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遼中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遼寧 沈陽 110200)
花生新品種熊花 1 號選育報告
王剛
(遼中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遼寧 沈陽 110200)
熊花1號是遼寧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通過品種間有性雜交,經系譜法選育而成大粒型花生新品種,省區(qū)域試驗結果比對照白沙17增產7.6%,適宜在遼寧省花生產區(qū)種植。該品種具有豐產性好,出仁率高,苗勢強,抗倒,抗旱,耐澇,耐瘠薄等特點,生產過程中需掌握整地、播種、施肥、田間管理等栽培技術要點。
花生新品種;品種特征特性;栽培技術要點
遼寧省位于北緯38°53′~43°26′,是世界上適宜花生栽培區(qū)域之一[1]。近年來逐漸形成了產業(yè)化生產趨勢,播種面積、單產和總產均呈上升趨勢[2]。但是,在遼寧的花生生產中卻依然存在品種嚴重退化、老化的問題[3]。針對上述問題,遼寧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2005年以魯花14號為母本,濮花1號為父本,通過人工有性雜交、經系譜法選育而成了熊花1號花生新品種。熊花1號2016年5月通過遼寧省非主要農作物備案委員會備案,備案編號為遼備花2015006,命名為熊花1號。
熊花1號父母本均從外地引進,2005年做人工有性雜交,雜交組合代號為0507,當年做雜交花47朵。2006年在選種圃種植F1代,2007年在選種圃種植F2代,秋后進行田間株選及室內考種,從中篩選出代號為0507-1、0507-2、0507-3、0507-4、0507-5、0507-6、0507-7、0507-8、0507-9的9份材料。2008年在選種圃分別將上述9份材料種成株行,秋后進行株選。2009年繼續(xù)在選種圃種植株行并進行行選。2010年在選種圃將2008年入選株行種成株系。2011年系譜號為0507-3-24-7的株系表現優(yōu)秀,升入品系鑒定圃,并進行產量初評,2012年仍在品系鑒定圃種植。2013~2014參加校內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產量323.33 kg/667m2,比CK增產14.4%,列所有參試品系的第一位,同時擴繁了原原種。2015年參加了遼寧省花生區(qū)域試驗(大花生),平均產量263.33 kg/667m2,居第6位,比對照白沙17增產7.6%。完成了全部試驗程序。
2.1 父母本的主要特征特性
魯花14號(母本):由山東省花生研究所選育,屬于早熟直立大花生,疏枝型,主莖高35 cm左右,分枝8~9條,節(jié)間短,抗倒伏,連續(xù)開花,葉色濃綠,雙仁果率一般超過70%,果柄短,莢果普通型,百果重216.5 g,百仁
濮花1號(父本):由河南省濮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選育,屬直立疏枝大果型,遼寧地區(qū)春播生育期123 d,連續(xù)開花,莖色綠色,主莖高43 cm,葉色淡綠色,結果枝數6.3條,莢果普通型,百果重206.9 g,百仁重83.1 g,出仁率74.2%,籽仁形狀橢圓型,種皮粉紅色。
2.2 品種的主要特征特性
熊花1號主莖高32.4 cm,總分枝數8.3個,結果枝數9.1個,單株莢果數19.0個,仁皮色粉紅。株型直立,葉片橢圓形,葉色綠,結果較集中。莢果近普通形,種仁桃圓形、橢圓形,種皮粉紅。平均生育期116 d,百果重164.32 g,百仁重71.25 g,出仁率74.4%,苗勢強,抗倒、抗旱、耐澇、耐瘠薄。
品質好,該品種結果集中,莢果整齊飽滿,籽仁美觀有光澤,種皮無龜裂,商品性好,適口性佳。
3.1 校內品種比較試驗產量表現
熊花1號2013年參加校內品種比較試驗,平均單產為327.24 kg/667m2,比對照白沙17(261.58 kg/667 m)2增產25.10%;2014年參加校內品種比較試驗,平均單產為314.62 kg/667m2,比對照白沙17(262.39 kg/667m)2增產19.91%,見表1。
3.2 省區(qū)試產量表現
省區(qū)試平均產量為263.33 kg/667m2,居第6位,比對照白沙17增產7.6%,在7個試點中4點增產,3點減產。其中在遼寧省農科院作物所試驗點產量為270.05 kg/667m2,增產13.68%、遼寧省水土保持研究所試驗點產量為308.60 kg /667m2,減產9.04%、遼寧省風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試驗點產量為123.40 kg/667m2,減產1.25%、丹東市農科院試驗點產量為400.20 kg/667m2,增產18.11%、錦州市農科院試驗點產量為243.46 kg/667m2,減產4.78%、鐵嶺市農科院試驗點產量為194.32 kg/667m2,增產17.95%、大連市特種糧研究所試驗點產量為303.26 kg/667m2,增產20.60%(表1)。
表1 熊花1號產量結果
3.3 生產示范產量表現
熊花1號2016年生產示范總面積為4 002m2。其中,丹東市東港市新農鎮(zhèn)1 334m2,單產為290.11 kg/667m2;沈陽市遼中區(qū)1 334m2,單產為312.14 kg/667m2;營口市鲅魚圈區(qū)1 334m2,單產為309.41 kg/667m2。三點平均單產為303.89 kg/667m2,比對照白沙17(269.66 kg/667m2)增產12.69%(表1)。
綜上研究,研究區(qū)硅質巖主要形成于大陸邊緣環(huán)境,并且伴隨有陸源碎屑物質的混入,沉積時還受到熱水作用影響。
4.1 整地
選擇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宜。忌連作,連坐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應與谷類等作物輪作[5]。精細整地,在前茬作物收獲后深翻[6],深25 cm,每3年一次,早春頂凌耙壓地,鎮(zhèn)壓1~2 cm,務求做到上松下實,減少水分蒸發(fā)。
4.2 播種
