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淇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走在泛著綠意的小路上,聞著春天的氣息,唱著與春天有關(guān)的歌。我在春天里歌唱,就像一只喚春的布谷鳥,雖然嘴角已啼出了鮮血,卻仍減不了望帝春心。我唱破了喉嚨,唱啞了嗓子,直唱得整個原野與丘陵都與我同行了。沐著從楊柳下穿行而來的風(fēng),走在一望無垠的田野上,無須欸乃,我只是曲不成曲、調(diào)不成調(diào)地干吼了幾聲,山水卻跟著綠了。
那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都低低淺淺地明晰開來了。山環(huán)抱著水,水依偎著山,如初戀的情侶洋溢著幸福的神色,觸動了多情之人的幾多春心。小河邊的楊柳、田埂上的野花都競相報春了,它們伸出嫩綠的臂膀,或是羞怯地探出嬌媚的顏面。
傍在土墻邊的桃花樹呀,竟然也蘇醒了,冬眠的倦意雖然尚未完全褪去,卻急于趕著梳妝,在面頰上抹了幾點胭脂紅。你在淺笑,是笑那放膽的春風(fēng),還是笑我青春的無畏?久問無語,我大概明白了,你僅是為笑而笑。靜好的歲月里,迷人的笑靨中,你悄悄綻放的是聞春的喜悅。
古老的石亭佇立在小橋邊,影子倒映在小河的波心里。小河呀,亭子呀,相對守望了多年,掰指也數(shù)不清的流年歲月始終離不開的是彼此關(guān)切的目光。亭子含情脈脈地挽著小河,卻挽不住悠悠的流水。春來了,水開始變得柔情起來,一如懷春的少女。
春噙著喜悅、抱著興奮來了,一切生物都變得曖昧起來,到處是表達愛情的聲音。春風(fēng)大著膽子殷勤地為柳樹梳新妝,夜雨瞞著旁人,在昨夜悄悄把花兒吻了。老天爺似乎也不甘寂寞,一旦有暇,便抓住機會行云播雨,弄得整個世界濕漉漉的。樹葉中、花瓣里、草莖上,撒布上了滴滴甘露。春水浸潤著陵野的各處,顯出水潤江南的景色。
田地里,牛兒開始了辛勤的工作,它一邊偷空嚼幾口田埂邊的青草,一邊邁著腳步在身后犁開一條條新泥,新泥的形狀像浪花,也像五線譜。對著遠處的藍天,牛兒把腳穩(wěn)穩(wěn)地扎進軟泥中,偶爾發(fā)出低沉地哞哞的聲,它粗獷的嗓音是春天最美妙的樂曲之一。
鶯來了,燕來了,雀也來了,像趕廟會似的,各種鳥兒都應(yīng)春而來。高一聲,低一聲;長一聲,短一聲;在枝頭上,在山尖上,和鳴成一曲曲婉轉(zhuǎn)動聽的音樂。在這無限美好的時節(jié)里,在這悅情的聲樂中,新歡們忙著戀愛、忙著纏綿,舊愛們則把窠巢重新編織一番。歌聲是如此令人沉醉不知歸路,它既是喜樂,也是哀樂,害蟲們聽了這首歌趕緊把身子躲得遠遠的,鷹隼們聽了這首歌急忙警惕地瞇起了眼睛。
行走在新春里,我的春心蕩漾得就像那小河里的水,嘩啦啦的。在春天的堤岸行走,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一路放飛著歌聲,那是與春有關(guān)的歌謠。展開衣袖,把一根手指探入春天里,蘸上幾點春的顏色或是春的氣息。我于百花叢中姍姍而過,卻不擷一枝而歸。我停頓腳步,遠眺氤氳的山水,卻不知在一蓑煙雨中暖了誰的韶華?
萬物初長的季節(jié),一切生命都呈現(xiàn)出新的氣息,迸發(fā)出蓬勃的生機。在這好花好景的時節(jié),埋在春天里是一種殘忍,但于我而言卻是一種美麗。農(nóng)民們把希望埋在田頭壟角,更多的人把新愿許在春風(fēng)里。春天給人憧憬,也令人迷糊。小貓把魚兒種在地里,妄想著到了秋天可以收獲許多的小魚兒。懷著同樣的情愫,春天,我虔誠地把希望種在了陽光里……
評語:本文有三美:一繪畫美。文中有泛著綠意的小草, 有泛黃的楊柳,有五彩的野花,有胭脂紅的桃花;有上漲的河水,有石亭的影子,有悠悠的流水;有耕地的牛兒,有和鳴的鳥兒,有嘩嘩的河水……繪色繪形繪聲,動靜結(jié)合,和諧優(yōu)美。二語言美。描寫時或比喻,如“水變得柔情起來,一如懷春的少女”;或擬人,“水依偎著山”;或排比,“鶯來了,燕來了,雀也來了”;或引用,“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修辭多樣,句式靈動,整散結(jié)合,語言優(yōu)美。三情感美。文章以美景襯托喜悅之情,情景交融。在作者筆下,春草、春山、春水、春花、春鳥、春牛等等之所以都那么和美,在于發(fā)自內(nèi)心的由衷的喜愛。這種喜愛延伸蕩漾開去,演化為積極向上的氣息。美中不足的是詞藻過于華麗,思路有點忽然說這,忽然說那之感。但這些都不能掩飾本文的文質(zhì)兼美的特色。
(指導(dǎo)老師:高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