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突發(fā)事件新聞報道中的介入策略對比研究
      ——評價理論視角

      2017-06-23 08:47:32
      宿州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中國日報突發(fā)事件觀點

      李 君

      1.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南京,210039;2.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京,210094

      ?

      突發(fā)事件新聞報道中的介入策略對比研究
      ——評價理論視角

      李 君1,2

      1.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南京,210039;2.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京,210094

      為了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評價資源進行突發(fā)事件報道,以《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關于MH370失聯事件的新聞報道為例,從評價理論視角,借助UAM Corpus Tool,對比分析了介入資源的使用情況以及態(tài)度意義與介入方式的互動,探討介入策略的異同。研究發(fā)現,兩大報紙都使用了大量對話擴展資源,尤其是歸屬資源,打開對話協(xié)商的空間,避免承擔責任和風險。從差異性看,《中國日報》報道中介入資源使用較為單一,態(tài)度表達總體上比較含蓄,但個人情感表達相對直接;《紐約時報》報道中介入資源使用比較豐富,態(tài)度表達直接且具有一定策略性。

      突發(fā)事件報道;評價理論;介入策略;態(tài)度意義

      1 問題的提出

      隨著大眾傳媒的迅速發(fā)展,突發(fā)事件因其異常性、突發(fā)性、破壞性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媒體的重視,突發(fā)事件報道也引起了學術界的普遍關注。突發(fā)事件按照發(fā)生過程和性質主要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wèi)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1]2。近年來,學者對自然災害報道關注較多。Bednarek等從評價視角分析了昆士蘭洪水報道中新聞價值的構建,提出了新聞價值研究的話語分析框架[2]。王振華以地震報道為例對硬新聞報道進行了態(tài)度系統(tǒng)分析,發(fā)現了英漢“硬新聞”的語言裁決手段多于情感和鑒賞[3]。馬偉林運用系統(tǒng)功能語法和評價理論分析了巴基斯坦地震報道,揭示了報道的態(tài)度、立場和觀點[4]。這些研究重點探討了態(tài)度系統(tǒng),對于介入系統(tǒng)關注較少。新聞語篇的介入系統(tǒng)分析主要集中于社論,陳曉燕等對比分析了英漢社論語篇中介入特征對語篇對話性和互文性建構的影響[5];趙民對比了社論結尾的介入方式差異,并探討了這些差異對實現社論目的的影響[6];賴彥等從介入系統(tǒng)視角探討了英語新聞語篇的互文修辭功能,認為對話介入資源是作者的立場觀點和態(tài)度傾向的語篇表現手段[7]。這些研究強調了選擇不同的介入資源對意義潛勢的影響,但對介入方式與態(tài)度系統(tǒng)評價意義的互動研究關注較少。

      “新聞語篇具有兩個最根本的功能:一是信息傳遞功能;二是輿論導向功能”[7]32,突發(fā)事件報道更是如此。信息報道讓讀者及時了解事件的發(fā)生和進展情況,保證公眾的知情權。輿論導向則需要報道者策略性地影響讀者接受新聞報道傳達的觀點和態(tài)度。因此,研究突發(fā)事件報道中如何傳達信息、表達觀點和態(tài)度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關于MH370失聯事件一周內的新聞報道為例,從評價理論視角,借助UAM Corpus Tool,分析報道者如何通過介入資源的選擇實現突發(fā)事件報道的多聲對話,以及態(tài)度資源如何與介入資源互動實現評價意義,從而發(fā)現兩大報紙介入策略的異同。

      2 理論基礎

      Martin等把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人際意義研究擴展到語篇語義層,建立了評價系統(tǒng)[8]35。評價系統(tǒng)由態(tài)度、介入、級差三個子系統(tǒng)組成。態(tài)度系統(tǒng)包括情感、判斷、鑒賞三個次系統(tǒng),情感表達作者或說話者的情感反應,判斷是對某種行為的評判,鑒賞是對事物價值的評價。介入系統(tǒng)包括單聲和多聲,單聲直接闡述作者/說話者的觀點,沒有其他觀點的存在;而多聲則承認其他觀點的存在,允許不同觀點的協(xié)商甚至斗爭。多聲可以根據對話協(xié)商空間的關閉(close)和打開(open),劃分為對話收縮和對話擴展。對話收縮會挑戰(zhàn)或者限制其他觀點的人際空間,包括否認(disclaim)和公告(proclaim);對話擴展則打開與其他觀點的對話空間,容納其他聲音或觀點的介入,包括接納(entertain)和歸屬(attribute)。級差系統(tǒng)可以通過語勢(force)和聚焦(focus)調節(jié)評價意義的表達。

