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玲
一、教材分析
《群鳥學藝》是1997年人教版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語文第十冊第12課講讀課文(普校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老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xiàn),通過各種鳥類和鳳凰學搭窩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告訴學生:只有認真、虛心、耐心地學,才能學到真本領。
二、學情分析
本課時教學對象為聾小學五年級學生9人,其中2名有殘余聽力,能感知聲音,但是不能辨識聲音,聽力補償欠佳。授課時長為40分鐘。本班的學生大都活潑、大膽,上課積極,樂于表現(xiàn),他們對寓言、童話故事感興趣,對其中許多的各種形象很感興趣。本班的學生,有簡單的閱讀能力,能稍微讀懂課文意思,能讀懂課文句子,理解課文還需要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輔助,大部分學生喜歡分角色朗讀和表演。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有表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思考、善于創(chuàng)造、善于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明白只有認真、虛心、耐心,才能學好本領的道理。
四、教學重點: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五、教學難點:懂得學本領要有耐心,才能把本事真正學到手。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情境導入
1.上課,師生互相問好。
2.播放微課,復習第一課時生字、詞義。
3.板書課題:群鳥學藝(齊讀)
(二)閱讀、探究、感悟
1.集體朗讀課文。
微課:朗讀課文(由語文教師朗讀及聾人教師手語表述)
2.今天,很多鳥去參加百鳥之王鳳凰舉辦的搭窩速成班,他們分別是……(出示各種動物圖形),他們學得怎么樣呢?
3.各種鳥是怎樣學搭窩的?學搭窩的結果怎樣?
(1)觀看微課:《群鳥學藝》動畫
(2)分組討論:(把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找出來,讀一讀,說一說;課件輔助)
明確:
貓頭鷹:“鳳凰只是長得漂亮,不見得有什么真本領。有什么好學的!”
老鷹:“啊!原來就是找個樹杈,挺簡單,我會了?!?/p>
烏鴉:“原來就是壘樹枝啊,我也學會了?!?/p>
麻雀:“和我想的一個樣!”
小燕子:認認真真
(3)鳳凰是怎么教的?(找出鳳凰說的話讀一讀。)
明確:
鳳凰說:
“學本領要有耐心;沒有耐心,什么也學不成?!?/p>
“要搭窩,先要選好根基,比如大樹上的三個杈……”
“把叼來的樹枝,一層一層地壘起來……”
“這種窩不算好,要想住得安穩(wěn)些,應該把窩搭在房檐底下,不怕風,不怕雨……”
“搭這樣的窩要不怕苦,不怕累。你要先叼泥,用唾沫把泥拌勻了,再一層一層地壘起來,然后叼毛和草鋪在窩里。這樣的窩住著才暖和呢?!?/p>
4. 欣賞各種鳥窩的圖片(出示各種鳥窩的圖片)
5.小結:只有認真、耐心、虛心地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
(三)拓展延伸
1.觀看微課:梁媛同學認真畫畫和寫字視頻片斷、同學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示視頻片斷。
2.觀看各種鳥窩圖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感悟、拓展延伸:老師希望你們做學習、生活中的“小燕子”!
(四)推薦作業(yè)
1.填空,再讀一讀:
(1)貓頭鷹想:“鳳凰只是( ),不見得( )。有什么好學的!”貓頭鷹( )。
(2)老鷹想:“??!原來就是( ),挺簡單,我( )。”老鷹( ),也( )。
(3) 烏鴉想:“原來就是( )啊,我也( )?!睘貘f( )飛走了。
(4)麻雀聽了,( )想:“和我想的( )!”麻雀( )飛走了。
2.有表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和默寫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五)板書設計
12 群鳥學藝
貓頭鷹 不會搭
老鷹
烏鴉 很粗糙
麻雀
小燕子 又結實,又暖和 認真、虛心、耐心 才能學到真本領
七、教學反思
聽障學生講讀童話故事,不容易掌握,是對語文課堂的一個挑戰(zhàn)。本節(jié)課,我合理地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成功創(chuàng)設了一節(jié)生動、形象、有趣的語文課堂。我分別從導入、閱讀探究、拓展、作業(yè)四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了1個ppt課件、4個情景小視頻,激起學生興趣,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微課復習,激發(fā)興趣。我把上一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制作了一個小視頻(字詞義篇),讓學生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生字新詞。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課文,仔細讀課文,并適時梳理課文。由于學生好奇心強,對生動、直觀的東西感興趣,很快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抓住結尾,逆讀全篇 。對于聽障學生來說,教師很難用手語把整篇課文準確地表達出來,而用多媒體可以把課文內(nèi)容展示,重復演示。根據(jù)教材特點,我選準學藝結果作為“突破口”,用ppt課件巧妙切入,逆讀學習。因此在讀了課文最后一段后,抓住三種不同的結果,讓學生思考:哪些鳥仍舊不會搭?哪些鳥搭的窩很粗糙?為什么小燕子搭的窩那么好?同樣的拜師學藝,為什么結果不一樣呢?這樣就設置了懸念,學生便會產(chǎn)生弄清其中原因的欲望,激發(fā)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
(三)數(shù)字故事,落實新知。創(chuàng)新讀法,增強理解。我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創(chuàng)新制作了2個微故事:一個是由聾人老師用自然手語“讀”課文,很形象、生動,學生非常感興趣,跟著看、“讀”課文,基本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一個是配以動畫數(shù)字故事——《群鳥學藝》,演示課文內(nèi)容,學生特別喜歡。在看、“讀”、聽了以上2個微故事后,再讓學生劃注、討論、交流,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貓頭鷹聽了鳳凰的話是怎樣想,怎樣做的,體會貓頭鷹學藝的態(tài)度和說話的語氣,指導學生朗讀、分角色對話,然后根據(jù)本段內(nèi)容及課件的演示,分小組討論、探究、總結、交流(如找一找,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增進對課文的理解。
(四)聯(lián)系實際,突破難點。這篇童話內(nèi)容淺顯,但寓意深刻,通過前面分小組討論、探究、合作、交流,學生在找出來,讀一讀,說一說的訓練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感悟其中的道理,因此在學完課文,小結:“同學們,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受到了什么啟發(fā)?明白了什么道理?”然后學生各抒己見,培養(yǎng)了他們說句子的能力及總結概括的能力。根據(jù)學生們的回答,我出示“校園學習生活中的小燕子”視頻,再觀看了一組各種鳥窩的圖片,突破教學難點,擴展延伸,德育情感教育:只有認真、耐心、虛心地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