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彬
2016年6月29日凌晨1時許,晉江一男子騎電動車回家,不料在江濱南路晉江池店池峰路口遭遇無蓋害井,男子摔傷,造成鼻骨骨折,額頭大面積擦破。記者走訪發(fā)現,事發(fā)路段幾百米距離內,有近30個窖井蓋缺失。
當天上午,晉江市市政部門召開緊急會議,當天下午已將事發(fā)路段的缺失井蓋補齊。
當天下午,晉江市市政園林局相關負責人到醫(yī)院看望受傷男子,表示將對傷者的傷情“負責到底”。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接下來將加強該路段的巡查,查缺補漏,消除安全隱患。
如果將一個現代都市比作一部復雜的大機器,那么,一個個井蓋就好比一顆顆小小的螺絲釘。螺絲釘雖小,卻是使機器連結穩(wěn)固、運轉自如的重要部件。螺絲釘牢固結實,機器才穩(wěn)妥可靠。同樣,井蓋堅若磐石,城市才穩(wěn)妥安全。
在可靠的基礎上,如果能將螺絲釘做得無跡可尋,就最能體現一部機器的功力。同樣,在做到穩(wěn)妥可靠的基礎上,如果還能將井蓋與道路做得渾然一體、無跡可尋,就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文明。
可惜在現在,坦白說,這樣的要求太高。我們的井蓋“血統(tǒng)”很多,通信的,電力的,煤氣的,上下水的,是個門類齊全的大家族。我們的井蓋很有個性,你挖你的路,我開我的道,形式多樣,各不相讓,讓許多道路就像綴滿補丁的百衲衣。我們的井蓋很忙,隔三差五就要“走丟”幾個,然后成為全城媒體爭相尋找的失蹤者。
井蓋君,在許多國產影視劇里扮演過重要角色。
在電視劇《魔幻手機》里,主人公陸小千家門口的胡同里,就有這么一個井蓋。凡是有這個胡同的鏡頭,這個井蓋就丟一回。主人公、主人公的親戚、主人公的仇家以及僅僅只是路過的群眾演員,來一個就掉一個,來一次就掉一次。
費這么多筆墨,用這么多鏡頭,編劇不厭其煩,觀眾毫無怨言,劇集順利過審,可見井蓋“走丟”多么常見,可見大伙兒對井蓋“走丟”的怨恨有多深。
井蓋君還是挺多新聞的“幕后工作者”。
2015年7月21日,河北邯鄲市突遭暴雨,路面一片汪洋。李光周老人發(fā)現道路中間的一個污水井蓋缺失,并形成水流漩渦,他把椅子放在齊膝深的積水中,蹲在椅子上為過往行人“護航”三個小時,被網友譽為“最帥井蓋爺”。
如此溫暖人心的新聞不是孤例,一到暴雨季節(jié),國內不同城市就會涌現出一批相似事跡的“最美女孩”“最美大媽”。所有溫暖的行動,都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在每一個“最美女孩”“最美大媽”后面,不要忘了,其實都有一個“走丟”了的井蓋。
試想,你要制造一部機器,卻一直搞不定一個螺絲釘,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如此,還談何對機器推陳出新,升級換代呢?在21世紀的今天,一個城市對小小的井蓋問題卻一直無法妥善解決,這是多么諷刺的事情。
尋找失落的井蓋,其實是在尋找一個城市失落的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