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內(nèi)容摘要:目前,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編纂仍處于起步階段,對詞典配例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從詞典配例編纂的層級性出發(fā),提出從對外漢語學習分級詞典的配例的詞匯、語法、語義幾個角度,編寫對外漢語學習分級詞典的設(shè)想。
關(guān)鍵詞:對外漢語學習詞典 配例層級性 編寫策略
一.引言。
法國《小拉魯斯插圖新詞典》中有一句格言“一部沒有例句的詞典只是一堆枯骨”。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配例對于一本詞典的重要性。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guān)注對外漢語學習詞典。但總體來看,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編纂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對詞典配例的研究并不多見,且詞典配例編寫存在缺乏層級性的問題?;谶@樣的現(xiàn)象,筆者提出編寫對外漢語學習分級詞典。筆者擬從配例詞匯、配例語法、配例語義三個角度進行探究。
二.配例詞匯編寫。
編纂詞典前,我們需要先確定詞典所面對的用戶群的漢語水平,即使用者是入門級、初級、中級、高級,還是語言專家進行語言研究用。詞典配例的語言必須很據(jù)用戶群的漢語水平進行嚴格控制。比如入門級學生使用的詞典,應(yīng)該選擇最常用、交際性最強、適用性最廣的詞。我們可以參照安華林的研究成果------《最低限度詞匯表》,表中統(tǒng)計出了1905個最常用詞匯。到了初級學生的學生,配例詞匯要進一步擴展,我們可以參照《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的甲、乙級詞匯。隨著學生水平的不斷提高,詞典配例的詞匯的難度也應(yīng)當逐步提高,比如我們可以涉及一些帶有語體色彩、文化色彩的詞匯。
編寫者在編寫時有意識地控制配例詞匯的難度,這是編寫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完成后,還需要有檢驗環(huán)節(jié),即檢測配例詞匯的等級、數(shù)量、頻率等,看是否符合編寫標準,將不合標準的詞去掉,或換成常用語。這是編寫的第二階段。在完成第二階段后,還需再次檢測,最終確定修改后配例詞匯的合理性。這樣的檢測,可以通過“中文助教”①這個軟件完成。
此外,漢語學習者的水平不同,其對于配例的實用性的要求也不同,初中級水平的學習者更多希望學習日常生活用語,那么我們的例證就可以更多的涉及一些生活化的內(nèi)容,如旅游漢語、馬路漢語、交際漢語等。可以這樣編寫例子:
【訂】你好,我訂了一個單人間。
【中心】請問去市中心怎么走?
【安靜】我喜歡去圖書館看書,因為那兒很安靜。
同樣的被釋詞,如果是針對高水平學習者,配例就可以涉及一些專業(yè)領(lǐng)域,比如商務(wù)漢語、科技漢語、文學漢語等。比如,我們可以編寫這樣的例子:
【訂】明天的會議下午3點結(jié)束,所以請幫我訂一張明晚六點回上海的機票。
【中心】從歷史上看,中國的政治中心一般都在北方,中國的經(jīng)濟中心通常在南方。
【安靜】周圍安靜極了,沒有城市汽車的噪音,也沒有購貨人流的喧囂。
根據(jù)不同級別的詞典使用者的學習需求,我們對詞典配例所用詞匯的難度等級進行量化控制,對詞匯內(nèi)容進行范疇劃分,這樣的編寫方法將在詞匯方面幫助我們編寫出較為理想的對外漢語學習分級詞典。
三.配例語法編寫。
與配例詞匯編纂相同,編寫配例語法也需要確定用戶群體的等級,此外,還要對語法的使用頻率有一定了解。我們以“有”為例,選擇《當代漢語學習詞典》、《漢語8000詞詞典》、《1700對近義詞語用法對比》、《商務(wù)館學漢語詞典》中的例子進行研究。其共性如下兩條:首先“有+名詞性賓語”的例證所占比例都最高,達例證總數(shù)的50%以上。其次,“形容詞性賓語”的例證所占比例都略高于“動詞性賓語”。根據(jù)語料統(tǒng)計,“有+名詞性賓語”,“有+形容詞性賓語”,“有+動詞性賓語”確實使用頻率最高,幾本詞典的配例設(shè)置比較合理,但“動詞性賓語”配置的例證還是偏少,無法表現(xiàn)這一功能下豐富的語法信息細節(jié)。從語料統(tǒng)計結(jié)果來看,“有+賓語+X(X為動詞性短語)”是“有”字句的典型格式,“有”單獨做謂語是口語常見的句式,但是幾本詞典中均很少或沒有涉及這兩個語法功能。“有+賓語+X(X為名詞性短語)”使用頻率較少,“有”的否定形式和反復(fù)問形式,口語色彩較濃。因此,在編寫配例是這兩個語法功能更適用于高水平學生。此外,“有”還有其他一些語法項目,如“程度副詞+有”、“有+結(jié)構(gòu)助詞”、“有+過”,這些語法項目出現(xiàn)頻率不低,而且難度較大,配例中也最好涉及。而像“有+補語”、“動+有+賓語”,這兩項語法出現(xiàn)頻率極低,且實用性不強,就沒有設(shè)置配例的必要了。從上述分析來看,我們可以分級這樣安排“有”字的配例:
入門級:有+名詞性賓語
初級:有+名詞性賓語,有+形容詞性賓語,有+動詞性賓語
中級:有+名詞性賓語,有+形容詞性賓語,有+動詞性賓語,有+賓語+X(X為動詞性短語),“有”單獨做謂語
高級:有+名詞性賓語,有+形容詞性賓語,有+動詞性賓語,有+賓語+X(X為動詞性短語和名詞性短語),“有”單獨做謂語,“有”的否定形式和反復(fù)問形式,程度副詞+有,有+結(jié)構(gòu)助詞,有+過。
根據(jù)詞典使用者的水平和難度需求,采用分級的方式有針對性的編纂配例語法項目,這將更大程度上提高詞典語法信息實用性。
四.配例語義編寫。
與用例詞匯編纂相同,用例語法的編寫也需要確定使用者的水平。因此,詞典配例的語義選擇和編排在精不在多,在簡不在繁。漢語中有很多多義詞,有的詞性甚至達到十幾個,外國學生不能也不必掌握這么多詞義。如果編纂詞典的配例語義時,能將使用者的漢語水平和難度需求,被釋詞的語義使用頻率三者結(jié)合起來,進行難度劃分,再進行等位組合,這樣將表現(xiàn)出明顯的層級性。下面,我們以“要(yào)”字為例,參照上述方法,具體可以這樣編寫:
“要(yào)”,《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共12個義項:
要1①重要:主~/緊~/險~/~事/~點。
②重要的內(nèi)容:綱~/摘~/提~/擇~記錄。
要2①希望得到;希望保持:他~一個口琴/這本書我還~呢!
