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平+路波
【摘要】將中醫(yī)特色理論“治未病”思想運用到糖尿病前期的防治中,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潛伏階段,對其進行早期干預,進一步提前糖尿病治療重心,從而預防和減少糖尿病的發(fā)生。
【關鍵詞】中醫(yī);治未??;糖尿病前期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7.0.02
糖尿病前期指由血糖調節(jié)正常發(fā)展為調節(jié)受損但未達到糖尿?。∕D)的高血糖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糖耐量降低(IGT)及空腹血糖增高(IFG)[1],目前我國患者仍有著較高的轉糖尿病率[2]。中醫(yī)學將這種處于正常和MD患者之間的狀態(tài)歸屬于“未病”。近年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中醫(yī)“治未病”理論對糖尿病前期的防治也逐步得到人們重視,相關研究表明對MD高危人群進行合理干預無疑是一項合理有效的措施[3]。因此,筆者從“治未病”理論的實際應用著手,對糖尿病前期進行生活和行為方式指導具有重要意義。
1 對“治未病”理論的認識
早在《黃帝內金》中記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以上均體現(xiàn)了治未病具有防重于治的特點。此外,元·朱丹溪在《內經》的引導下也闡述了治未病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其中,未病先防是在未病之前,采取措施以預防疾病的發(fā)生;既病防變是指已生病要及時治療,并能預測疾病可能的發(fā)展方向并防止其進一步發(fā)展。鑒于此,順應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在其從“未病”到“已病”漫長過程中做到早識、早防、早治意義重大。
2 “治未病”在糖尿病前期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yī)學認為,糖尿病前期屬于中醫(yī)“脾癉”、“食郁”等范疇,病因常以稟賦不足為內因,以久坐少動、過食肥甘、情志失調等為外因,內外相應導致脾失運化、肝腎虧虛而致病[4],其病機在氣、血、痰、火、濕、食六郁兼夾,以食郁主[5]。黃錚等認為其病先在食氣郁滯,中焦郁閉而痰濁內生,日久化熱傷津致血糖升高,其病變以實證為主,虛、瘀兼見[5-6]。這與當今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肥甘厚膩使脾胃氣滯食郁而胰島素抵抗,痰濕誘導發(fā)病、情志不遂加重病情等觀點相符[7]。
因此,合理有效的防治糖尿病前期宜從“未病先防”、“既病防變”著手,從起居、飲食、精神、動靜及勞逸等各方面進行調攝。
2.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的特點在于抗病防邪,重在預防。如《內經》所云:“上醫(yī)治未病”,即最高明的醫(yī)生無外乎知道教患者如何攝全防病。此外,清·曹庭棟在《老老恒言·慎藥》中說:“以方藥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飲食調攝于未病。”意思即順應自然界變化節(jié)律調攝養(yǎng)生可使人體與自然陰陽平衡,從而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2.1.1 調暢情志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舉痛論篇》中有言:“余知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思則氣結”。喜、怒、憂、思過度等均可致五臟功能失調而誘發(fā)機體代謝異常致病,可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在其防治中尤為重要。
2.1.2 合理飲食
《金匱要略》中指出:“凡飲食滋味以養(yǎng)于生,食之有妨,反能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币虼诉m時、適量進食可控制體重,減少高危因素及發(fā)病幾率。
2.1.3 適量運動
增加體力活動可以使全身氣血運行通暢,臟腑功能協(xié)調,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以增強體質,同時適量活動可促進血糖分解,有效控制體重,減少肥胖等誘發(fā)因素的干擾。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p>
2.1.4 定期血糖監(jiān)測
每2~3個月檢查糖化血紅蛋白以及時了解血糖水平并對對異常情況進行處理。
2.2 既病防變
既病防變的特點在于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防止疾病進一步擴展?!峨y經·七十七難》云:“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8],即當邪氣侵體,在疾病尚未發(fā)生或處于萌芽狀態(tài)時就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fā)生和傳變。因此,臨床診療應以積極查找病因為首要。診療中我們宜四診合參,辨清病證,合理診治。其次,合理的藥物治療可以提高療效:氣滯痰阻證可用越鞠丸加減以調暢氣機;脾虛痰濕證可選六君子湯化痰祛濕、補益脾胃;陰虛氣滯證宜選二至丸聯(lián)合四逆散滋陰行氣[9]。此外,堅持飲食及運動療法是必不可少的調攝措施?!端貑?,上古天真論》早有記載,即順應自然界變化,合理飲食,規(guī)律生活,節(jié)欲保精,動靜適宜等規(guī)律合理的生活習慣可以加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最后,定期了解血糖狀態(tài),及時調整藥物種類和劑量以便控制血糖的正常。
3 結 語
綜上所述,糖尿病前期具有病程長、發(fā)病原因多樣、病機復雜等特點,日久可轉變?yōu)镸D并引發(fā)其他疾病,給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傷害,影響其生活質量。中醫(yī)對糖尿病前期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及預后均有詳細論述,采用中醫(yī)“治未病”思想對該病患者給予積極有效的指導,可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效果,從而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及轉變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在臨床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田 麒,高愛潔,劉玉伏.中醫(yī)治未病結合健康管理干預對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響[J].西部中醫(yī)藥,2014,11(8):5-7.
[2] 劉樹林,凌 燕.“治未病”在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管理中的應用[J].吉林中醫(yī)藥,2013,33(6):550-552.
[3] 馬 綱.構建“治未病”IGT干預模式為評價體會[J].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32(5):586.
[4] 謝紅艷,葛愛利,趙嬡嬡,等.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前期的研究進展[J].四川中醫(yī),2010,28(10):39-40.
[5] 黃 錚,何艷宏,徐秦兒,等.中醫(yī)“治未病”在糖尿病前期干預中的效果[J].上海預防醫(yī)學,2015,27(4):208-210.
[6] 呂仁和.消渴?。ㄌ悄虿。┑姆制赱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遠程教育,2006,4(2):18-49.
[7] 良 毅,韋海濤,張相珍,等.越鞠丸口服用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治未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5,21(4):429-431.
[8] 凌耀星.難經校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18-119.
[9] 高 路.中醫(yī)規(guī)范化治療糖尿病前期臨床效果觀察[J].基礎醫(yī)學論壇,2016,20(23):3262-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