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教學模式和行為分析
      ——以大學英語課程為例

      2017-06-22 14:32:50唐新萍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2期
      關鍵詞:實驗班英語課程公民

      唐新萍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教學模式和行為分析
      ——以大學英語課程為例

      唐新萍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大學英語課程的知識屬性、高等教育屬性以及哲學使命要求大學英語擔負傳遞科學、關注教育中個體人格的完整性生成、培育個人公共理性精神三大重任?;凇翱茖W·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一個以傳遞科學、沉淀人文素養(yǎng)、培育良好公民為總目標的教學設計方案。該教學模式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利于教師把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科學進行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學生學習內驅力增強,學習效果好。

      價值取向;教學模式;行為分析;大學英語課程

      引言

      教學設計是人們依據(jù)客觀情況對實際教學活動所作的主觀設計,是將特定的教學思想或理念與教學實踐連接起來的中介者。然而傳統(tǒng)教學設計在不自覺間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造性、師生以及生生之間互動的重要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發(fā)揮,導致了教學變成了知識的灌輸與死記硬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還要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既要傳遞知識,還要關注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大學生與社會的相融性。然而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所持價值取向有關。價值取向是價值哲學的重要范疇。在我國,關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設計的研究比較多,且主要是從教育學、心理學視角或實踐視角出發(fā)研究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設計,少有學者從價值哲學的視角出發(fā)研究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設計。鑒于此,該文旨在從價值哲學的視角出發(fā)研究大學英語教學設計,首先分析“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理據(jù),然后構建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最后對該教學模式與大學英語教學的相關性進行分析。

      一、“科學·人文·公民”教學設計價值取向的理據(jù)分析

      價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體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tài)度以及價值傾向。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設計的價值取向,是指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設計中,大學英語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處理各教學要素之間關系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tài)度以及價值傾向[1]。大學英語課程的知識屬性、高等教育屬性以及哲學使命要求大學英語課程必須擔負傳遞科學、關注教育中個體人格的完整性生成以及培育個體公共理性精神這三大重任,即融科學教育、人文教育與公民教育于一體。外語教育的本質在于其工具性、人文性、教育性[2]。

      (一)大學英語課程的知識屬性是其基本原因

      知識具有雙重指向。知識一方面作用于知識的主體,促成個體德性的內在完滿;另一方面又向外輻射作用于客觀世界,成為個體支配他人與世界的基本依據(jù)[3]。知識向內指向個體本身,對個體本身產(chǎn)生作用;向外指向個體周圍的他人與社會,對他人與社會產(chǎn)生作用。知識是構成課程的基礎,知識屬性是大學英語課程的基本屬性,這也成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設計需要秉承“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基本原因。大學英語課程的知識屬性決定了大學英語課程也具有雙重指向。大學英語課程一方面指向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基礎英語(EGP)與專門用途英語(ESP);另一方面指向啟迪人性、培育健全人格的通識教育英語(ELE)。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兩大重要依據(jù)。大學英語教學設計應以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為依據(jù),既要關注英語語言知識與技能的獲取,又要呵護人的德性,把個體通過學習獲得的知識與技能予以德性的引導,使當代大學生成為具有健全人格與生命尊嚴的個體。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引導大學生走向哲學與政治,擔當作為社會人與公民的使命。

      (二)大學英語課程的高等教育屬性是其根本原因

      “高等教育即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教育?!盵4]這一陳述中的三個關鍵詞“培養(yǎng)人才”“高級”“專門”表明了教育性、學術性、專門性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屬性,這也成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設計需要秉承“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根本原因。高等教育的教育性在于成人、立人,這也正是教育人文旨趣的根本。高等教育的學術性與專門性反映了高等教育的科學品質。高等教育與其他教育所具有的共性及其自身的特性說明高等教育不僅是人文的,而且是科學的、公民的。大學英語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教育的高等教育屬性決定了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擔負著傳遞英語語言知識,提升個體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使命;而且承載著教育成人、立人的本質使命。大學英語教學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體現(xiàn)高等教育的特點,對英語應用能力(較之于中學)有更高的要求,教學內容更注重思想性,視野更開闊,以滿足國家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和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需要[5]。因此,科學、人文、公民這三大價值取向,成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設計的內在訴求。

