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慧娟
有效重組 準確解讀 聚焦語言
——對“用教材”的一些理性思考
□ 鐘慧娟
“用教材”是指依據新課程標準,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以教材為載體,以教者為主,為教者所用。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學會開發(fā)教材,有效重組,靈活取舍;又要注重文本,宏觀觀照,突出重點;同時還要微觀細讀,聚焦語言,規(guī)范訓練。只有在使用教材時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著眼于學生的終生發(fā)展,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材 重組 文本 語言
“用教材”與“教教材”,在語文教學中,一字之差,其結果卻是天壤之別。這關鍵在于“教教材”是教者被教材牽著鼻子走,“用教材”是教者以教材為載體,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立足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依據新課程標準,根據“教”與“學”的實際,對教材進行靈活取舍。一句話,“用教材”是教者靈活駕馭教材,為學生發(fā)展而教。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堅守“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一陣地,根據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容量豐富這一特征,靈活有效地運用教材。那么,我們該如何對教材進行有效重組,繼而準確解讀、聚焦語言呢?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重組,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進行。為此,我細讀了《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語文)》(以下簡稱《評價標準》)一書,明確了各年段的語文評價標準后,再對所教年段的教材進行了細細分析,決定每個單元各圍繞一個主題,對一課、一專題或一模塊,甚至幾個模塊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重組,并結合課外閱讀,力求自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內容達到最優(yōu)化。
以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為例。首先,我們要明確本冊重點在于教會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閱讀方法,在“語文園地八”的“我的發(fā)現(xiàn)”中,以對話的形式,滲透了這一閱讀方法。我們可引導學生針對欄目中提示的方法,加以擴展練習,運用到四年級下冊每一課的閱讀學習中去,而不是局限于第八單元,然后把課后的8篇自讀課文也分散融入到每一單元相應主題的拓展訓練中。再結合第五單元的主要訓練點,把“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滲透到本冊的每一篇敘事文章中,而該項訓練的重心則在第五單元的4篇有關生命的文章上,目的是引導學生閱讀思考,細心感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
如教學《觸摸春天》一文,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盲童的角度,體會小女孩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重點則放在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感受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所表達的情感,并結合“閱讀鏈接”中海倫·凱勒的一段話,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進一步體會盲人是怎樣熱愛生命的,從而促使學生珍惜時間、熱愛生命。課后可讓學生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看看海倫·凱勒這位殘疾人是如何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的,最后結合我校的校本課程“課外閱讀課”展示自己的閱讀心得,加深對本單元主題“熱愛生命”的理解。
經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重組后的主題模塊的學習,在相同或不同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和有機整合中,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性情,從而增強教學的有效性。而且學生學習的目標很明確,學習能舉一反三,遷移性很強。可見,這就是“用教材”教的妙處。
教師在解讀文本時必須明確新課標對語文教學“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以具體課文為范例,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引導其掌握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一)引導學生學會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闭Z文文本的整體性是客觀存在的,整體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完成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閱讀的成效,因此,我們可滲透一些整體把握文本的方法。
如教學《中彩那天》,可這樣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先讓學生根據自讀提示進行初讀,識記本文要理解的詞語——拮據、奔馳牌、迷惑不解、夢寐以求、饋贈等,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再給一個填空式的句式,讓學生運用剛學的詞語和結合文章重點句“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進行填空。句式如下。
課文講了一位生活很____的父親,在中彩那天 ,獲得了一輛他______的______汽車,經過思想斗爭,決定把這輛汽車還給______,這讓“我”感到很_________。在母親耐心教導下,“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最后讓學生根據這一主要內容進行質疑,從而確定本節(jié)課要探究的方向,達到新課程提出的“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效果。這樣訓練,既照顧了班里學習困難的學生,又鍛煉了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促進了每個學生的發(fā)展。
(二)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理清思路
文章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條理由此及彼、由淺入深表達思想情感的路徑、脈絡。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文本的結構層次、線索脈絡、過渡照應等探索作者的思維過程。仍以教學《中彩那天》為例,當我在整體感知后拋出問題“從主要內容中,你想了解什么”,學生馬上進行了質疑。
生:為什么父親會悶悶不樂?
生:為什么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生:母親為什么說“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
生:父親的“道德問題”是什么?
生:為什么中彩后“我”會被父親趕下來?
