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齊
小的時候?qū)W畫畫,我喜歡畫矮矮的土墻,揉進土墻那坎坷不平陰影中懶洋洋的夕陽,沒有成群的牛羊,沒有大槐樹下的家長里短,只有偶爾從鄰里房頂上飄出的幾縷炊煙,筆直的,沒有風(fēng),天很藍,云兩朵,不動?,F(xiàn)在想起曾經(jīng)的畫,如今再畫,也畫不出過去寧靜的感覺了。我盡力去模仿,但不是過度就是不及。我想大概是已經(jīng)過了那個年齡,就漸漸丟了些什么吧!我照照鏡子,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思考丟了些什么,卻無從得知。我坐回書桌旁,丟掉腦海中小時候的記憶,把剛才畫的不倫不類的圖畫撕碎,扔到一旁。
拿起筆想要投身到題海中,卻心有不甘,為什么找不到曾經(jīng)的感覺?曾經(jīng)祥和質(zhì)樸的小村莊如今在我畫來都帶了些車水馬龍的不安氣息,畫中流露出那種焦躁是夕陽太熱還是土墻太高?曾經(jīng)的幾縷炊煙是一家勞作后些許安寧的象征,如今寥寥幾筆扯出的炊煙,卻好似幾家在互比高低或是為了趕快去大樹下乘涼,搶更好的位置。難道我的心境真的變了嗎?也許是的。
說起畫畫,無意中想到顧城。顧城是一個喜歡“畫畫”的詩人,不是說他的畫有多么好,而是他的每一首詩都會讓我在腦海中浮出一幅畫——五彩繽紛、無拘無束的一幅畫。在顧城的世界里,眾人的眼睛是黑色的、飽含淚水的、尋找光明的,愛人的眼睛是晴空的顏色,天空是藍色的,飄著潔白的羽毛和火紅的樹葉,每一刻都是彩色的。
和大多數(shù)人不同,許多人了解顧城是因為他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我了解顧城,并且喜歡他敢于異想天開的率性,是因為他一首并不大眾化的詩——《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忘記了當(dāng)初究竟是怎么與這首詩相遇的了。我只記得讀這首詩時,心中想的是彩色蠟筆在白紙上勾勒出的線條,是怎么也畫不出的笨拙的自由,是那雙不會流淚的眼睛,是每日清晨露水見證的微笑,是愛人、風(fēng)景和未來,是婚禮、節(jié)日和一顆永遠赤誠的心……這是一幅多么奇妙的畫作!它充滿了純真、直率,用孩子般天真無邪的心靈向我描述了一個怎樣的理想世界!這也是顧城最吸引我的地方——保留著一顆與現(xiàn)實格格不入的童心,不帶任何雜質(zhì)。
擁有一顆完完全全的童心是何其危險?他可能隨時會被現(xiàn)實擊碎,現(xiàn)實會給他一百種幻想破滅的方法。而他依舊憧憬著從現(xiàn)實生活走到詩的世界,向往著各種遙不可及的理想王國。盡管理想王國被一一被摧毀,但他依舊相信幻想之外還有幻想。我該如何評價這樣一位以兒童般的心情體驗和描繪現(xiàn)實的人呢?我只能說他是一個可愛的人,因童心而可愛,因童心而值得被愛。
我不想對他生前的功過作一番評價,只想再讀一遍《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看顧城如何在大地上畫窗子,為所有習(xí)慣黑暗的眼睛都送去光明,真真切切地感受一下什么叫作童心——即使那些都是他構(gòu)造的理想藍圖,但我們也該給他一個空間,允許他放縱一下。畢竟,他只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矮矮的土墻,緩緩升起的炊煙,坑坑洼洼的小路……小時候,我又何嘗不是以一顆童心去打量這個世界呢?時過境遷,我不是顧城,也做不到永遠完完整整地保存那顆童心。我只希望能在風(fēng)雨里像個大人,陽光下像個孩子,以童心面對這個世界,因為我相信,這個世界并沒有那么險惡。
后來,我才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任性的孩子,而一個叫作童心的小東西也不小心被我弄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