      (三)大學英語教育的哲學使命是其主要原因

      教育哲學就是對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的追問。那么大學英語教育的哲學使命在于對什么是好的大學英語教育的不斷探究。好的大學英語教育一定是當下就能感受到好的教育,是個體能從中獲得美好事物體驗的教育,也是個體在對于美好事物的欲求中促成人的完整性生成的教育。Stern指出,語言課程首先要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促進人的認知發(fā)展,培養(yǎng)人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設計應從培養(yǎng)人出發(fā),將培養(yǎng)“全人”放在首位。怎樣才能培養(yǎng)“全人”,促進個體人格的完整性生成?人的完整性生成的教育必須通過以促進個體生命人格完滿為目標的教養(yǎng)性教育來逐步實現(xiàn),而教養(yǎng)性教育包括自然教育、經(jīng)典教育與公民教育,三者分別從科學、人文與社會三個維度展開。好的教育離不開科學、人文與公民教育。因此,大學英語教育的哲學使命成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設計需要秉承“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主要原因。

      二、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

      大學英語課程的知識屬性、高等教育屬性以及哲學使命決定了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設計實踐中需要秉持“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茖W,是立世之基;人文,是為人之本;公民教育是個體與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構建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方案尤為重要。教學設計的成品即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著教學活動中的某一主題,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盵7]通常,一個完整的教學模式包括理論基礎、教學目標、實現(xiàn)條件、操作程序以及效果評價五個基本構成要素(見圖1)[8]。因此,創(chuàng)新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也應包括這五個基本要素。

      圖1 教學模式構成圖

      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一個以傳遞科學、沉淀人文素養(yǎng)、培育良好公民為總目標的教學設計方案。其理論基礎就是“科學·人文·公民”三位一體的教學理念。該教學模式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設計實施之前,首先通過學習與思考主動地將作為客體的“科學·人文·公民”三位一體的價值取向內化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然后主體自主地將此教學理念外化為主體自身教學設計的價值取向。最后主體在課前預設計、課中設計以及課后總評估中將主體外化的價值取向循環(huán)反復作用于目標傾向、實現(xiàn)條件、操作程序以及效果評價四大要素中。以下是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圖(見圖2)。

      圖2 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三、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行為分析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使用了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在H省某本科學校2014級全年級中隨機抽取了92名來自數(shù)學專業(yè)兩個平行班的學生進行實驗。一個班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為控制班,每班46人,兩班共92人。

      (二)研究內容

      本次研究旨在評估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與大學英語教學的相關性。該研究采用實驗對比的方式,實驗班與控制班都在同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進行同樣教材的大學英語教學。筆者對所執(zhí)教的實驗班運用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為期18周的教學,控制班則采用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筆者通過對期末英語測試成績和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探索該教學模式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三)研究假設

      1.在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實驗班期末英語測試成績明顯優(yōu)于控制班。

      2.實驗班的學生對該教學模式引導下的教學實踐主觀滿意度明顯高于控制班。

      (四)研究方法及工具

      研究采用期末測試與調查問卷兩種方法,并運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期末測試

      采用期末測試方法,旨在研究該教學模式與學生考試成績的相關性。全年級學生都參加了英語期末測試,期末考試成績卷面分值為100分,特選擇實驗班與控制班的成績進行對比評估。本次測試的數(shù)據(jù)通過測試獲取并運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2.問卷調查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旨在獲取學生對該模式指導下的教學實踐的主觀滿意度情況,其中包含學生自我發(fā)展主觀滿意度調查的內容。實驗后筆者對實驗班和控制班的92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有效卷為92份。問卷完全按照李克特5級量表的形式設計,由32個問題組成,每個問題有5個選項,按滿意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分值分別為5分、4分、3分、2分、1分。

