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軍
[摘 要]中高年級的語文教材選編了大量的文質兼美的長文。這些文章的教學費時多卻收效甚微,產生了學生厭惡學、教師害怕教的情況。對這些文章,只要教師能細讀文本,對教學的重難點加以揣摩,找準切入點,緊扣訓練點,就能抓住全文的“神經(jīng)中樞”,綱舉目張,實現(xiàn)長文短教的目標。
[關鍵詞]長文短教;整體把握;重點突破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6-0019-02
翻閱人教版語文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不少或語言優(yōu)美,或內容豐富的長篇幅文章被選入中高年級教材中。這些文章往往因為信息量大、文字多、篇幅長,被稱為“長文”。這類文章雖然內涵豐富、語言優(yōu)美,但因其篇幅長而讓許多學生望而生畏,也使教師感到難以駕馭。該如何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在既定的學時里高效有趣地學習長文,汲取文中營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
一、整體把握,巧妙切入——引一泓清泉汩汩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有出兩個基本要素:一是教師諳熟所教的文本,二是尋得較好的語用點和切入課文的角度,即理解文本的最佳著力點。
(一)于文題處巧切入
一篇文章最顯眼的便是標題。標題“高居”文首的位置,可見其重要性。它仿佛是文章的眼睛,又如一扇了解文章的窗戶,能讓讀者整體感知文章表達的主要內容或感受其抒發(fā)的思想感情。語文教材中的不少文章,題目就是它的主要內容,如《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祖父的園子 》《我最好的老師 》等。教學時,教師要抓住題目做文章,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如,筆者在執(zhí)教《“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這樣引導學生展開學習。
師:同學們,讀讀文章的課題,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xiàn)了題目中有一對反義詞,是“精彩”和“糟糕”。
生2:除了反義詞,我還發(fā)現(xiàn)了“極”和“透”意思相近。
師:是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對意思相反的詞語,可為什么它們同時出現(xiàn)在題目里呢?有什么東西既可以“精彩極了”又能“糟糕透了”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結合這兩個詞語,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教學該文前,在研讀時,我發(fā)現(xiàn)題目含有一對反義詞,這看似矛盾的題目體現(xiàn)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我設置相關問題,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順勢而導,讓學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面對同一首詩,母親的看法是“精彩極了 ”,而父親的看法卻是“糟糕透了”,長大后的“我”明白這是父母不同的愛的方式。這樣,通過解讀文章題目,抓住文眼進行問題引導,讓學生進行整體感知,使學生迅速進入文本,剔除冗雜的信息,了解文章梗概,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二)于文眼處巧切入
文章中有些重點詞句,語言凝練,能統(tǒng)帥全文,體現(xiàn)文章的中心。這樣的詞句,我們稱之為文眼。教學時,我們可先讓學生找出文眼,然后圍繞文眼,層層設疑,步步設障,通過談談、想想、議議等,往往能收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唯一的聽眾》是一篇篇幅較長的寫人文章,且結構脈絡不容易感知。教學時,筆者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思考:課文在敘述老教授的故事時,是按照什么線索展開的?細讀文本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圍繞“我”心理、行動的變化和老教授神態(tài)、語言的變化這兩條線索展開的。這里,教師先由文眼“變化”這個點切入,幫助學生找到學習這篇課文的捷徑;然后,循著這條變化線,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感悟老教授的形象,體會情感。這樣,就達到了長文短教,使學生學有所得的目標。
(三)于文法處巧切入
一篇課文的特殊寫作方法即文法,它體現(xiàn)了文章在結構、表達方式等方面與其他文章的不同之處。如,《跨越百年的美麗》是長文里一篇難度系數(shù)比較高的文本。它的難度不僅在于它的體裁——散文,而且在于文本表現(xiàn)的人文精神學生難以理解。教學時,很難找到這篇文章的切入口。筆者在反復研讀文本后,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在表達方式上有形象、事件、道理有機結合的特點。因此,教學時,筆者從欣賞居里夫人的形象入手,抓住關鍵句中的“堅定”和“淡泊”兩個詞語,讓學生自主運用所學過的閱讀方法,細品典型事例,感悟體現(xiàn)人文精神的句子,感知其中的道理和精神。這一放手,讓學生學會運用學過的方法,讀懂了文本,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得以提升,達到長文短教的目的。
二、緊扣一點,重點突破——一石激起千層浪
優(yōu)秀的文章之所以優(yōu)秀,不僅因其優(yōu)美的語言、深刻的寓意,更因其詳略得當、結構合理,有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點”或“線”。這些“點”或“線”是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在課堂教學中,抓住它們展開教學,就能突破重點,提高教學實效。
