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大學留位費
收到offer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同時也可能面臨著一個苦惱,那就是很多學校都會要求同學們交納“留位費”。
什么是留位費?例如在英國,不少院校都會要求被錄取的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交納一定費用,才會視為確認錄取,而這個費用就被稱為“留位費”,有的“留位費”的金額數(shù)量可不低。
等學生到學校報到的時候,這個“留位費”則被用來沖抵相等份額的學費。如果逾期或拒絕交納,那這個位子則過時不候了。其實這無論對學校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是一顆定心丸。
學校由此可以避免出現(xiàn)學生拿著offer不拒掉,卻又占著位子的情況;學生交了錢,拿到確認錄取,心里也比較有底。
學校一般會留出近一個月的時間讓申請者考慮“留位費”是否繳納。一般來說,“留位費”是不會退的,通常只有在被拒簽的情況下才可以向?qū)W校申請退回。而如果選擇去其它學?;蛞蚋鞣N原因不能入學,“留位費”都不能退還。
當處于申請初期,更多的院校還未有回音,大部分申請者都有等等看的心理。而“留位費”都有時間限制,這又該怎么辦呢?
首先,切勿海投式申請。將保底的學校,基本能申請到學校,以及心儀的學校列出五六所。了解這些學校出offer的時間,對于出結果特別慢的學校一定要盡早申請。
其次,“留位費”是可能申請到延期交付的。因此在臨近最后交付期限的時候,嘗試和學校溝通,爭取延期,但一般這樣的延期不會超過2周。
與此同時,嘗試催促還未發(fā)offer的學校,了解自己能夠拿offer的幾率或者出結果的時間。如果遇到心儀學校offer不知何時能發(fā)放,而這邊押金交付也到了最后時刻的時候,就必須權衡一下自己被心儀學校的錄取幾率。如果“留位費”能夠承受,可以選擇一所最好的學校交錢保底,以免出現(xiàn)一直期待的offer沒來,而之前位子也被取消的情況。
總之,在選擇學校和制定留學方案的時候,一定要合理擇校,并不是申請的學校越多越好,而這反而會浪費我們的精力和時間,甚至金錢。把這些都留在心儀的學校上,好好準備申請材料,才是最理智的申請。
英國
正值英國院校開學的時候,相信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已經(jīng)抵達英國,或者已經(jīng)提前適應了一段時間。
開學初期,也是同學們需要選課的階段,必修課不用說,是學校安排好的,而選修課則和國內(nèi)不一樣,不是學校安排的,而是自己從所有選修課中進行選擇。
英國大部分院校的研究生階段都是180學分制,一年制碩士課程的學習內(nèi)容有必修課、選修課和論文三項,要學習的科目有8-9門,而畢業(yè)論文占60學分。
除了必修課的學分,選修課必須修滿剩下的學分,才能拿到 Graduate Certificate,即碩士文憑。
在國內(nèi)院校中流傳著一句“名言”:大學沒有翹過課,就不算真正上過大學。于是乎,不用說選修課,連必修課都常常出現(xiàn)幫人點到的情況。
然而,在英國這種情況是不允許出現(xiàn)的。
其一,修選課的成績是歸于畢業(yè)總成績中的,所以一定要選一個可以拿高分的選修課。
其二,出勤率也是算在該門課的成績中的。
其三,相信很多留學生也都了解到,英國課程中的 presentation 以及平時的小論文都是計算在該門課的總成績的,如果翹課,其實吃虧的是自己。
事實上,英國老師也很精明,除了會點到之外,他們的記憶力也相當驚人,當然也是因為和國內(nèi)一個班級的人數(shù)相比,英國這邊的班級人數(shù)會少很多。
曾經(jīng)就有一個學傳媒的女同學在小論文的成績中拿到不及格,老師給的理由是,記得她缺席了三堂課。所以,千萬不要拿自己的成績開玩笑。
在如何選課方面,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來選擇通過或者自己喜歡的選修課。但前提是,需要對該課程進行一定了解,不能僅僅看著課程名稱就覺得自己可能感興趣。
同學們在選課之前,可以逛逛論壇,上面有很多前輩的經(jīng)驗;或者直接問問學長姐,聽聽他們怎么說。
記得時常關注選課系統(tǒng),因為隨時會有人退選,萬一你要選的課程或老師已經(jīng)滿了,這個時候你就能填補空缺。你還可以直接去相關部門詢問,說不定會有轉(zhuǎn)機。
另外,如果上完第一節(jié)課,對老師和課程有大致了解后,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對該門課興趣不大,一般情況下可以在選課時間內(nèi)考慮換課。
總之,在英國留學,必修課和選修課只是名稱上不一樣,其重要性和其他課程沒什么區(qū)別,如果選修課成績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幫忙拉分,拿到更好的總成績。
美國
美國的綜合型大學大多都是以一學期12個學分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可以繼續(xù)選課,最多達到18分。如果超過18分就要去提出申請,還需付額外的學費。學校會根據(jù)入學考試成績和專業(yè)定向制定必修課,大多是11分,所以達到基礎分是很容易的。四年下來總的credits(學分)要達到125分,平均一年修的學分最好要達到30分,所以一學期修的學分大多數(shù)是15分以上。
