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霞
運動后感覺不佳到底為何
高先生是一位運動愛好者,長年來堅持鍛煉,身體狀況保持得很好。但最近一兩年來,由于工作壓力大、平時睡眠不好等原因,高先生每次鍛煉身體后,都感覺身體不像以前那么舒暢,有些疲勞。高先生很擔心,懷疑自己有什么毛病,就去醫(yī)院做了一次全面體檢,結果未發(fā)現任何異常。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他決定去咨詢體育學院的專家。專家詳細檢查后,認為他可能存在運動性疲勞,建議他適當降低運動量,并注意運動后的身體恢復。聽從運動學專家的建議后,高先生注意保證睡眠,每次運動后注意做整理練習,還會泡個熱水澡,果然效果很好。不久,運動的樂趣又回來了!
運動性疲勞:一種生理現象
運動性疲勞是指由于運動過度而引發(fā)身體工作能力下降的現象,是人體運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運動性疲勞會降低神經肌肉控制和穩(wěn)定能力,過度疲勞還會對機體產生不良影響,引起各種運動損傷,甚至影響身體健康。
哪些人易發(fā)生運動性疲勞
隨著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工作壓力不斷增大、競爭日趨激烈,一些人雖無明顯疾患,卻常常感到疲勞。這些人如果從事運動鍛煉,很容易出現運動性疲勞。據研究,老年人、體弱者、過度的腦力或體力勞動者、過度用眼者,以及有肥胖或消瘦、睡眠問題、心理問題、營養(yǎng)不良等的人,都屬于易發(fā)生運動性疲勞的“高危人群”。
不同運動方式,疲勞原因不同
因運動方式的不同,運動性疲勞常常產生不同的癥狀:如激烈運動后常出現肌肉酸痛、周身乏力和工作能力下降;棋牌類運動后常出現頭昏腦脹和反應遲鈍等。在體育鍛煉和運動競賽中,身體疲勞和心理疲勞是密切聯系的,故運動性疲勞是身心的疲勞。運動性疲勞的產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生理過程,與運動持續(xù)時間、運動強度及代謝特征等因素有密切聯系。
4個方法,判斷運動性疲勞
測定運動中的心率 心率是評定運動性疲勞的簡易指標之一。一般常用基礎心率、運動后即刻心率和恢復期心率判斷疲勞程度?;A心率是指清晨、清醒、起床前靜息狀態(tài)下的心率,基礎心率一般相對穩(wěn)定。如果大運動量訓練后,經過一夜恢復,基礎心率較平時增加5~10次/分以上,可認為疲勞尚未恢復,有疲勞積累現象。若在完成同樣定量負荷時,每次運動后即刻心率越來越快,表示機體功能下降,有疲勞累積現象。定量負荷運動后,心率恢復時間延長,也表明機體已處于疲勞狀態(tài)。
觀察法 在鍛煉中觀察自己的反應,若出現煩躁、面色蒼白、眼神無光、打哈欠、反應遲鈍、協調性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和運動能力下降等癥狀,即使只出現了部分癥狀,也有運動量過大的嫌疑,可斷定為運動性疲勞。此時應及時調整運動量,防患于未然。
主觀感覺 主觀體力感覺等級是判斷疲勞的重要指標。運動時,來自肌肉、呼吸和心血管方面的刺激,都會傳到大腦皮質而引起感覺系統應激。如果自己感覺不想運動了,就應適可而止。
肌肉僵硬度 當骨骼肌出現疲勞時,肌肉收縮能力和放松能力均下降,往往導致肌肉不能充分放松,僵硬度增加。日常鍛煉時,可通過對肌肉僵硬度的監(jiān)測,確定自己是否處于疲勞狀態(tài)。
此外,還有肌力測試、生化指標檢測、肌電圖、心電圖和腦電圖等較為復雜的運動性疲勞判定方法。
4個方法,調節(jié)好運動性疲勞
適度的運動性疲勞是一種生理現象,若能施以合理的恢復手段,可及時消除運動性疲勞,并促使功能的恢復和提高。已處于運動性疲勞狀態(tài)者,可采取以下手段消除運動性疲勞。
睡眠和熱水浴 睡眠對人體功能的恢復非常重要,可使精神和體力得到充分恢復。熱水浴可加速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提高對營養(yǎng)物質的運輸效率,對消除機體疲勞有明顯作用。
變換活動部位和調整運動強度 有實驗研究發(fā)現,在右手握測力器至疲勞后,以左手繼續(xù)工作來代替安靜休息,能使右手恢復更迅速更完全??炫苤笠月芑蛐凶叽姘察o休息,也能更快消除疲勞。
整理活動 在運動后做一些加速機體功能恢復的放松練習,可以減少肌肉的延遲性酸痛,有助于消除疲勞。切忌大強度運動后不做整理活動。如長時間快跑之后站立不動,血液在下肢瘀積,可能會造成上肢和頭部的暫時性貧血,甚至出現“重力性休克”。
醫(yī)療手段 在大強度和大運動負荷鍛煉之后,采用按摩、理療、吸氧和針灸等醫(yī)學手段,能更好地起到消除疲勞的作用。訓練前后做肌肉拉伸,跑步后讓同伴赤腳輕踩下肢,對加速恢復都有較好效果。此外,一些中醫(yī)藥手段和營養(yǎng)性手段也是加速機體恢復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