      White認為,可以通過介入資源理解:(1)介入系統(tǒng)中的不同選擇所具有的意義潛勢;(2)介入價值與其他意義特別是態(tài)度系統(tǒng)的評價意義相互作用產生的意義潛勢;(3)評價價值之間可能的相互作用如何隨著文本的展開積累為文本意義[9]。本文將重點研究前兩個問題,探討突發(fā)事件新聞報道中的介入策略。

      3 介入特征分析

      通過對《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新聞報道中的介入資源分析,發(fā)現兩大報紙報道中利用的多聲資源遠遠超過了單聲資源,對話擴展資源遠遠超過了對話收縮資源。對話擴展資源中,信息、觀點和態(tài)度被大量歸屬于外部聲音(表1)。由此可見,《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對MH370事件的報道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對不同觀點的包容和尊重,打開了不同聲音之間協(xié)商對話的空間。這與突發(fā)事件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有很大關系。人們對MH370的失聯存在很多疑惑,除了確定飛機已經失聯,其他信息幾乎都無法確定,關于飛機去向、失聯原因等一系列問題的猜想不斷出現,報道者無法也不可能獨斷專行使用大量的單聲或者對話收縮資源去壓制、挑戰(zhàn)某些聲音和觀點,他們只能打開對話空間,允許不同聲音和觀點的對話協(xié)商。

      表1 《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新聞報道中的介入資源分布

      進一步對比分析發(fā)現,《中國日報》的單聲資源使用頻率(31.31%)高于《紐約時報》(23.22%)。從話語內容看,《中國日報》主要使用單聲資源報道了事件信息“Malaysia Airlines released its first statement on its website about five hours after Flight MH370 lost contact with traffic control at 2:40 am”,以及中國采取的搜救行動“Coastguard vessel China Coastguard 3411 has been engaged in search and rescue in waters around the suspected crash site since Sunday afternoon”,“China is using 10 satellites to help in the search for debris”。除了使用單聲資源進行事件信息報道外,《紐約時報》還表達了態(tài)度評價意義,單聲態(tài)度所占比例遠遠高出《中國日報》。由此可見,《中國日報》使用單聲資源強調中國在飛機搜救中發(fā)揮的積極作用以及做出的努力,增進公眾對中國政府的信任,而《紐約時報》在使用多聲資源打開對話空間的同時使用單聲資源明確表達了態(tài)度評價意義。

      相對于《紐約時報》,《中國日報》的多聲資源使用更具極端性,對話擴展資源與對話收縮資源的比率為13.7∶1,對話收縮資源僅使用了否認資源,沒有使用公告資源,對話擴展資源中歸屬和接納資源的比率為67.5∶1。這表明《中國日報》多聲資源的使用較為單一,多用歸屬資源借用外部聲音進行報道;而《紐約時報》的多聲資源使用比較豐富,報道者利用各種多聲資源進行對話空間的調節(jié),實現報道目的。從否認資源看,《紐約時報》比《中國日報》的對話壓制程度高,較大程度地關閉了對話空間,壓制了不同觀點,增加了挑戰(zhàn)觀點所要付出的人際代價。從公告資源看,《紐約時報》主要使用背書資源(endorse)把外部意見說成是正確的、有效的。從歸屬資源看,《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使用大量承認資源(acknowledge)通過“say、tell、report和according to”等表達外部聲音。這屬于中性歸屬,沒有公開表明報道者對相關命題的觀點和態(tài)度,符合新聞報道客觀性的要求。MH370失聯事件的性質決定了記者不可能親臨現場或者找到目擊者了解事件的發(fā)生過程,而只能依靠“他者”挖掘事件報道的信息和線索,歸屬資源的大量使用成為突發(fā)事件新聞報道中重要的介入手段和策略。涉事方、調查搜救方、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媒體、失聯者親屬等各方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發(fā)聲,各方觀點或一致或矛盾或同意或反對,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多聲的協(xié)商或斗爭。例1使用歸屬資源,借用專家和官員的聲音對飛機失聯原因和墜落地點進行了推測,一方認為飛機可能半空解體或者失去控制墜入海中,另一方認為飛機被劫持、信號被人為關閉的可能性很大,飛機可能已經在某個地方著陸,乘客可能暫時是安全的,但也不否認飛機因電路系統(tǒng)故障而墜入海中的可能性。雙方聲音既有某種程度的贊同,又有一定的對立。作者通過這種聲音的贊同和對立為讀者構建了對話空間,允許多種聲音的介入和協(xié)商。

      例1 Zhao suggested that the aircraft might have broken up in mid-air,or a loss of control may have sent it plunging it the ocean intact…

