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
摘 要:賈平凹在中國當代文壇是個卓有成就的人物,加上他“集文學創(chuàng)作和書畫藝術于一身,不僅創(chuàng)作出了為我們這個時代立傳的文學作品,而且在書畫藝術上很有建樹?!北挥行┟襟w譽為中國當代文壇稀有的兼容書畫的“奇才”。賈平凹是以寫小說而聞名于世的,但他的散文更為他贏得了廣泛贊譽。賈平凹的散文在繼承古今散文的基礎上創(chuàng)出了自己新奇的文章風格,體現(xiàn)出獨特的精神面貌,表達了迥異凡俗的思想見解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摯情感,呈現(xiàn)出多樣的藝術形式。本文從深廣的時代情思,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新的文體形式三個方面分析賈平凹散文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質(zhì)樸;情緒;哲理;手法;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7-0-02
賈平凹是以寫小說而聞名于世的,但他的散文更為他贏得了廣泛贊譽。賈平凹的散文非常注重情節(jié)的描寫,因而妙趣橫生,別有一番韻致,這是因為他將寫小說的筆調(diào)融入散文里面。費秉勛教授指出:“與寫小說相比,寫散文似乎更能見出賈平凹的才情和藝術素質(zhì)。他的散文確實寫出了特色,寫出了個性,在全國能自成一家。”[1]賈平凹散文能自成一家,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散文充滿了真情,且僅僅關聯(lián)著生活,始終不放棄對美的追求,無論是對地域風情、平凡事物的贊嘆,還是對生活哲理的揭示,都滲透著他對美的一往情深,從而使他的散文有著濃厚的美文品格。下面從三個方面來探討一下賈平凹散文的藝術價值。
一、深廣的時代情思
中國散文在現(xiàn)代經(jīng)歷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輝煌之后,散文創(chuàng)作一直處于低潮,六十年代,散文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以楊朔、劉白羽和秦牧為代表的新高潮。此后楊朔式散文成為一種模式,中國散文逐步趨于僵化。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散文復興運動在中國興起,局面才有所改變。世紀末的散文研究不僅跨越了衰弱和停滯了半個世紀的散文研究,而且對30年代的散文研究也有繼承(如對文體的熱情關注及其探討),更有突破和超越(如文化自覺和更大膽的探索精神)。二十世紀中國散文研究最突出的特點有四個方面。一是感悟式的文學批評。二是微觀式研究較多。三是散文史寫作成績顯著。四是強烈的時代感和意識形態(tài)色彩。中國“五四”以來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就是中國當代作家是具有著歷史使命感的,毫無疑問賈平凹繼承了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在談到社會時代與文學創(chuàng)作,人道與文道時,賈平凹不止一次地說,作家應該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參與中國于二十世紀末所發(fā)生的歷史轉(zhuǎn)換的變革。所謂散文的復興一方面是指古今中外的散文名著重新受到讀者的青睞,例如先秦諸子、唐宋八大家、林語堂、沈從文、朱自清、三毛、羅蘭、《十八世紀英國散文選》、《法國散文選》等矗立大書店,遍布小書攤,它們一再成為“暢銷書排行榜”之類的榜首;另一方面是指散文創(chuàng)作日益繁榮,散文創(chuàng)作者的隊伍中有因“文革”被迫停筆數(shù)十年后又重新提筆的老作家,但更多的還是中青年作家。一時間,散文創(chuàng)作成燎原之勢。在這種散文創(chuàng)作百花齊放的形勢下,賈平凹的散文以廣泛豐富的內(nèi)容和超凡脫俗的形式從眾多的散文中脫穎而出,自成一家,在文壇上獲得了地位和價值。賈平凹的散文最大的特點在于率直、坦城、不故做高論、不拿大腕架子,內(nèi)容寬泛,包含對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個人內(nèi)心的情緒變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換句話說就是賈平凹的散文首先是以深廣的時代情思給了當代讀者一種全新的精神和面貌。
1、他的散文浸透著樸實的生活情致,以豐富、瑣細和質(zhì)樸的日常性,展示著黃土地上的勞動者自身和作家對他們的各種情緒反應。當賈平凹看見“秋收后的莊稼地正在深翻,老牛、木梨、疙瘩繩?!薄袄鏈侠镒诤诘霓r(nóng)夫;勞作后的疲倦,瞬間凝固的雕像”時就心中感慨:“天下最勞心者,文人;最勞力者,農(nóng)夫。勞力者給勞心者以糧食;勞心者卻不能于勞力者有所作為,不覺喟然長嘆!”如果不是出身農(nóng)民家庭,不是對中國農(nóng)民有著真摯的同情,他能發(fā)出這樣深沉的感嘆嗎?
