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天命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反復提到的一個字眼,探求個體天命的塑造與成型過程離不開對話人類早期天命,窺視天命的底色和繼承人類精神碎片在塑造天命中也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關鍵詞:天命;塑造;內(nèi)在意識
作者簡介:張施令(1990-),男,漢族,河南林州人,鄭州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7--01
一、人類早期精神碎片的印記——天命的萌芽。
人類原始行為的印跡表現(xiàn)為人類早期追求生存的活動,并隨著人類力量的壯大,這些活動內(nèi)化為人類的原始精神碎片,其中包含著對生的追求,對美好愛情的渴望,了解世界,云游四方的夢想。這些精神碎片在人們初期的嘗試做出各種各樣的選擇之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實現(xiàn)了人類角色的多樣化,豐富性。這與羅洛梅在《自由與存在》中對于人的存在提出的看法如出一轍:“人的存在是自己選擇的。人在世界中并非被動的承受一切,而是通過自己的自由選擇,并勇于承擔由此帶來的責任,發(fā)展自己,實現(xiàn)自己的可能性。”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下,每個人的選擇空間龐大而極具可塑性,父輩們乃至早期人類的活動的影響,生活的經(jīng)歷,陌生人給予的經(jīng)驗都會促使人們重新解讀“上帝的啟示”,塑造出屬于自己的“天命”。
二、天命的成長旅程:
1、對話人類早期的天命。
少年其實是從人類原始的活動印跡那里接受最初的塑造的。人類早期的原始活動,諸如男子外出打獵,女子采集食物,原始人類靠群居對抗大自然的殘酷法則等,這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即“存在于周圍世界之中。周圍世界指人的自然世界或物質(zhì)世界……目的在于維持生物性生存并獲得滿足。對人來說,出來自然環(huán)境外,還有人的先天遺傳因素、生物性的需要、驅力和本能等?!?/p>
這些早期活動無意識中成為人類通曉自己的天命,支配人們審視自己的心靈,做出忠于內(nèi)心的選擇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里,這些精神碎片聚集成為人類的精神內(nèi)核,世界上的所有人無論膚色,國籍,年齡,他們的精神內(nèi)核驚人的相似,人們接觸自我意識,頻繁的與大自然,外在世界,熟悉的人,遠方的陌生人以及最終要與之對話的每個人的自我世界——“人類所特有的自我意識世界?!?/p>
牧羊少年用“上帝的語言”將上帝的這一旨意,“上帝的語言”是一種象征性觀念,它在人的身上體現(xiàn)為人的“自我意識”,動物身上表現(xiàn)為對外在世界的威脅或危險,快感等的覺知?!叭说淖晕乙庾R使得人擁有抽象觀念,能用語言額象征符號與他人溝通。”這樣一來即使少年沒能完全掌握這門語言,只要追隨我們的自我世界的意識,就能知道自己的“天命”。人類的早期天命控制著每個人的親疏好惡,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少年寧愿做一個牧羊人云游四方,也不愿呆在家鄉(xiāng)可以凸顯出與人類早期“天命”的對話所產(chǎn)生的影響。這種對話是驅使少年踏上奇幻之旅的最初動力。
2、生活的鏡子——父輩們的色彩涂抹與天命的底色。
圣地亞哥在逐漸成長的年歲里,從父輩們的談話,舉手投足,生活方式中獲取影響。他們對于某種行為的理解,就像一面鏡子,展示出他們對于某一天命的親疏好惡。家人們的職業(yè)理想對于少年而言,是一種不亞于“囚禁”的意識。孩提時代的夢想在男孩第一次面臨抉擇中占主導作用,這一選擇暗含著人類早期的一些精神碎片,對于外面世界的飽滿而持續(xù)的好奇,對于大自然的認知渴望。
父親與少年的關于異鄉(xiāng)的爭執(zh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子倆對于陌生世界的好奇心,同時也包含著父子各自認為的這種冒險所需要承擔的代價的大小?!案赣H”的建議代表著父輩們的某些生活經(jīng)歷和間接經(jīng)驗。這在不見得多么漫長的村落中成為一種看似不可撼動的“道理”。而這種“道理”是極為不可靠且不具挑戰(zhàn)性的。在于外界的接觸、對抗和相處之中,逐漸獲得完整的的“天命”。父親企圖用外在世界的艱難來打消圣地亞哥成為牧羊人的念頭(這其中也許在考驗兒子的決心)。圣地亞哥卻將“艱難”這些理想化為獲得寶藏的必須經(jīng)歷的對抗。恰好符合了保羅所要傳達的寓意之一:上帝有的時候很嚴厲,卻也無限慷慨。在故事的最后,少年回想自己的旅程“道路已被種種預兆確定,我不會走錯一步?!边@種上帝主宰命運的言論,從另一個角度啟示了我們在苦難或者預兆面前所作出的每一個選擇,都是一次妥協(xié),或者抗爭。能夠追隨自己的自我意識所做出選擇即是響應我們的“天命”的召喚。羅洛·梅認為自我意識能夠促使人做出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進行反省,“它使得人能夠超越具體的世界,生活在可能的世界之中……真是有了自我意識,人才能在面對自己、他人或世界時,從多種可能性中進行選擇?!?/p>
3、精神碎片的繼承者們。
我們在考察父輩們的愿望的時候依然能從其中找出原始的精神碎片。少年得到父親的祝福并窺視到他父親內(nèi)心的精神碎片。父親贈予的三枚“古老的西班牙金幣”。這一意象,正是人類原始精神碎片傳承的證據(jù)。父輩們依然守護著古老而充滿生命力的精神內(nèi)核。唯一在少年心中種下的困惑是:父親出于何種原因放棄了自己的天命,“將自己的愿望深埋在心底”。相比父輩們,圣地亞哥得到了父親的祝福和幫助,他直面了自己的“自我世界”。即便是心存困惑,而且對即將到來的預兆無法完全解讀,但是,他畢竟邁出了這一步。這種強烈的欲望是對自我世界的一種潛意識的肯定。
參考文獻:
[1]保羅·柯艾略,丁文玲譯,《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M].南海出版社,2009年.
[2]羅洛·梅,楊韶剛譯,《自由與命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3]論《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神秘主義美學意蘊[J].張衛(wèi)華,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汪琳《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職業(yè)生涯視角釋喻[J].職業(yè),2013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