      A senior official from a Chinese airline,who declined to be identified,offered contrasting scenarios. “I think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fight was hijacked and the signal was turned off manually is also quite high.It may have landed somewhere not far from where the signal was lost and the passengers may be safe temporarily.” he said.“But the pessimistic point of view,even though we hope it didn't happen,is that an electrical system malfunctioned and suddenly cut off all the power,leading the plane to crash into the ocean.” (FromChinaDailyThe search for flight 370 goes on)

      此外,《紐約時報》還使用接納資源表達了內部聲音,表明某種觀點僅是其中一種觀點。如例2所示,報道者通過“can”說明一定的天氣條件甚至是鳥群也可能偶爾被錯認為是飛機的雷達光點,這只是諸多觀點中的一種,報道者承認并接受其他人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這反映了報道者愿意與讀者進行協(xié)商,避免觀點的絕對化。

      例2 Certain weather conditions,and even flocks of birds,can occasionally cause radar blips that may be mistaken for aircraft. (FromTheNewYorkTimes Signals on radar puzzle officials in hunt for jet)

      4 態(tài)度-介入互動特征分析

      《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進行了大量的事件信息報道和調查搜索行動報道,這符合新聞報道的本質要求,符合公眾對事件信息的迫切需求。除此之外,報道還傳達了態(tài)度評價。態(tài)度評價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正是這種主觀性使它比單純陳述事實更深刻,也更能影響受眾,從而達到新聞傳播的目的”[10]。以下把態(tài)度系統(tǒng)和介入系統(tǒng)結合起來,分析兩者的互動產生的意義潛勢。

      表2 《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新聞報道中的態(tài)度和介入資源分布

      從表2可見,《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報道中態(tài)度意義主要通過多聲資源表達,尤其是開放性的歸屬資源。態(tài)度意義通過外部聲音表達,既表明了態(tài)度又避免承擔責任和風險,尤其是在突發(fā)事件這樣敏感事件的報道中,報道者表現得更加謹慎。不僅如此,報道者還利用對外部聲音來源的調控突出意欲傳達的聲音。分析發(fā)現,雖然《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中歸屬資源最主要的聲音來源是馬來西亞方面,但從態(tài)度資源的聲音歸屬看,《中國日報》最為關注專家學者的態(tài)度,而《紐約時報》更為關注調查搜救方的態(tài)度。《中國日報》借用專家學者的聲音表達了對馬來西亞方面行為的否定判斷以及對搜救任務的否定鑒賞,如例3、4所示?!都~約時報》通過調查搜救方的聲音,表達了對安全問題的擔憂以及對調查搜索工作的評價,如例5、6所示。

      例3 “But the key point is that Malaysians must release all the information they have in a timely manner,or other countries' searches will be a waste of time,” he said. (FromChinaDailyCountries'need to share information')

      例4 Wu Peixin,an aviation expert in Beijing,said the search for the plane will be time-consuming. (FromChinaDailyLast contacts recalled as search ramps)

      例5 Ronald K. Noble,the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or Interpol,said,“It is clearly of great concern that any passenger was able to board an international flight using a stolen passport listed in Interpol's databases.” (FromTheNewYorkTimes Search for jet compounds the mystery)

      例6 But a spokesman for the United States Seventh Fleet,which has sent two warships to assist in the search,said the Malaysian rescue team was doing a “terrific job of organizing” the effort. (FromTheNewYorkTimes False leads set back search for Malaysian jet)

      報道者通過歸屬資源表達態(tài)度較大程度地打開了態(tài)度協(xié)商的空間,承認不同態(tài)度和觀點的存在,態(tài)度表達間接委婉。與之相比,單聲和對話收縮資源則關閉或者限制了其他態(tài)度存在的空間,報道者的態(tài)度表達較為直接。比較發(fā)現,《紐約時報》超過三分之一(39.13%)的態(tài)度意義是通過單聲資源和對話壓縮資源實現的,比《中國日報》中的態(tài)度表達(27.08%)更加直接。報道者要么直接明確表達態(tài)度“Experts and aviation industry were puzzled by the length of time MH370 has been missing”,要么通過壓制其他聲音表明態(tài)度。例7中,報道者通過“though”把一種期待投射到讀者身上:馬來西亞和中國關系友好,馬方不會受到中方的指責,但是,接下來報道者轉而強調了馬方受到中方越來越多的批評。

      例7 Though Malaysia generally has good relations with China,the home country of most of the passengers on the missing plane,the confusion and crossed signals are drawing increasing criticism from there.(FromTheNewYorkTimes Signals on radar puzzle officials in hunt for jet)