“雨還在下著,我的小桃樹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扎起來,……我突然看見樹的頂端,高高的枝上,竟還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嫩紅的,在風雨中搖著,卻沒有掉下去,像風浪里航道上遠遠的燈塔,閃著時隱時現(xiàn)的光。”(《我的小桃樹》)作者贊美小桃樹的頑強生命力,雖然它遭受摧殘,但是依然保持著對未來的希望。優(yōu)秀的散文總是最直接地袒露作者的靈魂的,賈平凹的散文充滿了對弱小生命的禮贊。
正如賈平凹自己所說的:“文學藝術作品絕對要有真情,有真情才產(chǎn)生詩意?!盵2]他的散文中充溢著的真情體現(xiàn)為一種獨特的主題精神,表現(xiàn)為一種對生命的碰撞。賈平凹的散文里,有深切的同情,有由衷的禮贊,有尖銳的批評,有無情的揭露,總而言之,他的散文有著急風暴雨般的力量的消耗,有著激烈的情緒的宣泄,有著失落已久的時代的聲音。
2、賈平凹的散文蘊含著許多的哲學道理,啟發(fā)著讀者的思考。這種哲理的闡發(fā)出自作家的獨特感受和體察生活所獲得的獨到見解。吳小如曾經(jīng)指出:“無論是文學創(chuàng)作還是學術研究,無論是藝術實踐還是理論建設,只有對文化藝術遺產(chǎn)繼承得最多的人才有可能突破前人而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相反,一個人如果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一知半解甚或一無所知,只一味考慮所謂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則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即使僥幸取悅于眾人和取悅于一時,最終也必將曇花一現(xiàn),成為過眼云煙。”賈平凹正是在繼承我國哲理散文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對莊周、歐陽修、蘇東坡、王安石到許地山都批判地吸收的基礎上,才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新時代的哲理散文的。他的散文總是從平平淡淡的事物中挖掘里面的哲學意境,讓讀者有種幽默和愉快的感覺。
綜上所述,賈平凹散文中無論是側重情致的文章,還是側重啟悟的文章都具有深廣的時代情思。這就是賈平凹散文的藝術價值的一個因素。
二、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
賈平凹的散文是新時期散文表現(xiàn)手法的杰出代表。他的散文作品不但內(nèi)容包含著對生活的獨到領悟,充滿著真摯感情,容入著深廣的時代情思,而且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也顯得筆調(diào)靈活、通脫自然、極富變化。
1、賈平凹散文有著多變的形式和豐富的色彩。在記事、寫人、狀物、繪景各個方面賈平凹都有一種近乎神奇的本領?!讹L雨》一文中,他選取了樹林、垂柳、楊葉、蘆葦、羊、女孩、槐樹、蒼蠅、鳥窠、鳥兒、廢紙、濕貓、落瓦、浮萍、池水、屋門、老頭、孩子、紙船等物象并通過它們表達風雨世界中的自然景象,這是他的作品中鋪采文的一類。
2、郎加納斯指出:“恰當?shù)?、引人注目的措辭回于讀者有驚人的威力,迷人的魅力。”賈平凹的散文修辭上的技巧主要表現(xiàn)在比喻,煉字和煉句,織入歷史、傳說和神話等方面。
(1)比喻
賈平凹散文運用了大量比喻。郎加納斯指出:“股像急流那樣向前直沖的強烈的感情的爆發(fā),‘整堆的比喻是必不可少的。”龍門時乘汽船逆黃河向龍門進發(fā),“河水依然是銅汁般的粘滯,它雖在龍門的下游肆漫了成里的寬度而洶洶涌涌,在這峽谷中卻異常平靜,大智到了大愚之狀,看不到浪花,也看不到波濤,深沉得只是漠漠下移,呈現(xiàn)出縱橫交織的斜格條紋?!g或,格紋某一處便衍化開來,是從下往上翻,但絕不揚波濺沫,只是像一朵銅黃的牡丹在緩慢地開綻?!盵3]本文充滿了大量的比喻,正是所謂“整堆的比喻”。[3]
(2)煉字和煉句
賈平凹對散文的文字也是很費心思的,他十分重視煉字和煉句。如“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山,褪了紅,褪了綠,清清奇奇的瘦,像是從皇宮里出走到民間的女子淪落或許是淪落了,卻還原了本來的面目。石頭裸裸的顯露,依稀在草木之間。草木并沒有摧折,枯死的是軟弱,枝柯僵硬,風里在銅韻般的顫響。冬天是骨的季節(jié)嗎?是力的季節(jié)嗎?”[4]賈平凹似乎在追求一種淳樸厚道的風度,他的散文看上去句法拙重凝滯和筆調(diào)硬瘦干澀,卻給讀者以新鮮獨特的感受。
