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群利,張瑞潔
(1.華北理工大學體育部,河北唐山063210;2.唐山師范學院體育系,河北唐山063000)
體育行為改變中能量消耗測評方法的比較研究
馬群利1,張瑞潔2
(1.華北理工大學體育部,河北唐山063210;2.唐山師范學院體育系,河北唐山063000)
能量消耗;測評方法;體育行為改變;大學生
在進行大眾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研究時,需要對個體體育鍛煉行為的能量消耗進行實時監(jiān)測。Polar表儀器可以比較客觀準確實時記錄個體運動時的心率、負荷以及能量消耗,但如果用Polar表進行大規(guī)模人群的運動負荷監(jiān)控,就比較耗時、費力,代價也特別昂貴。因此,在進行大眾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的運動強度或能量消耗評價時,可采用比較簡單易用的主觀評定法,比如活動日志法和7日回憶法,但主觀評定能否真實準確的反映人體運動時的客觀能量消耗就是研究科學性的關(guān)鍵。為解決這一問題,本研究以大學生為被試對象,實驗證明活動日志法、7日回憶法與Polar表測試法具有顯著相關(guān),能比較準確的反映個體客觀能量消耗,可以在大眾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試驗中用來測試各個變化階段的能量消耗。
跨理論模型通常把人的意識與行為改變過程劃分為: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維持階段,同時把心理變量確定為自我效能和決策均衡。[1]在研究大學生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過程中,重點要探討不同變化階段對個體采取何種運動鍛煉措施,去促使個體的心理變量發(fā)生對應的改變,以便觀察在外界刺激下,大學生體育意識在什么時段發(fā)生哪些調(diào)整,體育行為做出了哪些改變。對于運動鍛煉措施需要用能量消耗進行控制,而通常采用的能量消耗的客觀測定方法是操作簡單的Polar表測試法;主觀評定方法是活動日志法和7日回憶法。本研究以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改變過程的5個階段為自變量,以能量消耗評測方法為因變量,探討Po-lar表測試法、活動日志法、7日回憶法的相關(guān)性,以及主觀評測方法能否準確預測大學生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過程中各階段的身體活動量(能量消耗)。
(一)實驗被試對象
選取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電氣工程專業(yè)大學一年級學生82人,其中男生41人,女生41人。根據(jù)跨理論模型通常把人的意識與行為改變過程劃分為: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維持階段,評定發(fā)現(xiàn)有15人處于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的前意向階段,15人處于意向階段,29人處于準備階段,12人處于行動階段,11人處在維持階段。
表1 大學生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階段統(tǒng)計表
(二)主客觀評測工具
1Polar表
Polar表(Polar sports tester,PST)在我國體育界的運動訓練中是最普遍的儀器之一,對各運動項目的訓練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Polar運動表能實時檢測心跳數(shù);保證運動目的的達到,提供數(shù)據(jù)化的鍛煉結(jié)果;將減肥、強身計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判斷運動是否超過心臟及身體的負荷,避免意外發(fā)生;監(jiān)控能量消耗,防止運動不足或過度,減少肌肉的拉傷和酸痛;測試身體健康狀況,使鍛煉效果更加可視化。在Polar表上可顯示的信息有用戶的身高、體重、年齡、健康指數(shù)、一段時間內(nèi)的熱量消耗、脂肪消耗量以及鍛煉時的運動強度。本研究主要使用Polar表實時客觀記錄大學生每天鍛煉的能量消耗[2]。
2活動日志法
活動日志法把每天的活動歸納為9大項,具體活動內(nèi)容選項有:a睡覺或躺在床上休息;b坐著:吃東西、聽、寫、讀、看電視或看電影;c站著:洗東西、刮胡子、梳頭發(fā)、煮東西等類似活動;d慢走(少于4公里/小時):開車、穿衣服、沐浴等;e日常輕度工作:如掃地、擦洗窗戶、油漆、餐廳服務(wù)生工作、護理日常工作、電器修護工作、酒保工作、走路在4-6公里/小時等類似活動;f休閑運動:打棒球/壘球、高爾夫球、排球、保齡球、桌球、射箭、劃船、騎腳踏車(少于10公里/小時)等類似活動;g日常中度工作:挖礦、木工、蓋房子、除雪、裝載和卸貨、砍木材、修繕房舍等類似活動;h高強度休閑運動(非競賽性質(zhì)):騎自行車在15里/小時以上、舞蹈、滑雪、羽毛球、體操、貽拳道、柔道、游泳、網(wǎng)球、籃球、騎馬、健身術(shù)、走路在6公里/小時以上等類似活動;i高強度日常工作或運動競賽:伐木、搬運重物、跑步在9公里/小時以上、越野滑雪、手球、貽拳道、柔道、羽毛球、網(wǎng)球、游泳、健行、登山、橄欖球、籃球、足球、背負重物、有氧舞蹈等類似活動。[3]每一項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的能量從1-9逐漸增加,實驗被試根據(jù)當天的活動內(nèi)容和活動時間,每15分鐘為一個記錄時間周期,測算具體消耗的能量。
3 7日回憶法
7日回憶法通過問答和填寫記錄每日(24小時)體力活動的日記,將體力活動內(nèi)容分為中度、重度、非常重度活動強度,每25分鐘為一個記錄時間周期,使用四舍五入規(guī)則:10-22分=.25時,23-37分=.50時,38-52分=.75時,53分-1小時7分=1.0時,1小時8分-1小時22分=1.25時。[4]不同的活動強度和活動時間乘以不同的系數(shù),從而推算出具體的能量消耗。
(三)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Polar表測試法、活動日志法、7日回憶法測得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描述、相關(guān)分析和多重比較分析。
對主客觀能耗指標(Polar表和活動日志法、7日回憶法)進行了不同階段上的描述性統(tǒng)計,具體結(jié)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變化階段能耗指標差異描述統(tǒng)計表
續(xù)表
可以看出,除去準備階段和維持階段的女生使用7日回憶法測得能量消耗的均值大于Polar測得數(shù)據(jù),其它活動日志法測得數(shù)據(jù)均值在各階段無論男女都高于Polar表與7日回憶法測試數(shù)據(jù),而7日回憶法評測的數(shù)據(jù)均值在各階段都處在最低。
對三種測量指標進行了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兩兩測量指標之間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guān)(活動日志法與客觀能耗相關(guān)系數(shù)0.556,七日回憶法與客觀能耗相關(guān)系數(shù)0.551,活動日志法回憶與七日回憶相關(guān)系數(shù)0.981),說明三種都是能量消耗的可靠測量指標,尤其是兩種主觀能耗指標之間具有高度相關(guān)(相關(guān)系數(shù)達到0.981),但也會有一定的差異,可以在不同的情況下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具體結(jié)果見表3。