      在態(tài)度類型上,《中國日報》報道中單聲資源主要實現情感意義,而《紐約時報》主要實現鑒賞和判斷意義。情感將情感主體“人”前景化,判斷將焦點聚焦在被評價者身上,鑒賞把被評價對象這一焦點轉化到“物”。陳曉燕認為“從情感到評判再到鑒賞,語言的主觀化、個人化程度不斷降低,而客觀化程度呈遞增趨勢”[11]41。這表明《中國日報》報道中個人主觀化情感表達比較直接,而《紐約時報》則策略性地減少態(tài)度表達的主觀性,使用貌似客觀的語言資源表達態(tài)度評價意義,更容易實現新聞報道的目的。

      5 結 語

      本文從評價理論視角,對《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關于MH370失聯事件的報道進行了介入策略分析,研究發(fā)現兩大報紙都使用了大量的對話擴展資源,尤其是歸屬資源,打開不同聲音、觀點和態(tài)度協(xié)商的空間。這與突發(fā)事件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有很大關系。態(tài)度和觀點通過外部聲音表達可以避免或減少承擔的責任和風險。從差異性看,《中國日報》報道中介入資源使用較為單一,態(tài)度表達總體上比較含蓄,個人情感表達相對直接;而《紐約時報》報道中介入資源使用比較豐富,態(tài)度表達直接且具有一定策略性。

      無論是運用介入資源打開或是關閉對話空間,或是進行對話空間的收放調節(jié),報道者的目的都是利用各種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讀者,引導讀者接受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因此,在對突發(fā)事件進行英文新聞報道時,報道者可以適當借鑒西方媒體的報道策略,采用讀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利用好評價資源的互動和組合,更好地發(fā)揮媒體在突發(fā)事件報道中的作用。

      [1]謝耘耕,曹慎慎,王婷.突發(fā)事件報道[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2

      [2]Bednarek M,Caple H.Value added:Language,image and news values [J].Discourse,Context & Media,2012(1):103-113

      [3]王振華.硬新聞的態(tài)度研究:評價系統(tǒng)應用研究之二[J].外國語,2004(5):31-36

      [4]馬偉林.災難性事件報道中的評價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124-129

      [5]陳曉燕,王彥.英漢社論語篇評價系統(tǒng)對比分析之二:介入資源[J].山東外語教學,2010(6):20-27

      [6]趙民.關于同一事件的英語社論的結尾對比分析:介入系統(tǒng)視角[J].當代外語研究,2015(4):23-28

      [7]賴彥,辛斌.英語新聞語篇互文修辭功能分析:從評價理論的視角[J].當代修辭學,2012(3):25-32

      [8]Martin J R,White P R 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35

      [9]White P R R.An Introduction Tour through Appraisal Theory [EB/OL].[2017-01-08].http://www.grammatics.com/appraisal/appraisaloutline/unframed/apprais aloutline.htm

      [10]張敬源,賈培培.新聞語篇中投射模式的研究[J].現代外語,2014(2):179-188

      [11]陳曉燕.英漢社論語篇態(tài)度資源對比分析[J].外國語,2007(3):39-46

      (責任編輯: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4.010

      2017-02-0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多聲的協(xié)商:突發(fā)事件中外媒體新聞報道對比研究”(14YJC740039);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英漢新聞語篇多聲意義構建對比研究”(2013SJD74001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評價理論視角下中外媒體報道中新聞價值的語篇構建”(30916013110);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英漢新聞語篇評價意義的動態(tài)語篇發(fā)生研究”(30920140132027)。

      李君(1982-),女,山東高唐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

      H030

      A

      1673-2006(2017)04-0032-04

      猜你喜歡
      中國日報突發(fā)事件觀點
      三年變化,看消博會越來越“火”
      人民周刊(2023年8期)2023-05-31 23:27:55
      漫畫
      領導文萃(2021年16期)2021-11-05 17:52:20
      觀點
      突發(fā)事件的輿論引導
      清朝三起突發(fā)事件的處置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2
      業(yè)內觀點
      營銷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04
      新銳觀點
      清風(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漢語流行詞匯英譯問題探究——兼談《中國日報》網站流行詞匯英譯問題
      語言與翻譯(2014年3期)2014-07-12 10:32:02
      突發(fā)事件
      小說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3:40
      觀點參考
      上饶县| 射洪县| 乌鲁木齐市| 安溪县| 蒙阴县| 定日县| 松潘县| 达孜县| 贺州市| 永康市| 年辖:市辖区| 交口县| 凤城市| 垣曲县| 海阳市| 阿坝县| 巴青县| 厦门市| 尼勒克县| 辽宁省| 沙湾县| 奉化市| 库车县| 成安县| 贵定县| 南平市| 专栏| 军事| 平阴县| 洪湖市| 康乐县| 仙桃市| 罗田县| 祁门县| 翁源县| 浦东新区| 开原市| 青阳县| 六枝特区| 四会市| 沐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