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燾
孫紹振先生是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和語文教育家,每年會被各地邀請做數(shù)十場講座。他的講座極具幽默感,尤其是開場白,能很快調(diào)動聽眾的情緒,在一瞬間就能拉近與聽眾的心理距離,讓聽眾輕松愉悅地接受深奧的理論。這給我們語文教師以深刻的啟發(fā)。
孫先生在東南大學(xué)的一次演講,開場白是這樣的:
“我本來是想站著講的,為什么呢?我看見后面有那么多同學(xué)是站著的,我坐著,對他們好像是不太公平。但是呢,我不得不坐下,因為這個麥克風(fēng)太矮,逼得我老是躬著腰。你們直著身子,而我卻卑躬屈膝,(笑聲)同樣不公平。那么,請后面的同學(xué)同情我一下,允許我坐下來講。(掌聲)鼓掌,就是鼓勵,那就坐下來,倚老賣老。還好,沒有以老壓小。(笑聲)
這個開場白贏得了聽眾兩次笑聲、一次掌聲,為正常講座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后來,孫先生用獨到的方法解讀《背影》《荷塘月色》《塞下曲》等經(jīng)典文本,把全場的語文老師帶到文本的深處,老師們還沉浸在理解文本的思維激蕩之中,孫先生又說:“語文老師的文本解讀能力不過關(guān),源于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不過關(guān),師范大學(xué)的教授不過關(guān),源于綜合性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不過關(guān)。在我看來,百分之九十五的大學(xué)教授面對經(jīng)典的文本無話可說,幸虧還有百分之五的教授,對文本的奧秘能夠講出一些話來,比如說鄙人?!闭f完,用他那睿智的眼神盯著聽眾,嘴角微微上揚。頃刻間老師們被他那“自信、自負、自鳴得意”的神情深深的打動了。
在上海演講,孫先生第二天下午才到會場,就以道歉的方式做開場白,“來了以后就非常惶恐,因為我老家在上海,其實我前天下午就到了,為什么今天才到會場呢?因為昨天我要面對親情,友情?!闭f到這里,本已經(jīng)交代完,孫先生顯然覺得這樣的開場白太蒼白、太無趣;于是他停頓了兩秒鐘,接著又說“當(dāng)然,還有比友情更多一點的情”聽到這句話,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笑出聲來。孫先生接著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家手里都有一本我的書《經(jīng)典小說解讀》,扉頁上的照片啊,是十多年前在臺灣拍的,那時我還不到七十歲,風(fēng)華正茂啊,現(xiàn)在已經(jīng)八十歲了,大家發(fā)現(xiàn)本人和照片不一樣,就是一個老頭子,害怕大家失望,所以昨天沒敢來!”說完后,孫先生的臉已經(jīng)是一朵盛開的鮮花,合不攏嘴地大笑起來。這樣的開場白以后,大家的精神立刻抖擻起來,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演講亦是如此。
成功的演講要有輕松、愉悅、自如的現(xiàn)場感,如是才能調(diào)動聽眾的情緒,以引起情感共鳴。孫紹振先生在演講中的幽默就是成功演講的絕妙實踐。
(金衛(wèi)東摘自《教師博覽》2017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