(一)落實字詞訓練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中年級的閱讀目標是“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在教學重點段時,緊扣字詞進行訓練,既能落實年段的訓練目標,又能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心突出、結構鮮明、語言優(yōu)美。因此,對學生的能力訓練就應定位在準確理解詞語、朗讀感悟語言上。在理解第三自然段時,教師抓住“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這個重點句,讓學生朗讀感悟。同時,抓住其中的“封”“擋”“遮”“浸”等重點詞,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來揣摩,體會其表達的意思,使學生真正領會作者用詞的精確、煉句的精妙,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二)突顯語言積累點
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長文中豐富的語言是我們訓練的著眼點。如,《草蟲的村落》是一篇在表達上頗有特色的散文,作者以別具一格的想象對草蟲的村落和草蟲的生活做了細致的描寫。筆者在教學這篇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作者獨特的想象;同時,讓學生從“我們眼中”和“作者筆下”兩個角度來領悟作者生動的表達特點。
有了第三自然段的教學,學生習得了分析文章的方法。在教學4~9自然段時,筆者讓學生用這個方法自主學習,我只對關鍵處適時引導。當教學即將結束,學生的情感也將達到迸發(fā)點時,筆者設計了想象說話訓練,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促進他們對課文語言的內化積累。
(三)善用寫作啟發(fā)點
語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學生習作的范例,文質兼美的長文更是如此。因此,教師以寫作為切入點處理長文,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可從課文的敘事手法、結構安排、特殊表達、典型題材等來設計教學,也可從文章的典型句式、細節(jié)描寫等方面進行教學。這些潛藏在課文中的寫作啟發(fā)點,只要日積月累,就會變成學生習作的一個個“亮點”。
和學生以往學過很多寫景的文章不同,六年級上冊的《山中訪友》的表達獨具匠心:作者賦予了大自然人的特性,比喻、擬人、想象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將感情表達得真摯而自然,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與大自然的心靈對話。在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設計四個板塊:第一板塊是整體感知,第二板塊是“我”眼中的古橋——悟“德高望重”,第三板塊是樹林眼中的“我”——品“知己”之情,第四板塊是以讀促寫——感心靈相通。
整篇文章以“訪”切入教學,前三個板塊引領學生誦讀品味,感悟理解文章巧妙的聯(lián)想、比喻和藝術的表達方法,在潛移默化中深化學生的認識;最后的板塊升華理解,進行小練筆,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表達情感的方法寫一處景物,讀寫結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理解、運用能力。
三、點面結合,豐滿細節(jié)——湖光秋月兩相和
語文教學始終是一個整體—局部—整體的過程,短教的意義在于緊扣教學目標,達到一葉知秋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要先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梗概;再抓住具體的有用的語言“點”,深入挖掘,使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內涵;最后回歸整體,感悟情感和表達方式,使學生入情、曉理。要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就要準確找到“點”與“面”的聯(lián)結點。
(一)以“點”帶“面”,輻射全篇
如,教學《有趣的動物共棲現(xiàn)象》一文,通過品味“從表面看,它們之間‘水火不相容,然而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它們居然能夠朝夕與共,和睦相處” 一句中的“水火不相容”和“朝夕與共”“和睦相處”三個詞語,引導學生感受這個有趣的現(xiàn)象。接下來,散發(fā)開去,出示課文中描寫有趣共棲現(xiàn)象的句子,引導學生進行感悟理解,體會這一獨特的表達特點,以此輻射全篇。
(二)以“點”帶“線”,升華中心
如,教學《凡卡》一文,可以選擇凡卡“慘遭毒打”的事例,先讓學生品味關鍵詞句,讀懂凡卡悲慘的遭遇;再聯(lián)系上下文寫爺爺送他當學徒原因的句子,進一步讀懂凡卡的悲慘人生。抓住這個點,讓學生閱讀感悟,走近人物,掌握閱讀方法。文中寫到凡卡回憶和爺爺在一起的幸福時光,從側面襯托出爺孫倆生活的不易,也為凡卡之后的生活埋下了伏筆。因為有了前面的學習,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讀懂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品味句子所表達的內涵,這樣能升華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綜上所述,長文短教的終極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之“道”,得以長文短學。對于長文,只要教師能細讀文本,對教學的重難點加以揣摩,找準切入點,緊扣訓練點,就能抓住全文的“神經(jīng)中樞”,綱舉目張。長文短教,能還學生更多的學的時間,讓他們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幸福,真正實現(xiàn)“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的美好境界。
[ 參 考 文 獻 ]
[1] 陳冬梅.怎樣長文短教[J].廣西教育,2008(16).
[2] 陳敏軍.簡約而豐滿長文短教下的精彩預約[J].語文學刊,2009(10).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