美國大學必修課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專業(yè)學習的必修課都有區(qū)別,主要為了培養(yǎng)不同專業(yè)領域的學生??傮w來說,必修的公共課有,數(shù)學、科學、歷史、政治、英語。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書店,在校官網(wǎng)上能搜到校書店,書店是買教科書的,網(wǎng)站上可以查到你要修的那堂課需要什么書。當然,沒有國家統(tǒng)一教科書,很多教授都用自己寫的教材。比如得克薩斯大學,必修課包括至少兩個學期的英文,兩門政治,兩門歷史,一門社會與行為科學,下面有很多分支可以自己選擇,所以美國大學必修課也帶有選修性質(zhì),因為每個必修課大類下面有非常多的小分支,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其中一個分支。
數(shù)學課肯定是必修課,數(shù)學基礎不好,或者討厭微積分的學生要注意了,這個是不能避免的,如果不修,會掛科的。不過美國的數(shù)學并不是很難,大部分學生會選擇微積分來學習,數(shù)學基礎好就沒有問題。
美國大學必修課還有三門科學,至少兩門是同一學科,如果是理工科的話,會要求上物理和化學,其他專業(yè)可以從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地質(zhì)學、海洋科學、自然科學等課程中選擇兩門。另外還包括一門藝術課程,也是從多個專業(yè)中選修,包括藝術史、美術、舞蹈、音樂等。
英國
英國本科畢業(yè)的學位會根據(jù)成績而分為不同的學位,比如一等學位、二等一學位、二等二學位。而因為中國本科畢業(yè)沒有此類劃分,所以國內(nèi)同學申請的時候一般還是會提交成績單、報平均分或算績點。
雖然兩國的成績劃分不同,但還是有一一對應的分數(shù)檔。比如英國的一等學位就相當于國內(nèi)重點院校85分以上或普通院校90分以上;英國的二等一學位就相當于國內(nèi)重點院校75- 84分或普通院校80-90分;而英國的二等二學位則相當于國內(nèi)重點院校平均分70分以上;最后一級就是三等成績,也就是中國60-69分的及格分數(shù)。
英國院校的成績也有分數(shù)檔,但和國內(nèi)的分數(shù)概念不太一樣。一般70分以上就意味著成績很好了,而本科3年平均成績在70分以上就會被授予first-class honours Degree,像大家熟悉的英國男演員抖森就拿到了劍橋大學的一等榮譽學位。
而英國碩士的種類繁多,主要有MA(Master of Arts)和MSc(Master of Sience),還有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Phil(Master of Philosophy)、LLM(Master of Laws)等,而對于碩士學位而言,是沒有honours的,但碩士成績也是分等級的。
碩士成績的等級很簡單,主要分三個級別:最好的成績就是pass with Distinction,與本科的一等學位相同,碩士最終成績達到70%以上,就是非常優(yōu)秀。
其次則是pass with Merit,即成績良好,在60%- 69%之間,有些學校要求更高一些是65%-69%。最后一檔就是pass,成績過碩士及格線50%即可。
不過,有些學校并沒有Merit,把50%-69%統(tǒng)統(tǒng)算為pass。
當然,如果沒有通過碩士課程,可能會拿到diploma。所以如果遇到某一門課沒過的情況,大部分同學還是會選擇重修,從而拿到正常的碩士學位。
所以,來英國留學的中國同學千萬不要以為只要畢業(yè)就萬事大吉了,英國大學對于學位等級的重視是體現(xiàn)在畢業(yè)證書上的。
在英國取得高分,雖然是很難的事情,但是關系到今后就業(yè)和繼續(xù)深造的機會。
而想要取得一個好的學位,是需要學生認真對待每一篇論文,每一門考試的。
美國
成績標準
美國大部分學院及大學利用下列評分等級評審大學部和研究所學生的成績﹕
A 卓越/優(yōu)秀 (90%-100%)
B 佳 (80%-99.9%)
C 尚可 (70%-79.9%)
D 欠佳 (60%-69.9%)
F 不及格 (低于 60%)
有些學校允許在評分時附加+或-號,例如A+或A-等。
其他評分方法包括如下﹕
I 未完成
WP 課程成績可通過評分標準但退選課程
N 不評分
S 符合要求
U 不符合要求
NC 無學分
IP 進行中
DR 退選課程
成績換算
成績單轉(zhuǎn)換并無特殊方式,很多美國院校的入學許可顧問熟悉各類國際評分方法。有些學校以美國評分等級為標準,利用比例方式估算申請人的成績,大部分學院及大學以申請人本國的教育制度來判斷其成績單。例如,他們會比較來自相同區(qū)域?qū)W生的成績單,如果他們不熟悉這個國家的教育運作系統(tǒng),會和國務院設在該國的教育資訊/顧問中心(Department of State's Educational Information/Advising Centers)聯(lián)絡,作進一步了解。
為協(xié)助處理程序,外國學校通常會把學校的課程資訊、評分系統(tǒng)及你的學術成績寄給美國學校的入學審核顧問,你可查詢一下你申請的學校是否提供此類服務,或你的推薦信撰寫人也可提供一些你在校的成績資料。
你在班上的名次與測試分數(shù)特別重要,因為這些將是最后決定的關鍵所在。作網(wǎng)上測試或進入“被錄取”網(wǎng)頁。
成績總平均之計算
一旦開始在美國研讀,你應了解如何計算成績總平均分數(shù)或GPA,它的計算方式如下﹕
A 4 分
B 3 分
C 2分
D 1 分
F 0 分
首先把你所修學分時數(shù)乘上成績分數(shù),然后把乘出來的總數(shù)除以學分總時數(shù),即可獲得GPA。以下例子僅供參考﹕
如果你修3學分的課程得了“A”,即是4×3,結果是12,如果你所修2學分的課程得了“B”,即是3×2,結果是6
把你所得分數(shù)加起來 (12+6=18)
再把所修學分時數(shù)加起來 (3+2=5)
最后把總分除以所修學分總時數(shù) (18/5)
故此例中學生的GPA為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