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冰潔
摘 要:供應鏈視角下,如何對供應商進行選擇與評價已成為實現(xiàn)供應商有效管理的一個關鍵問題。在供應商選擇與評價中,核心問題包含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及評價方法選擇兩方面。通過對指標體系中常用指標、選取原則、選取方法等方面介紹后,對目前常用的評價方法進行說明,指出未來評價指標選取體系構建將更加細化,評價方法將更加具有適應性,多種評價方法的對比研究也將成為未來研究的一個重點。
關鍵詞:供應商選擇與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6-0173-02
引言
隨著外部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為獲得更多的競爭優(yōu)勢,充分應對市場競爭,運用供應鏈管理思想,將供應鏈上各環(huán)節(jié)核心競爭力進行有效整合,以實現(xiàn)整體效益最大化,已成為目前各機構發(fā)展的重要方向。供應商選擇與評價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也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1]。機構通過供應商選擇與評價管理,選擇合適供應商,是實現(xiàn)供應商有效管理的必然途徑[2]。在供應商選擇與評價中,核心問題包含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及評價方法選擇兩方面。
一、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
Dickson于1966年最早對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做出了比較完善的構建。其通過對美國采購經理協(xié)會調研,以發(fā)放問卷的形式,向約300名采購經理進行了相關數(shù)據(jù)收集,統(tǒng)計分析得到了23 項常見評價,并將這些常見評價指標進行了重要性分析,得出了指標重要性排序[3]。此后,Weber通過分析供應商選擇的相關文獻,利用文獻統(tǒng)計的方法對Dickson提出的常見評價指標的使用頻率進行了收集,以此來反映各指標重要性排序[4]。研究結果表明,Dickson與 Weber對重要性排序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我國國內對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1997 年華中科技大學供應鏈課題組通過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我國企業(yè)進行供應商選擇時,主要考慮質量、價格、交貨提前期、批量柔性、品種多樣性等評價指標。
此后,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認識水平的不斷提升,國內外學者基于不同的角度,遵循系統(tǒng)性、科學性、靈活性、成長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等原則[5~7]。對基本評價指標進行了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使得評價指標體系得以不斷修正和完善。
Goffin認為在供應鏈管理角度下,評價指標體系還需包含如品質記錄、實施程度、TQM的認知、財務穩(wěn)定性、及時生產交貨能力、環(huán)境標準、總成本等指標[8]。在國內,白世貞等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結合對評價指標中具體指標的取舍進行了研究[9]。
二、供應商選擇與評價方法
構建了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后,要完成供應商選擇與評價工作還需要對評價指標進行量化處理,以便獲得數(shù)據(jù)分值,擇優(yōu)選擇供應商。量化處理的關鍵在于獲得各評價指標權重,主要方法有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
德爾菲法屬于主觀賦值法,通過多輪匿名調查,結合若干名專家的智慧、知識、經驗、價值觀,在專家意見較為一致的情況下,對意見進行處理,獲得對評價指標賦予的相應主觀權值。
層次分析法是由美國運籌學家薩蒂提出的一種應用于多方案或多目標的決策分析方法,是一種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手段,通過建立判斷矩陣、排序計算和一致性檢驗得到最后結果。層次分析法可用于求解某一層次指標對于上一層次相關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權值。由于層次分析法具有條理化、科學化的特點,可以盡量避免產生由人的主觀性導致權重預測與實際情況相矛盾的現(xiàn)象,提高了決策的有效性[10]。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在概念與概念之間無法劃出一條明確的分界線時適用,一般稱這兩個概念之間是模糊的。模糊綜合評價的基本原理在于通過構建隸屬矩陣,通過指標權重矩陣與隸屬矩陣的合成來對決策單元進行評價,需要對合成算子進行確定[11]。與其他方法一樣,模糊綜合評價方法也需要對每個指標的權重進行確定,在實際中常常與其他方法相結合,以便輔助解決具有模糊性質的問題。
三、總結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如何對供應商進行選擇與評價已成為實現(xiàn)供應商有效管理的一個關鍵問題。進行評價與選擇時,首先需對評價指標進行科學選取,之后再進行各個指標權重的賦值獲得定量化的比較數(shù)值后方可以此為依據(jù)選擇供應商。
未來,在評價指標選取體系建設方面,隨著體系建設方法的進一步成熟,不同行業(yè)具體的供應鏈特點將被考慮在內,評價指標系統(tǒng)將按照行業(yè)進一步細化,針對不同行業(yè)的指標體系研究還會越來越多,評價指標體系也將更加靈活、科學。
評價方法方面,受樣本數(shù)據(jù)限制,通常需根據(jù)數(shù)據(jù)選擇評價方法。未來,科學化、適用廣的定量分析方法將受到關注。同時,多種評價方法的對比研究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方向[2]。
參考文獻:
[1] 李向輝.供應鏈環(huán)境下的供應商選擇與管理問題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09.
[2] 趙祖琴.供應商績效評價文獻綜述[J].商,2015,(37):1-2.
[3] Dickson G.W.An analysis of vendor selection systems and decisions[J].1996.
[4] Weber C.A.,Current J.R.,Benton W.C.Vendor selection criteria and method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1,(1):
2-18.
[5] 仲維清,侯強.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模型研究[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3):93-97.
[6] 趙小惠,孫林巖.供應商選擇模糊決策方法[J].工業(yè)工程,2002,(5):12-15.
[7] 王煦,王道平,王燕.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國鋼鐵企業(yè)綠色供應商選擇指標實證研究[J].軟科學,2009,(10):46-49.
[8] 許蓮鳳,陳翠燕.供應商評價選擇準則及指標體系研究綜述[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4):88-91.
[9] 白世貞,李澤飛,鄢章華.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結合的供應商評價研究[J].物流技術,2013,(6):124-127.
[10] 張炳江.層次分析法及其應用案例[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4.
[11] 李玉琳,高志剛,韓延玲.模糊綜合評價中權值確定和合成算子選擇[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6,(23):38-42.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