(3)織入歷史、傳說和神話
賈平凹往往把歷史、傳說和神話融入他的散文當中,使他的文字中總是流貫著中華文化的血液。如《靈渠》一文中寫道:“靈渠在廣西,為秦統(tǒng)一南方時運輸糧草接通湘漓二江的水利工程。在渠岸邊,有一座隆起頗高的墳塋,有一株吞食石碑的古楊,一段故事就千百年的流傳下來?!辟Z平凹不只帶讀者游覽山水,而且把讀者引進一個歷史時空當中去。這樣一來,作品的時空就大大地擴展了,作品的內(nèi)容已不再局限于一時一地。再如《十八碌碡橋》,它無疑是一篇撼人靈魂的神話,十八個橋墩的碌碡,時代背負著行人,溝通著要道而默默無聞,一場大洪水后,它們竟跑到了河的上游,他們似乎在以此顯示自己的價值。這仿佛是造物的安排,十八個碌碡的行動,奇特而神秘,使作品產(chǎn)生了宏偉的氣魄。賈平凹一向主張博采眾長,借鑒一切有用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表現(xiàn)手法,由于他在追求手法多樣性方面勇敢的實踐,從而使他的散文具有了又一個重要的因素。
三、創(chuàng)新的文體形式
賈平凹是80年代中國文壇上的文體家。他參與文體革新的動力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是他永不滿足的創(chuàng)新追求和對表現(xiàn)商州世界的獨特形式的探索。賈平凹說:“當今人多談文體,文體也不是強為,也是個性的表現(xiàn),個性表現(xiàn)的需要?!?0年代他曾游走商洛各縣,閱讀了大量的地方志,這使他逐漸熟悉了方志文體的特點,尤其是他對人、事、物進行縱橫大掃描的筆法。這些給他的創(chuàng)造新文體以極大的啟發(fā)?!渡讨萑洝房梢钥醋魇撬M行文體革新的嘗試之作。他在《又錄小序》中說:“錄完一讀,比初錄少多了,且結構不同,行文不同,地也無名,人也無姓,只具備了時間和空間,我更不知道這算什么樣文體,匆匆又拿來求讀者堅定了?!斑@種文體的作品比起那些陳陳相因千篇一律的作品來真實高明百倍。在賈平凹的散文名篇中我們可以隨處發(fā)現(xiàn)他有融詩入文、寓駢于散,以小說筆法寫散文的本領。
賈平凹散文的突出特點是富有開創(chuàng)精神。他總是根據(jù)內(nèi)容的需要,為每一篇作品選擇恰到好處的體式。有的托物言志,抒情味濃;有的詼諧幽默,諷刺性強;有的縱橫結合,全方位描繪;有的以情趣見長;有的以哲理取勝;形式種類極為多樣。他在文體形式上的探索是他的散文日趨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構成其散文藝術價值的一個因素。
結語:
賈平凹作為一位小說家來進行散文創(chuàng)作始于八十年代初,從把興趣投放到散文創(chuàng)作上來的時候起,他就想用他的散文來打破散文園地的平靜。賈平凹散文表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藝術價值,本文分析了形成其價值的三個重要因素,即:深廣的時代情思、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和創(chuàng)新的文體形式。當然賈平凹作為中年作家,他的文學事業(yè)還在不斷向前發(fā)展,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也會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費秉勛 著.賈平凹論[M].西北大學出版社,1990-05.
[2]賈平凹 著.我對當今散文的一些看法.中國散文網(wǎng),2007-1-12.
[3]賈平凹 著.賈平凹自選集[M].作家出版社,1993-01.
[4]賈平凹 著.《商州又錄》[A].見《賈平凹長篇散文精選》[M].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
[5]賈平凹 著.抱散集[M].作家出版社,1991-04.
[6]賈平凹 著.靜虛村散葉[M].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7]孫見喜 著.賈平凹之謎[M].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