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豪+張如倩+嚴思琪+楊傲冰+陸晨旭
近年來,隨著大學體制的不斷完善,教育背景不斷深化,一些針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自發(fā)培訓和輔導正在逐步地興起。相比于老師的規(guī)范化教學,朋輩計劃的教學更加廣泛且具有針對性。但是在計劃的實施途中,很多無法察覺的問題會暴露出來。本文將采取問卷調查與采訪的形式,從幫助者、被幫助者以及輔導員的角度出發(fā),分析管理學院學長會朋輩計劃實施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不足,在聯(lián)系方式、任務跟進和課堂反饋方面提出新的突破,完善朋輩計劃制度,使朋輩計劃發(fā)揮出對被幫扶者積極的作用。
朋輩計劃專業(yè)輔導
一、研究背景
(一)朋輩計劃的概念
朋輩教育制度是為了充分發(fā)揮大學生伙伴的作用,引導伙伴盡自己所能給對方精神上的鼓勵和學習上的幫助所提出來的互幫互助的小組活動。該活動方式能夠及時讓彼此進行生活、思想上的交流和溝通,充分體驗身邊伙伴的關愛,能夠更加勤奮地學習,快樂地生活,順利地就業(yè),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的學生交往方式。
(二)朋輩計劃的意義
開展朋輩計劃,有利于提高被幫扶者的素質,形成良好的大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通過開展有針對性、個性化、平民化的教育工作,讓優(yōu)秀學生成為其他學生的支柱。同時,朋輩計劃減少了教師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負擔,成為學生與老師間的溝通橋梁。朋輩計劃的發(fā)展必將使學生管理工作不斷的晚上。
二、研究過程
(一)研究對象
上海商學院管理學院參與朋輩計劃的相關人員。
幫助者:管理學院大一至大二一、二等獎學金獲得者——“小老師”,各幫助者的輔導員老師。
被幫助者:管理學院中掛科三門或三門以上的學生——“后進生”。
(二)研究過程
1.上課統(tǒng)計
朋輩計劃中每周有四次專門為后進生設立的補課,由小老師為他們進行輔導。收集每次上課的考勤表,查看后進生的出勤率;觀察小老師的著裝,精神狀態(tài),注意小老師是否備課,有無習題的準備;對課堂氣氛進行評估,小老師與后進生之間是否有良好的互動。
2.問卷調查
通過對所有參加朋輩計劃的后進生和部分掛科兩門以下的管理學院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找出后進生內心中的朋輩計劃與實際操作之間的不同以及他們是否主動愿意參加朋輩計劃。
3.實地采訪
在朋輩計劃輔導期間,對兩位后進生進行對上課質量,反饋效果等方面進行采訪,了解后進生對朋輩計劃的真實想法,發(fā)現(xiàn)朋輩計劃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三、存在的問題研究
(一)小老師角度
雖然小老師是由我們獎學金獲得者來擔任,但是由于缺少授課經驗,很多小老師都是第一次上臺進行教學,所以小老師的臨場反應能力欠佳,往往照本宣科或者以講解書后習題為主。作為一名針對后進生的小老師,應該在展現(xiàn)出自己同為學生的親和力和感染力,與學生之間產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形成和諧的氛圍。實際情況卻與之相反,小老師沒有能力將自己已學會的知識通過上課的形式展現(xiàn)給后進生們。
(二)后進生角度
學長會從上一屆的朋輩計劃中吸取經驗并與輔導員進行溝通后,明確了朋輩計劃正式從一種非強制性的機制轉變?yōu)楹筮M生必須強制參加的機制,每周開設四次培訓班,分別針對四門掛科率最高的科目(高數(shù)、西方經濟學、概率論、計算機)。課上也會有還專門負責簽到的同學負責考勤和反饋。作為朋輩計劃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也是整個朋輩計劃的服務對象,后進生的出勤率是衡量學長會工作開展的是否順利的重要指標。而通過統(tǒng)計研究發(fā)現(xiàn),后進生出勤率存在一些規(guī)律和有趣的方面。
