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艷
作為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樂器之一,二胡構造別具一格,在發(fā)聲上更是勝似人聲,在藝術表達上也宛如人在進行情感表達,或是溫婉含蓄的情感表達,或是激情高亢的情緒。在戲曲伴奏中,二胡可謂是藝術魅力俱存,對我國社會發(fā)展和穩(wěn)定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國粹藝術不可或缺。為此,本文立足于二胡樂器特色,進一步探索戲曲伴奏中二胡演奏的情感魅力。
音樂能夠將人們心中的情感藝術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較之言語,音樂所表達的內心情感較為溫婉內斂,伴隨著柔和、典雅的樂感,人們不僅享受到了聽覺美,在音樂鑒賞中,情緒也會趨于平淡、溫暖。所以,高水平的樂器演奏理當是有機融合情感與音樂。二胡演奏更是如此,二胡發(fā)聲好似人類,所以二胡演奏在情感與音樂融合表達可謂是極好的,因此,二胡在戲曲伴奏中可以展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情感魅力。
一、二胡簡介
在我國諸多傳統(tǒng)樂器中,二胡地位極為重要,深受人們的青睞。二胡樂器的歷史可追溯至唐朝,那時叫“奚琴”。隨著社會發(fā)展水平的進步,二胡在樂器制作上也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由原先的竹片材料轉向用馬尾來作為琴弓制作材料,所以二胡也有“馬尾胡琴”的美稱。二胡在我國諸多民族樂器中具有代表性意義,其音色柔潤清澈、溫婉典雅、悅耳動聽,在中國傳統(tǒng)戲曲演奏中被廣泛運用。20世紀20年代,二胡開始作為獨奏樂器登上舞臺。總之,二胡不僅僅是一種樂器,其展示出來的獨特魅力、文化精神更是不容小覷的。
二、戲曲伴奏中二胡演奏的情感魅力
二胡演奏手法呈現(xiàn)多元化和復雜化,音色更是變化多樣,不僅能表達出流暢活潑、輕松愉悅的小調,更能演奏出富有風土人情的抒情旋律。例如,皎潔月色下彈奏出的意境悠長的《二泉映月》,暴風怒喊著、激昂著的《戰(zhàn)馬奔騰》,匯集著勞動人民結晶的宏偉壯麗的《長城隨想》等,皆傳達著二胡的情感魅力。二胡以其特有的音色表現(xiàn)力,在戲曲音樂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主導作用,更在樂隊伴奏中發(fā)揮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樂隊音準和情感、音樂強弱等把握皆與之相關。寬闊的音域和音色,將人物的哭鳴哀泣、悲情傷感心情以及人物的喜悅、開心、灑脫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可謂是深入人心,聽者陷入共鳴。戲曲伴奏中二胡演奏的情感魅力是獨特的,主要包含著以下幾個方面:
(一)姿勢與姿態(tài)
姿勢與姿態(tài)主要包含演奏者的基本坐姿及其持琴方式、演奏過程中展示出來的姿勢等。實際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應保持端正的姿態(tài),抬頭挺胸,坐如鐘,全神貫注投入演奏中,靜氣平和。
(二)松弛有度
二胡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理當把握好節(jié)奏感,以看似平淡無奇的演奏來傳達出扣人心弦的樂曲。同時,演奏者應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不可過度緊繃情緒,而要徐徐圖之,通過長期的訓練來使自身心理情緒得以有效控制。因為過度緊張將會導致二胡演奏音樂效果受到極大影響,演奏者必須保持平穩(wěn)心境,在按弦運弓時才能準確無誤、流暢地彈奏出動聽的旋律。
(三)氣節(jié)有度
把握二胡演奏的節(jié)奏,也就是把握好“氣”和“節(jié)”。在實際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應立足于實際情況,把握好呼吸節(jié)奏,呼吸不緊不慢,呼吸之間都能與曲目節(jié)奏相融合、呼應,使其音韻溫婉動聽。同時,二胡演奏,尤其是戲曲伴奏中,既要穩(wěn)定節(jié)奏,又要端正扮演,將其曲調節(jié)奏平穩(wěn)奏出,快慢和起伏皆有,慢而有序,快而不亂,如此,方可奏出動人心弦的曲調。