播種前選晴天曬種2~3 d,既具有殺菌作用,又可打破休眠;曬種后剝殼,剔除破碎、小秕和霉變粒,再把飽滿種子分級播種。一般用50%的多菌靈按種子量的3%拌防??;用50%辛硫磷拌種防地下害蟲。在5 cm地溫穩(wěn)定通過15℃以后播種,一般播種時間為4月28日~5月15日。播深應在3cm左右,播種量為10~12kg/667m2。合理密植,創(chuàng)建良好的群體結構,提高光能利用率,依據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的原則,一般行距為50~60 cm,株距為15~17cm,每穴雙株,每667m2保苗18 000~20 000株。
4.3 施肥
施肥原則:以有機肥為主,有機無機相結合,配合生物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
基肥:結合耙地每667m2施優(yōu)質農家肥2 000~2 500kg。
種肥:每667m2施用N、P、K復合肥15kg或不少于15 kg的花生專用肥,打好豐產的基礎。
追肥:初花期追施尿素10 kg/667m2。
4.4 田間管理
查田補苗:一般在播種后10 d左右,苗基本出齊后,要及時查苗,缺苗的要及時采用催芽補種等方式進行補種。
清棵蹲苗:清棵可以促進第一對側枝生長發(fā)育,促進植株多開花結果。清棵在基本苗齊時進行,不能過早或過晚。清棵時將苗四周的土扒開,深度以露出子葉為宜。
中耕除草:齊苗后結合清棵進行第一次除草,除草要淺,以不埋苗為宜。清棵后15~20 d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此次中耕要深,促進根系生長發(fā)育。封壟前進行第三次中耕除草,同時進行培土,除草時要細,避免碰傷苗和果針。
灌溉:苗期一般不澆水,蹲苗促壯;下針期以后需水量較大,要及時澆水,保持適當的土壤墑情,避免形成空果、秕果;莢果膨大期要注意排水防澇。
化學調控:株高超過40 cm以后,要噴施適宜濃度的多效唑,控制植株和側枝的生長,促進根系發(fā)育,防止葉片早衰,增強抗逆性,增加產量。
4.5 病蟲害防治
用阿維菌素乳油或高效氯氰菊酯或高效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在花前噴霧1~2次防治蚜蟲。7月中旬到8月上旬,用毒死蜱乳油拌毒土或灌根防治地下害蟲。當田間病葉率達到10%~15%時,及時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葉斑病。
4.6 收獲與貯藏
當果殼硬化、網紋相當清晰、果殼內側呈乳白色并捎帶黑色,種仁皮薄,光滑呈現出本品種固有的色澤時或當地晝夜平均氣溫降到12℃以下時,即可收刨、晾曬、摔角。當莢果含水量達到10%以下時,方可入庫貯藏。
本品種適宜在遼寧省花生產區(qū)種植。
[1]羅祥志.遼寧省花生生產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0,(09):88-89.
[2]侯敏,侯剛,劉學良.遼寧省花生生產現狀、問題及發(fā)展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0,(17):97-98,113.
[3]沈陽農業(yè)大學科技管理處.花生系列新品種選育及其關鍵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2015,(03):291-291.
[4]王才斌.花生高產新品種魯花14號特征及栽培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1996,(02):7-7.
[5]李啟輝.阜新地區(qū)花生抗重茬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與裝備,2016,(03):3-4.
[6]李國秋.遼寧地區(qū)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2016,(01):20-20.
On the Breeding Report of New Peanut Variety xiongyue No.1
WANG Gang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of Liaozhong District,Shengyang 110200,China)
Xionghua No.1 is a new variety of large peanut being bred by sexual hybridization between species and by using the pedigreemethod in Liaoning AgriculturalCollege.The provincial regional test results compared with yield was7.6%higher than thatof the Baisha No.17,It is suitable for pleating in peanutproduction areas in Liaoning provinc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variety iswith high yield,high emergence rate,strong seeding potential,lodging resistance,drought resistance,waterlogging tolerance,poor soil tolerance and so on.To master some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such as soil preparation,sowing,fertilizing,fieldmanagementand soon.
new peanutvariety;the varietalcharacteristics;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
S 565.2
A
1671-0517(2017)03-0004-02
2017-03-20
王剛(1977-),男,沈陽市遼中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現代農業(yè)技術推廣與研究,熊花1號花生品種第2選育人。重86.0 g,種皮粉紅色,出米率71.4%??购?,較抗條紋病毒病和多種葉部病害,生育后期不早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