我則從學生的質疑中幫助他們梳理文章關系,理清學習的脈絡。板書如下。
這樣教學,能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學文中引發(fā)學生產生問題,學生就可以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自學能力。
此外,初讀課文,我們還可以給學生提供“首先_________,接著_________,然后_________,最后_________”這樣的句式進行語言訓練,目的是給學生滲透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這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文本細讀應聚焦于語言,我們應關注學習語言這一個點上,讓它發(fā)散到各個類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去。當然,語言學習的渠道很多,課文就是一個主要渠道,我們可以抓住課文中有特色的值得學生模仿的詞、句或段精心安排語言學習,為語文課堂注入更多的語文味。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呢?
(一)關注詞語訓練的綜合性
關于詞語教學,特級教師薛法根提出:“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就生字教生字,就詞語教詞語,要把詞語的訓練當成一個綜合的訓練,要充分運用詞語的教學,輔助課文的教學,或者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或者串聯(lián)課文的主要線索??傊?,要讓詞語教學成為一項綜合練習?!痹趯嵺`中,我發(fā)現(xiàn)根據詞語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效果很好。如依據課文詞語特點進行詞語色彩的歸類,領會人物形象(如《普羅米修斯》中的詞語,褒義類:驅寒取暖、敬佩、堅定;貶義類:氣急敗壞、狠心、兇惡);看圖理解詞語(如《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中的詞語:藍盔、靈柩、硝煙、征衣);運用課文詞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如《中彩那天》中的詞語:拮據、奔馳牌、迷惑不解、夢寐以求);等等??偠灾?,給學生提供多種字詞的識認規(guī)律和方法,讓學生在語境中綜合識認,效果是能立體呈現(xiàn)的。
(二)關注語言訓練的層次性和生成性
如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時,學生提出“魚為什么游到了紙上”這一問題,我是這樣進行語言訓練的:第一步,讀一讀,理解魚為什么游到了青年的紙上。第二步,畫一畫,理解魚為什么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想一想,魚為什么游到了“我們”的心中。整個教學過程隱含著內容和情感的主線。內容主線是圍繞“‘魚游到了紙上’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游到紙上”展開的,學習小女孩的那句話——“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以及描寫青年畫魚的動作和神態(tài)的段落。情感的主線隨著內容的主線而行走,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一絲不茍、全神貫注、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贊嘆之情一步步加深。兩條主線既齊頭并進又相互交融。圍繞著這兩條主線,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品詞析句、積累語言,抓住課文中語言的生發(fā)點“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進行語言生成訓練:“我好像看到了圍觀的人議論的情景,有的說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還有的說________。”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心理活動去描繪圍觀的人議論的情景,從而達到本節(jié)課語言訓練的目的。這樣,由讀正確,到理解正確,再到語言積累運用,層層深入,學生的知識、思維、情感等就在過程與方法的展示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發(fā)展。我想,這就是語文教學的實效。
(三)關注語言訓練的多元性
語文課堂的語言訓練可謂千變萬化。而從語言的運用形式上看,又有口頭語言訓練和書面語言訓練。但無論選擇哪一種訓練方式,都必須要考慮到學生參與的趣味性、語言訓練的實效性,為此我們可依據學生的年段特點實行多元訓練。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獨立閱讀課文《萬年牢》時,我著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課文三處提到了‘萬年牢’,這中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來體會一個做事認真實在的父親形象。此項語言訓練重在落實《評價標準》對“閱讀領悟”和“讀與積累”這兩塊的要求,我先讓學生進行默讀,邊讀邊標示有所感悟的語句,并以書面的形式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再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初步體會關鍵詞“走街串巷、掉皮損傷、晾曬、竹簽、耽誤、甩糖風、摻假、賺錢”在理解句子“我的糖葫蘆糖蘸得均勻,越薄越見功夫,吃一口讓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蘆不怕冷不怕熱不怕潮,這叫萬年牢”“公平買賣走正道,顧客點頭說聲好,回頭再來這是寶,做生意講實在是萬年牢”中的作用。然后通過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體會父親教導“我”做人要做可靠實在的人的含義。最后圍繞學生對父親的評價,再次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從字里行間,從具體的描寫中感受父親是個辦事認真、實實在在的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高,因此,我相機進行以下書面語言訓練。
《萬年牢》通過寫父親做糖葫蘆____和____兩件事,讓我看到了一個_______父親,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有____________,這讓我想到了日常生活中“做事認真,講誠信”的事有____________。
這樣課內課外相結合,讓學生多方面、多渠道獲得語言材料,從而進行有效的語言積累訓練。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是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只要我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著眼于學生的終生發(fā)展,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會魅力無窮。
[1]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語文)[S].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
[2]陳時見 .課堂學習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郭思樂 .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河濱小學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