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慶珍
【摘要】本文論述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模式、精講多練模式和自學輔導模式進行語文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班級課堂凝聚力,為提高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服務。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 語文教學 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A-0088-01
教學模式特指在教學實踐工作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指導性的簡約理念和標準教學樣式,在教學活動中具有導向作用和示范作用。教師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科學運用教學模式,可以增強班級課堂凝聚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本文將從打造情境教學模式、采用精講多練模式和做好自學輔導模式三個方面,探索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
一、打造情境教學模式
情境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工具,有目標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而帶有情感色彩的場景,將教學內(nèi)容與具體情境相結合,以此激起學生的情感和態(tài)度體驗,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運用情境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靈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從視覺和聽覺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語文、美術、音樂等多學科教育的均衡發(fā)展。教師應注意讓學生鑒賞美麗的畫面和靈動的文字,為學生設置問題情境和生活情境,引導獨立思考問題、練習寫作,體會文章的主旨思想,在教學中加強師生交流、互動,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感受生動的課堂教學情境,實現(xiàn)與文本的情感溝通。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白楊》這篇課文時,教師讓學生聆聽歌曲《小白楊》《白楊和小河》,鑒賞演講視頻《白楊禮贊》,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美麗的白楊樹,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教師讓學生以“白楊樹的精神”為話題練習寫小作文,領悟白楊樹堅韌不拔的精神,塑造學生建設邊疆的奉獻意識,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美學素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和品德修養(yǎng)。
二、采用精講多練模式
精講多練模式要求教師精講重點知識,做好點撥工作,讓學生在多種練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理性思維。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采用精講多練模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通過精講課文內(nèi)容,為學生組織隨文練筆活動,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練習寫作等,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要廣泛搜集語文教學資源,為學生尋找各種練筆題材,如小說、寓言、童話故事、看圖說話等。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本選取了《窮人》和《凡卡》兩篇小說,教師讓學生根據(jù)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課文的主題思想來續(xù)寫這兩篇課文。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自主練習創(chuàng)作小說,引導學生不斷提高寫作能力,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興趣,提高文化修養(yǎng)。在讓學生續(xù)寫《凡卡》時,教師先精講課文,和學生一起欣賞小說的結尾,讓學生思考“凡卡甜蜜的夢想能否實現(xiàn)”,告訴學生沙皇統(tǒng)治時期的俄國下層人民一直過著苦難的生活,指點學生想象“凡卡回到鄉(xiāng)村的生活會幸福嗎”,以延伸學生的文思。課堂運用精講多練模式,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和心智,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空間,塑造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三、做好自學輔導模式
自學輔導模式是指教師在引導學生自學的同時做好輔導工作,輔助學生彌補知識漏洞,掌握重點知識,獨立、認真地完成課后習題。在運用自學輔導教學模式進行語文教學工作時,教師應做好引導者角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輔助學生鞏固語文知識,自主預習課文,做好課后復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畫出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詞語,批注問題,先通過查字典和獨立思考的方式來解決,嘗試提前做課后習題和語文練習冊,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勇于發(fā)言和提出問題。在講完課文之后,教師應為學生布置適量的課堂作業(yè),讓學生運用合作探討和獨立思考的方式當堂完成作業(yè)。例如在講解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我的母親》一課時,教師先提問學生:作者為什么說“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思考問題,并總結答案。在講完課文之后,引導學生用心領悟文章主旨,輔助學生獨立完成課后習題,并結合課文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寫一寫自己與母親的故事。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學活動時應注意指導學生改善學習方法,提高自學效率,學會靈活運用語文知識。
綜上所述,運用情境教學模式、精講多練模式和自學輔導模式等多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高雅、和諧、幽默、活潑的語文課堂,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