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英
摘 要:課堂語言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潤滑劑,如何把握好課堂的語言藝術,是小學語文教師值得重視的問題。文章從語言藝術在課堂中的重要性著手,結合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了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教師 語言藝術
語文教師要想講好一堂課,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具有較好的課堂語言技能。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上的智力勞動效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特別講究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語言技能。根據(jù)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總結優(yōu)秀教師教學語言技能的特點,我認為一堂課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注意一下幾種語言技能。
一、準確、流利的普通話
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yè)語言,發(fā)音準確,是“音美”的重要基礎。教師普通話準確與否,對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至為重要,因為教學語言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范例。發(fā)音準確,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是朗讀時發(fā)準普通話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我們應該選擇一種普通話訓練讀本從發(fā)音部位、發(fā)音方法開始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克服本地方音對自己的影響。有的地區(qū)的方言中只有韻母“i”沒有韻母“ü”,這就要求學習者必須懂得,韻母“i”是舌面前、高、展唇元音,韻母“ü”是舌面前、高、圓唇元音,二者發(fā)音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是展唇,后者是圓唇,懂得了這個道理,就可以發(fā)準這兩個韻母,接下來就是強化練習了。掌握朗讀技巧,是“音美”的關鍵。朗讀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讀書方式,是教學的重要手段。有的教師為了使自己的語言感染學生,不惜整節(jié)課都或慷慨激昂,或深情款款,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受累,學生起膩,實在是吃力不討好。教師在進行朗讀訓練時,應根據(jù)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志趣以及意境、精神等方面來做一些技巧上的處理。
二、深入淺出,教師的語言要具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
在教學中,教師要用啟發(fā)性的語言和適當?shù)那榫橙c燃學生的好奇之火,去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用語言把學生的心點亮。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的講授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曾聽一位教師講《臺灣的蝴蝶谷》,多媒體課件中翩翩飛舞的美麗蝴蝶讓整個課堂為之一亮。孩子們置身于蝴蝶的世界,聽著教師極富感情地描述:“人們把蝴蝶比作會飛的花朵,蟲國的佳麗,有生命的燦爛圖畫。同學們,在你們的眼中,那五顏六色、上下飛舞的蝴蝶像什么呢?”學生們一個個浮想聯(lián)翩,靈感大發(fā)。有的說像空中飄飛的樹葉,有的說像彩色的紙片,有的說像五彩的花瓣,有的說像五彩繽紛的風箏,有的說像五顏六色的星星,還有的說像彩色的雨滴。這種課堂靈感的引發(fā),正是由于教師巧妙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點燃了學生們智慧的火花,才使得語文課堂變得如詩如畫。
三、運用適度得體的無聲語言
無聲語言,是相對于有聲語言而來的,在具體教學中主要是指神態(tài)和體態(tài)語言。相對于有聲語言的“聽”效性,無聲語言的視覺沖擊力更強一些,因此應當在教學中有效利用。①自然、適度的神態(tài)語言要靈活運用。在進行知識的傳授時,學生有相當一部分的時間是需要聽老師進行有聲語言講解的,與此同時,學生的目光應當緊盯教師面部。正因如此,教師應當自然、適度地運用一些神態(tài)語言。如在講童話課文時可以順應劇情適度做出夸張、驚訝的表情,這些表情能夠有效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從而主動參與語文教學。②形象、得體的體態(tài)語言要合理運用。對小學生來說,動態(tài)感性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比靜態(tài)理性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更容易讓他們接受。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借助于形象、得體的體態(tài)語言輔助有聲語言講解,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生字、句子乃至整篇文章時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直至對知識完全理解和接受。
四、妙用導語
心理學研究表明:愉悅的情緒能引起和保持學習興趣。因此,適當?shù)皿w的導語不僅能消除學生的疲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能給學生一種和諧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愉悅美。人們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課的開頭非常重要。富有經(jīng)驗的老師很重視導語的設計,他們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投石激浪”,往往瞬間就可以勃發(fā)學生熱情,引人入勝。精妙的導語能夠調(diào)節(jié)學生的心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五彩繽紛的語文課堂。 導語可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不同的文體來設計。它可以是一段風趣生動的語言,可以是一幅優(yōu)美宜人的畫面,可以是一段輕松明快的音樂,可以是一個蘊含哲理的問題,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游戲活動。在教學《驚弓之鳥》時,先可以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景,例如:“現(xiàn)在,空中飛著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什么辦法把它打下來?”學生們憑著經(jīng)驗紛紛說,用箭射,用槍彈……至此先肯定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但話鋒一轉(zhuǎn),說:“可是古代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只拉弓不用箭,嗖地一聲就把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么緣故?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看誰先找到答案?!睂дZ巧設懸念,為學生進一步體驗教材中的人物起到一個鋪墊作用,它強烈的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總之,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藝術的魅力遠不止這些,藝術的探索更是無止境的。成功的教學就是一種藝術的創(chuàng)造,而這種藝術需要教學語言展示,教師的語言水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通過教學實踐不斷錘煉而提高的。我真心希望通過對教學語言的這些探究和分析,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實踐與探索讓我確信:語文教師的語言就是語文教師的魅力之源。
參考文獻
[1]王晶.如何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享受美的教育[J].教育藝術,2009,(02).
[2]何艷梅.小學語文教學七法[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09).
[3]付健.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藝術[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0,(09).
[4]李元授.交際與口才[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5]謝文舉.教師語言藝術手冊[M].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
[67]朱濤興.論語言藝術和非語言藝術中語言與藝術的關系[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07(07).
[7]周本香.淺析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2.
[8]楊大林.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分析.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