(四)音準
二胡演奏時,要準確把握好音律,才能演奏出朝氣蓬勃、富有生命力的曲調。二胡音準特色在于全音要大、半音要小,所以演奏者理當把握好按音和柔音等,才可將婉轉悠揚的音律奏出,且絲毫不差。
(五)相互配合
所謂相互配合就是說二胡演奏時,演奏者要注意雙手間的相互配合,左手控弦,右手持弓,雙手相互協(xié)調,當熟練掌握好雙手技術后,還要對其左右手不斷加強鍛煉,使其漸漸熟練,配合度不斷提高,以一雙芊芊素手或是溫暖厚實之手演奏出震撼人心的樂曲。
(六)情感
演奏者在演奏時,只有將自己融入音樂情景之中,注入自身情感,才能演奏出更具激情、引起聽眾共鳴的曲目。在戲曲伴奏中,二胡具有畫龍點睛之效,能夠將戲曲中人物的情感宣泄盡情表達出來,魅力獨特,而這一點也同樣要求演奏者的演奏功底要扎實。
例如,演奏《懷鄉(xiāng)曲》時,演奏者必須了解它的創(chuàng)作背景,《懷鄉(xiāng)曲》是在融合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戲曲“臺灣歌仔戲”的曲牌后創(chuàng)作而成的。該種戲曲與附件中的“薌劇”隸屬同種類別,體現(xiàn)著地區(qū)間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關系,所以該曲目最初還曾命名為《懷薌曲》,再到后來又取“薌”的同音字“鄉(xiāng)”,旨在傳達寶島臺灣人民對于昔日薌劇之音的懷念,而今朝卻是無比渴望自由和故鄉(xiāng)回歸的情感,這種情感是極為濃郁的。因此,演奏者要注意控制好漫長弓,并以腕糅動作為主,不宜過度加快頻率。只有將這基本功打扎實,才能將后期的曲目情感更好地抒發(fā)出來,使整個曲目更加圓滿。
基本功扎實了,二胡演奏中的情感便開始呈現(xiàn)出來。例如,演奏黃梅戲《天仙配》時,劇情中七仙女與董永滿工“把家還”的場景表演,通過二胡不僅能夠將喜悅夾雜著惆悵的曲調加以演奏出來,淺淺的溫馨之感卻又時而爆發(fā)出激動情緒,讓整個劇情既凸顯飽滿的情感又顯得溫順無比,可謂是將七仙女與董永對于愛情的追求、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的內心情感,借助二胡演繹得淋漓盡致,重奏效果也極為完美。又如《月夜》這首曲子,作品本身帶有詩情畫意意境,為人們呈現(xiàn)了一副月夜美景圖,表達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曲目段首主要偏向文靜柔美,側重于皎皎月色下的美麗景色;段二則是作者觸景生情,旨在表達對于美好未來的向往和熱切之情;段三借助激情向上的快板,宛如一只獵豹捕捉獵物,蓄勢待發(fā),激情剎那便要爆發(fā)之勢。綜合這三段曲目,起承轉合之間,整個曲目散發(fā)著濃濃的浪漫氣息。所以,當運用二胡演奏該戲曲時,必須融合演奏者深厚的內心情感,以情注弓,指尖含情,弦動妙音出,松弛得當,才能讓人更有深有感觸,與之共鳴。
二胡在豫劇中最基本的功能便是伴奏,但若想切實發(fā)揮好該項功能,絕非易事。伴奏較之純粹的獨奏差異極大,不僅要求演奏者有扎實的基本功底,在豫劇音樂唱腔等特點把握上更要極為熟練,如豫劇的各種曲牌、調式轉化等,豫劇風格流派的把握極為重要,如果不能準確把握風格基調,演奏出來的曲目便毫無韻味可言。例如,《清風亭》曲目中“奴才全將良心悶”張元秀尋子而泣訴的一段曲目,該唱段在情感表達上較為跌宕起伏,所以,運用二胡演奏應重點把握旋律、人物情感的不斷變換,巧妙運用襯、補等伴奏技巧和換把等手法來展現(xiàn)劇情人物的情感力量,讓整個戲曲更富有韻味。
三、結語
在戲曲伴奏中,二胡演奏彰顯著獨特的情感魅力,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演奏還是伴奏,對于演奏者演奏技巧、基本功等都要求極為嚴格。演奏者要切實把握好不同戲曲劇種的不同旋律、二胡彈奏技巧等,勤加練習,并融入曲目,這樣在演奏時才能心平氣靜,最終將二胡演奏發(fā)揮到極致,讓觀眾猶如身臨其境。只有如此,演奏者才能在戲曲伴奏中更好地將二胡演奏獨特的情感魅力展現(xiàn)出來,促進我國傳統(tǒng)戲曲文化藝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河南藝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