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娟
摘 要:拉赫馬尼諾夫的六首《音樂瞬間》是他本人在早期的代表作品,這里我們以其中第四首為例做了一個較為深入的研究。從全曲的分析之中我們可以看到,《音樂瞬間》第四首曲式結構相對比較單一,整個篇幅比較緊湊,但是和聲的行進與變化卻是異常的豐富,作曲的結構風格卻又傳承了很多舒伯特那個時期的浪漫主義時期的特點。在音色,和聲方面又充滿了俄羅斯音樂的要素和特點,這也是拉赫馬尼諾夫六首《音樂瞬間》把兩點融合和發(fā)展做得非常完美的方面。
關鍵詞:拉赫瑪尼諾夫;音樂瞬間;音色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5-0049-01
作為后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音樂具有抒情性,炫技性,民族性,復調性的音樂特征。他的鋼琴作品,都以優(yōu)美抒情的旋律,種類繁多的技巧,繁復稠密的和聲織體,豪放熱情的個性,細膩憂郁的情感和戲劇幻想的構思而聞名。演奏一部包含如此豐富的鋼琴作品,就像進行一件繁復的大型工程,必須從最基本的工序做起,循序漸進,不懈努力,最后才能成功地完成工程。
一、簡析《音樂瞬間》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瞬間》共由六首小曲組成,由于它們的嚴肅性和復雜性,這此音樂性和高難度融為一體的作品,要求演奏者有全面而生動的演奏技巧。
第一首,降h小調,4/4拍,小行板。這首作品的篇幅較長,全曲可以分為四個樂段,屬于中一三部曲式結構。第一段主部主題樂段,樂曲的最后一段是第一段的再現(xiàn),中部二段為展開部。這一部分音樂在近乎獨立的完整性里面發(fā)展,并達到一個高潮,音樂很快轉入一段由裝飾音襯托卜進行的發(fā)展,并使音樂進入高潮的華彩樂段。
第二首,降P小調,2/4拍,快板。這首曲子可以被看作是一首練習曲。右手切分的八度音構成的旋律,輔以雙手快速的三連音伴奏,展現(xiàn)出鮮明的拉氏風格。樂曲轉入降E大調后形成了動人的高潮,這一部分充分準備和發(fā)展,折射出輝煌壯麗的效果,接著則逐步進入一個寧靜的結尾。
第三首,h小調,4/4拍,如歌的行板。以莊嚴而帶有貴族氣息的進行曲展開,并反復了一次。第一遍是單純的陳述,第二遍則以精致的低音伴奏卜形成斷奏色彩的八度音奏出、拉赫瑪尼諾夫在整個作品中充分發(fā)揮了九和弦的作用。
第四首,P小調,4/4拍,急板。這是另外一首練習曲性質的樂曲。作品一開始就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六連音伴奏,襯托出逐漸上行的旋律而展開,第二段落保留了左手快速伴奏
的手法,右手出現(xiàn)快速的下行音符群。
第五首,降D大調,4/4拍,持續(xù)的行板。這個作品比拉氏的另外一部題為“船歌”的作品(Op.10),這是一首溫柔而甜美的間奏曲,也是六首作品里唯一的一首讓人精神舒緩松弛的作品。
第六首,C大調,3/4拍,莊嚴的。這首作品靈感似乎來自肖邦的《練習曲》Op.25-12。在這里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形象更為靜謐,但那深沉而巨大的音樂流動感是一樣的,急促而
強有力的旋律在由雙手奏出的快速分解和弦的伴奏卜突現(xiàn)出來、深沉的樂曲中段和結尾部分的高潮擁有如此宏大的音響,以至于超越以往所有為鋼琴而創(chuàng)作的樂曲。
二、音樂瞬間的演奏特點
1.掌握拉赫瑪尼諾夫作品的音樂風格,各樂章的音樂情緒,各主題的音樂興致,是演奏拉赫瑪尼諾夫鋼琴作品的首要工作。如我們先前分析《音樂瞬間》第四首(Op.16 No.4),曲中流露著激烈的不安,在左手快速的半音和聲下,上聲部的情緒或悲痛,或惆悵,或不安。諸多情感的變化,都需要演奏去細細體會,在把握大風格的前提下,我們再來進行技術上的處理就會更加準確到位。
2.合理地運用手臂重量彈奏出豐富多彩的音色,從而更好地表達拉赫瑪尼諾夫鋼琴作品的音樂內涵。在理解和掌握了拉赫瑪尼諾夫音樂風格以及作品的音樂情感以后,我們就可以此為基礎,采取合理適當?shù)难葑喾▉砺?lián)系和演奏作品了,根據音樂表達的需要,我們要充分地運用手指,手腕,手臂的演奏技巧。手指和手掌則要保持一種緊張狀態(tài),以牢牢地支撐住整個手臂的力量。彈奏時,下鍵要快,身體前傾,必要時可以使用腰部以上的力量演奏重音和弦。從手指到手臂,應保持這樣一種前緊后松的演奏狀態(tài),才能奏出結實有力的和弦,表現(xiàn)出音樂的激情。
3.分手慢練,分手背譜和用多種速度練習是一種很必要的練習手段。對于練習拉赫瑪尼諾夫鋼琴作品來說,分手背譜是繁重而艱難的,但經過這一過程后,我們對于作品中的聲部線條以及和聲構成就會更加清楚明晰,演奏起來也就更有信心了,慢練,便于弄清橫向和縱向的聲部進行。它就像一面放大鏡,樂譜上的所有的要求都在慢練中夸大地表現(xiàn)出來。此外還要用上多種速度練習,在此基礎上才能在鋼琴上自由的飛翔。
三、結論
拉赫瑪尼諾夫的許多傳世作品屬于或是代表了自己的時代、一個成功的音樂作要看它是否真正體現(xiàn)和表達了一種思想思想、一種精神,是否富有強有力的生命力,是否經得住歷史的檢驗。拉赫瑪尼諾夫在這個方面可以說是眾多作曲家的楷模和典范。
參考文獻:
[1]羅伯特·沃克(英),何貴鳳(譯).拉赫瑪尼諾夫[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2]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編譯.外國音樂辭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