②因為希望得到或收回而有所表示;索?。骸珟?小弟弟跟姐姐~鋼筆用。
③請求:她~我替她寫信。
④表示做某件事的意志:他~學游泳。
⑤須要;應(yīng)該:路很滑,大家~小心!
⑥需要:我做件上衣~多少布?/由北京到天津坐汽車~兩個小時。
⑦將要:我們~參加勞動競賽了/~下雨了。
⑧表示估計,多用于比較:夏天屋子里太熱,樹蔭底下~涼快得多。
要3①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了。
②要么:~就去打球,~就去溜冰,別再猶豫了。
這12個義項中,要1①②,要2①②③④⑤⑥⑦,要3①這幾個義項屬于較為常見的用法,但這樣的分類方法過細,對外國學習者明顯不適用。從對上述幾本詞典中“要”的義項統(tǒng)計來看,主要收錄了要1①的義項,要2①②義項被合并,要2④⑥義項收錄了,其他義項大多被省略。這樣的編排基本沒有考慮配例詞匯意義的難度層級和語用頻率,且缺少了不少重要義項。筆者設(shè)想按照如下所示的層級性編排會更好:
入門級:要2①,動詞。
初級:要1①,形容詞;要2①⑥,動詞。
中級:要1①,形容詞;要2①③④⑥⑦,動詞。
高級:白1①,形容詞;白1 ②,名詞。要2①②③④⑤⑥⑦,動詞。要3①,連詞。這樣的編寫方式適用于不同級別的漢語學習者。
近義詞是第二語言學習的難點之一,漢語中近義詞尤為豐富,特別是一些詞又含有同一語素,意義上又相近相關(guān),這就給漢語學習者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墒牵硪环矫孢@類詞大多又是常用詞,必須學習,因此近義詞辨析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就顯得非常重要。比如“幫忙、幫助”“互相、相互”、“需求、需要”、“跳舞、舞蹈”等。下面我們以“需求、需要”為例。
從詞性看,“需求”是名詞,“需要”兼具名詞和動詞,但因漢語構(gòu)詞缺乏屈折變化,從詞形變化無法區(qū)分二詞。此外,“需求”和“需要”都含有相同語素“需”,外國學習者很容易混淆,會造出各種各樣的偏誤句子。如:“植物需求陽光、水和空氣”。
為了預(yù)防外國學習者造出偏誤句,編纂詞典配例時,可以分層級處理。
第一層次,“需求”是名詞,“需要”兼具名詞和動詞,通過例句展示二詞詞性上的區(qū)別。
第二層次,“需求”常用于市場供求,“需要”表示希望達到某些標準的要求。
第三層次,“需求”可以組合成“需求量”,搭配“高、低、上升、下降”。
這樣的難易層級編排方式滿足了不同級別的學生的使用需求。
五.結(jié)語。
雖然近年來,國內(nèi)關(guān)于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研究逐漸興起,但總體上來說我國關(guān)于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編纂和研究工作起步較晚,且對詞典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釋義方面,對例證的研究較少。筆者在上文中大膽提出編寫對外漢語分級詞典的設(shè)想,具體來說即根據(jù)詞典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漢語水平,結(jié)合詞匯的難度等級、使用頻率等,從配例詞匯、配例語法、配例語義三個角度探究。希望對今后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編寫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蔡永強(2008)當代漢語學習詞典配例分析,《辭書研究》第3期。
【2】崔樂(2012)《外國人漢語新詞語學習詞典》配例研究,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第3期。
【3】國家漢語水平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考試中心制定(2001)《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修訂版)》,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劉鐮力主編(2000)《HSK漢語8000詞詞典》,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5】魯健驥、呂文華主編(2009)《商務(wù)館學漢語詞典》,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6 年第一版。
【6】徐玉敏主編(2005)《當代漢語學習詞典(初級本)》,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7】楊寄洲、賈永芬主編(2007)《1700對近義詞語用法對比》,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注 釋
①“中文助教”(ChineseTA)是一個幫助中文老師編寫、修改和評量教材和教學輔助材料的軟件。
(作者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