      (五)研究結果和分析

      1.研究結果

      關于期末測試,令EC為實驗班,CC代表控制班。在教學實驗開始之前,對兩個班學生上學期英語期末考試成績進行了分析(見表1),實驗班和控制班的試卷由兩位老師批閱,同一試卷批閱兩次,卷面分取其平均分。并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上學期英語期末考試成績卷面分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控制班和實驗班的平均分分別為75.8000和75.6200,僅僅相差0.18,其顯著性差異P,即Sig.(2-tailed),為0.892大于0.05。這表明在實驗前控制班和實驗班的英語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并無顯著性差異。

      表1 英語期末考試成績分析表

      18周教學實驗完成后,控制班和實驗班的學生都參加本學期英語期末考試(見表2,表3)。分別對實驗班和控制班運用上期期末與本期期末英語考試配對樣本t檢驗,數(shù)據(jù)分析后的結果顯示:實驗班實驗后與實驗前英語期末考試成績差異明顯,p值為.000小于.05;而在控制班,p值為0.721大于.05,表明控制班實驗后與實驗前英語期末考試測試成績差異不明顯。以上結果表明: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英語考試成績。

      表2 實驗班與控制班上學期和本學期英語期末考試成績描述性統(tǒng)計

      表3 實驗班與控制班本學期-上學期英語期末考試之配對樣本T檢驗

      關于問卷調查,經(jīng)SPSS13.0分析顯示,調查問卷的信度為0.816,表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說明該問卷有一定的可靠性。

      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班學生對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引導下的教學實踐總體評價值,處于很重要和比較重要之間,對該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體現(xiàn)出較高的期待。筆者在設計問卷時主要考慮到學生對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主觀滿意度反饋情況。

      本次調研所用的量表分別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態(tài)度、教師水平和自我認同(學習收獲)五個方面來考察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主觀滿意度情況,見表4(有省略)

      2.結果分析

      通過實驗和統(tǒng)計分析,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實驗班的英語測試成績在采用了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之后遠高于控制班,差異顯著;通過問卷調查,實驗班學生對該教學模式指導下的教學實踐主觀滿意度高于控制班。因此,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并受到學生的歡迎。

      表4 學習者主觀滿意度調查量表

      縱觀該教學模式的運用,實驗班英語測試成績與學生對教學效果的主觀滿意度高于控制班的原因主要歸納如下:

      首先,秉持“科學·人文·公民”教學設計價值取向有利于教師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效制定每個單元的具體教學目標。具體教學目標不再局限于學生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心理品質、學習策略的提高等也成為教師教學的目標,這樣學生個體生命成長的需求得到多元化的滿足,學生學習動力增強。

      其次,秉持“科學·人文·公民”教學設計價值取向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材料的語言知識點、文化知識點與內容主題的思想內涵,并根據(jù)相關教學材料與學生特點選用合適的實現(xiàn)條件。大學英語課程應該結合相關主題或專業(yè)知識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使其學習相關外國文化,了解相關國際規(guī)則,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和效益。同時,語言課還應承載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任務[9]。因此,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又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思想性與藝術性。

      再次,秉持“科學·人文·公民”教學設計價值取向有利于教師建立將學生語言能力與個體自我發(fā)展相結合的科學評估體系。這既符合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也與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相結合,有利于引導教師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因此受到師生的歡迎。

      最后,學生在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中,知識的傳遞與個體的成長相結合,個體的主體性得到發(fā)揮,個體需求得到尊重與不同程度的滿足,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增強。