以高數(shù)輔導為例,根據(jù)管理學院學長會朋輩教學計劃我們得知,本屆共參與高數(shù)輔導的后進生為42人,平均每周真實參加高數(shù)輔導人數(shù)在29人,每周考勤人數(shù)如圖1所示,出勤率約為69%。值得注意的是,后進生的出勤率存在周期性,一周出勤率高,下一周的出勤率則就會變低。如此循環(huán)往復持續(xù)了八周。為了了解該情況的發(fā)生,我們對參加輔導的同學進行了隨機的采訪。通過采訪后得知,出現(xiàn)該問題的原因只要有兩部分:一個原因是因為部分大二的后進生因為習慣了上一屆自由的、非強制性的教學模式,自身也對朋輩計劃有些抵觸情緒,所以本來打算參加第一次就不在參加,但是由于學長會會進行課堂記錄并將出勤率反饋給輔導員,輔導員就會根據(jù)出勤表聯(lián)系那些缺席未來上課的同學,并且要求他們參加下一次的輔導之中;另外一個是因為部分后進生的輔導時間正好與學校重修、公共選修課(晚課)時間沖突,導致他們只能選擇學校的重修課程而放棄。
從這點不難看出,在后進生當中,存在著許多愛鉆空子,只要一有機會就想方設法想要逃課的學生,但是由于輔導員的存在,導致有些學生被迫,及其不情愿的來參加輔導,可想而知他們的積極性是很低下的。后進生的積極性底下就導致了工作無法順利開展,朋輩計劃也失去了其本來應該有的作用。如何讓后進生們能夠自愿,情愿地參加輔導成了我們急需解決的一個巨大的難題。
(三)朋輩計劃本身角度
從對后進生的采訪我們已經了解到輔導開課的時間和內容方面存在著一些弊端。首先,朋輩計劃每周開課時間是周一至周四下午四點至六點兩個小時,而幾乎所有的大一大二年紀的學生在那個時間段都在上公共選修課,因此有一定的幾率公共選修課和輔導時間上會發(fā)生沖突,使得出勤率下降;在課程內容方面,只開設了四門課程,并不能全面地覆蓋到所有學生掛科的科目,導致有些學生碰到一些沒有輔導的課程有點無從下手,類似于運籌學,線性代數(shù)這類的課程就只能依靠自己。朋輩計劃迫切需要加快課程跟新的速度,調整課時和后進生名單,確保真正意義上的為后進生能夠提高成績而開展朋輩計劃。
四、解決方法的探索
(一)對于各個方面的優(yōu)化與改進
為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朋輩計劃在大學生之中的地位,認清學生輔導對后進生的重視程度,我們小組對部分管理學院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形式分為發(fā)放網絡調查問卷。經過統(tǒng)計之后,最終我們收到了204份調查問卷。在204份問卷調查中,135人曾參加或接觸過學長會的工作,69人未參加且未接觸過學長會的工作;對學長會推行的朋輩計劃,70.5%的人持支持看法,29.5%的人持反對意見;在關于朋輩計劃的實施對掛科學生有無影響這一問題上,大部分參與調查者認為具有影響甚至影響很大,少部分人認為意義不大或無意義(如圖2)。
1.小老師的改革
我們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基礎信息的同時,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半以上的參與調查者認為應該改進小老師的授課方式、注重講課時間的靈活性和使課程安排具有多樣性的觀點,三分之一的人也贊成改進小老師的選拔標準的說法,另外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參與者建議增強課堂的互動效果。
2.對于開展方式的變化
針對目前的朋輩計劃中做得較好的方面,高達57%的參與者認為注重總結掛科學生前后的成績變化是學長會開展朋輩計劃中做得比較好的一點,另外也有接近一半的人認為在朋輩計劃中小老師能與聽課學生保持良好互動和所開課程具有連貫性也是做得比較好的兩點,另有少部分人覺得朋輩計劃的開展能夠提高掛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對于輔導員的要求
按照目前的情況分析,輔導員起了一個監(jiān)督學生,激勵學生的一個重要的作用,但就上課情況而言,輔導員應更加注重對后進生的關懷,轉變態(tài)度,由學長會成員反饋給輔導員轉變?yōu)檩o導員主動關心后進生,提前提醒后進生應該參與哪些活動,學長會能夠為他們提供哪些福利,要讓后進生消除對朋輩計劃的反感之情,轉而熱愛朋輩計劃。完成本來應該完成的任務。
(二)采取特殊的方法與獎勵機制
除了一些在朋輩計劃中對步驟的優(yōu)化和改革之外,我們應該額外開展一些活動來加強如今對后進生的約束:
1.召開后進生家長會。在朋輩計劃進行到中期的時候,我們可以找尋出那些積極性較差,經常無故缺席的后進生,通過輔導員與其家長聯(lián)系,開展一次線上或者線下的家長會。通過家長的手段來加強對學生的約束能力。
2.采取獎勵機制。對那些上課表現(xiàn)良好,與小老師之間能夠形成互動,最后成立能夠順利通過的后進生,學長會應該對他們進行獎勵,包括給予獎狀、發(fā)放證書等,讓后進生們意識到朋輩計劃的真正意義和對他們的好處,使學生們能夠用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朋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