他們“用”,讓他們做到:學一個會一個且能改一個,逐漸改變原來的書寫習慣,最終使學生的整體書法水平得到提高。
以上談到的這些都是我在實際教學中總結的經(jīng)驗,提高小學中年級書法教學中技能的培養(yǎng)方法還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還要多探索、多實踐,爭取多出成果惠及更多學生。
參考文獻:
[1]韓盼山.《書法藝術教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黃筒.《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年版
(合肥市蓮花小學 安徽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