      結語

      實驗結果表明: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利于教師把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科學進行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學生學習內驅力增強,學習效果好,適合推廣于大學英語教學設計的實踐中。但該實驗也存在缺陷,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斷改進。首先,針對學生個體自我發(fā)展的評估,本研究僅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從主觀上調查學生對自我發(fā)展的滿意度。學生個體的自我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的、多維度的、復雜的過程,因此學生個體自我發(fā)展的評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這不僅涉及到語言學、教育學,而且與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息息相關,需要進行專題研究。其次,學習者主觀滿意度調查問卷雖然具有較好的信度,但樣本容量小。我們的調查樣本是湖南省某所大學同專業(yè)的兩個平行班學生,一個班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為控制班。實驗班使用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因此調查范圍和樣本容量可能不足,不過樣本隨機性尚可。再次,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評估,有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兩種方式,但在具體實施檢測過程中,只通過終結性評估即期末測試來實現(xiàn),形成性評估的方法沒有用于實驗中,因此學生語言能力評估的效度有所降低。以上提出的三個問題是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比如如何設計更好的問題和模型對“自我發(fā)展情況”進行測量和分析?如何將“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的實驗延伸到后續(xù)課程教學中并進行完善與推廣?

      [1]唐新萍,劉明東.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教學設計模式構建——以大學英語課程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2014(10):125-128.

      [2]夏紀梅.大學英語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教育性——新時期、新形式、新挑戰(zhàn)[C].重慶外文協(xié)會年會,2010.

      [3]劉鐵芳.古典傳統(tǒng)的回歸與教養(yǎng)性教育的重建[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8.

      [4]張楚廷.高等教育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6.

      [5]王守仁.關于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1):1-5.

      [6]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 of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OU,1983:449.

      [7]張楚廷.教學論綱[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26.

      [8]司顯柱,趙海燕.建構主義教學模式視閾中的大學英語課程設計[J].外語電化教學,2013(3):70-74.

      [9]束定芳.課堂教學目標設定與教學活動設計——基于第四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聽說組比賽的分析[J].外語界,2014(4):54-61.

      Teaching Mode and Behavior Analysis Based on the“Science-Humanity-Citizen”O(jiān)rientation:A Case Study of College English

      TANG Xin-ping

      (Publ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The nature of College English is rooted in knowledge and higher education,which,together with its philosophical mission,requires three tasks for the course:transmission of science,cultivation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y and public reasoning spirit.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science-humanity-citizen”orientation is a general teaching plan with the major goal of spreading science,training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citizenship.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the new mode is more helpful for the teacher to set the teaching goal,to design teaching plan and practice scientifically,and for the students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by self-promotion.

      value orientation;teaching mode;behavior analysis;College English

      G642.0

      A

      1674-831X(2017)02-0096-05

      [責任編輯:胡 偉]

      2016-12-20

      湖南省教育改革研究項目“基于‘科學·人文·公民’價值取向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2014(602));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校級課題(XYS14S06)

      唐新萍(1975-),女,土家族,湖南沅陵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實驗班英語課程公民
      論公民美育
      山西農(nóng)大鄉(xiāng)村振興“雙創(chuàng)”實驗班開班
      行知實驗班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實驗班以情促教教學策略談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08
      論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卓越司法人才培養(yǎng)實驗班的小樣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師范大學法學院13級實驗班為樣本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金融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大學英語課程委婉語教學研究
      台北县| 平度市| 德清县| 蒙城县| 甘肃省| 内江市| 策勒县| 友谊县| 大渡口区| 澳门| 永嘉县| SHOW| 谢通门县| 鹿泉市| 沈丘县| 株洲市| 天气| 花莲市| 河北区| 通州市| 姜堰市| 铁力市| 卓尼县| 古浪县| 弥渡县| 望谟县| 中宁县| 安岳县| 商水县| 许昌市| 昌邑市| 铁岭市| 梨树县| 哈尔滨市| 桃园市| 云和县| 大荔县| 莒南县| 常熟市| 阳东县| 吉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