表3 不同變化階段能耗指標上的相關(guān)
多重比較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兩個主觀指標(活動日志法和7日回憶法)上,各個變化階段兩兩均差異顯著,而在客觀指標上,只有前意向與行動、前意向與維持、意向與行動、意向與維持、準備與維持差異顯著,其余各個變化階段之間(主要是前意向、意向和準備三個階段)兩兩差異不顯著,具體結(jié)果見圖1。
圖1 Polar表、活動日志法和7日回憶法多重比較的結(jié)果
除去準備階段和維持階段的女生使用7日回憶法測得能量消耗的均值大于Polar測得數(shù)據(jù),活動日志法所測得的能耗均高于Polar表所測得的客觀能耗,7日回憶法所測得的能耗均低于Polar表所測得的客觀能耗;Polar表、活動日志法和7日回憶法三種測量指標兩兩之間均具有顯著的相關(guān),尤其是兩種主觀能耗指標之間具有高度相關(guān)(相關(guān)系數(shù)達到0.981);多重比較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兩個主觀指標(活動日志法和7日回憶法)上,各個變化階段兩兩均差異顯著,而在客觀指標上,只有前意向與行動、前意向與維持、意向與行動、意向與維持、準備與維持差異顯著,其余各個變化階段之間(主要是前意向、意向和準備三個階段)兩兩差異不顯著。實驗證明個體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過程中能量消耗的主觀評定法(活動日志法和7日回憶法)與客觀測試法(Polar表)顯著相關(guān),能比較準確的反映個體客觀能量消耗,可以在大眾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試驗中用來測試各個變化階段的能量消耗。
[1]馬勇占,毛志雄,王東升.跨理論模型中自我效能、變化階段對變化過程和身體活動關(guān)系的中介效應[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36(1):71-77.
[2]鄧偉明,孫學川,范曉燕.基于Polar表數(shù)據(jù)的體能訓練生理負荷強度分析系統(tǒng)的研究[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4,33(05):779-783.
[3]尹博.運用跨理論模型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改變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247.
[4]王歡,江崇民,蔡睿等.不同職業(yè)人群的體力活動水平——基于加速度計和活動日志數(shù)據(jù)[J].體育科學,2016,36(5):33-38.
[5]SIMON J.Marshall,Stuart J.H.Biddle.The model of behavior change:a meta-analysis of applications to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J].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1,18(4):6-9.
[6]司琦.鍛煉心理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103-109.
Comparative Study on Evaluation Method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Physical Behavior Change
MA Qun-li1,ZHANG Rui-jie2
(1.Sports Department,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Hebei 063210,China;2.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0,China)
energy consumption;assessment method;sports behavior change;college student
In the mass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change research,the need for individual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real-time monitoring,Polar instrument can objectively accurate real-time recording individual movement of the heart rate,load and energy consumption,but if you use Polar form to the large-scale population movement load monitoring,it is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costly it is very expensive.Therefore,in exercise intensity or energy of mass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change consumption evaluation,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easy to use,such as the Activity Log Method and 7'Day Recall,but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key scientific research on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objective reflection of human motion.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in this study,college students as subjects,the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lar test method,Activity Log Method,7Day Recall,as well as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students'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change obj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in each stage(energy consumption).
G642.4
:A
2095-2708(2017)03-0091-04
河北省體育科技研究項目(20172018)。
馬群利(1959-),男,河北唐山人,畢業(yè)于天津體育學院,華北理工大學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