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HERE指示構式與動詞關聯(lián)度的實證性研究

      2017-06-27 08:08:24張靖宇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7年3期
      關鍵詞:構式客體關聯(lián)

      張靖宇

      (揚州市職業(yè)大學,江蘇揚州225009)

      HERE指示構式與動詞關聯(lián)度的實證性研究

      張靖宇

      (揚州市職業(yè)大學,江蘇揚州225009)

      基于構式搭配分析法的實證性研究顯示,共有29個動詞出現(xiàn)在Here指示構式內,且這些動詞在數(shù)量、分布以及與構式的關聯(lián)強度等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這種差異源于動詞與構式在語義上存在不同的兼容度。研究發(fā)現(xiàn),受Here指示構式的語義限制,完成性動詞與構式融合時,需要消減有界性,從而臨時獲得非完成性概念。同時,動詞與構式的關聯(lián)強度還受制于其表征事件之間的關系類型。表征Here指示構式事件子類的動詞與構式的兼容度最高。與構式事件構成前提關系的動詞亦可與構式形成較高的兼容性。而只能在有限條件下與構式事件相關聯(lián)的動詞表現(xiàn)出較低的兼容性。

      Here指示構式;動詞;語義關聯(lián)度;兼容性

      引 言

      Here指示構式是指示詞Here位于句首,并與動詞、名詞或代詞復合而成的規(guī)約性結構。Lackoff[1]468-484在討論There構式時,曾零星談及Here指示構式,以區(qū)分There構式存在性子類和指示性子類。但是,他未對Here指示構式進行獨立研究。國內外學者多從詞匯層面研究Here的空間指示性。文旭、熊榮敏[2]通過認知參照點討論了空間指示的模糊性問題。吳一安[3]撰文討論了空間指示語的主觀性特征?;诮浑H語境,鄭道俊[4]對空間指示詞進行分類、解釋。徐學平、周榕[5]通過實證研究指出,空間指示語的使用依賴于認知主體的主觀心理構建,而不是物理空間距離。此外,劉宇紅[6]、冉永平[7]、薛恩奎[8]也分別在各自的文章中談及Here的空間指示功能。然而,這些研究未能涉及構式層面Here與動詞的搭配情況,亦未能解釋指示含義對動詞選擇的影響。因此,本文將使用Greis和Stefanowish[9-10]構式搭配方法對Here指示構式進行語料分析,并通過認知語法相關理論對該構式與動詞的關聯(lián)性及其動因進行分析。

      一、 Here指示構式與動詞的關聯(lián)強度

      Here指示構式涉及兩種形態(tài),一種為Here+V+N結構(下文簡稱Here名詞結構),另一種是Here+Pron+V結構(下文簡稱Here代詞結構)。例(1a)使用名詞性成分a bus,因此,在句法上,該成分位于動詞comes右側;而例(1b)使用代詞we,并將其置于動詞go的左側。下文將對這兩種形態(tài)中動詞的使用情況進行描述和分類。

      (1)a.Here comes a bus. b.Here we go.

      (一)關聯(lián)強度統(tǒng)計

      本文以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CA)為語料來源,分別以檢索式[.Here [v] [n]]和[.Here I/we/you/she/he/they/it/one [v].]進行相關構式的信息檢索。在前一檢索式中,指示詞Here 左側加入點號“.”,以搜索以here為句首的例句,從而排除以here標記地點狀語的不合格例句。同理,后一檢索式在首末位加入點號可以提高檢索精確度。手工篩選檢索結果,最終確定了6 473個Here指示構式,其中Here名詞結構5 632個,Here代詞結構841個。統(tǒng)計顯示,共計32個準入動詞出現(xiàn)在Here指示構式的兩個子結構中。

      為確定各準入動詞與Here指示構式的相關程度,本文使用軟件Coll.analysis R Version 3.2.3,并采用Stefanowitsch和Gries[9]209-243提出的共現(xiàn)詞素分析法分析相關數(shù)據(jù)。該方法要求統(tǒng)計共現(xiàn)詞素在目標構式中的出現(xiàn)頻數(shù)、該詞素在語料庫所有構式中出現(xiàn)的總頻數(shù)、目標構式在語料庫中的出現(xiàn)總頻數(shù)以及語料庫中的動詞頻數(shù)。然后,將上述數(shù)據(jù)輸入軟件,進行對數(shù)似然比檢驗,以計算動詞與構式關聯(lián)強度。

      數(shù)據(jù)顯示,Here名詞結構共出現(xiàn)準入動詞29個,其中21個動詞與構式存在吸引關系,8個動詞與構式存在排斥關系。其中,吸引強度最高的5個動詞為be、come、lie、reside 和stand,而排斥程度最高的5個動詞為have、go、take、end和range。同時,共有10個動詞出現(xiàn)在Here代詞結構中,與該結構存在吸引關系的動詞有8個,其中go、be和come這3個動詞吸引強度最高,而動詞work和read與結構相排斥。

      (二)動詞分布

      由于不同動詞與Here指示構式的關聯(lián)強度大相徑庭,為方便分析,本文對該構式所有準入動詞進行分類。參考Levin[11]和田臻等[12-13]對動詞的切分標準,我們根據(jù)語義類型差異,將Here指示構式準入動詞歸類如下(見表1)。

      表1 Here指示構式動詞語義類型

      我們分別統(tǒng)計Here名詞結構和代詞結構與各類別動詞的關聯(lián)強度,并按強度差異將與目標構式呈吸引關系的動詞由強到弱進行排列。同時,與目標構式呈排斥關系的動詞則按關聯(lián)強度由弱到強排列。這是因為,動詞與構式排斥性關聯(lián)強度越低,它與構式的吸引性關聯(lián)越強。相關數(shù)據(jù)見表2。

      表2 Here指示構式與動詞關聯(lián)強度

      表2顯示,共有5類動詞同時與Here指示構式的2個子結構呈現(xiàn)出吸引關系。其中,存在動詞、運動趨向動詞和姿態(tài)動詞是關聯(lián)強度最高的3個類別,而居住動詞和狀態(tài)變化動詞都排序較低。此外,Here名詞結構和Here代詞結構存在明顯差異。前者與存在動詞be關聯(lián)強度最顯著,而后者卻與運動趨向動詞come和go的關聯(lián)強度最高。

      二、動詞兼容度的闡釋

      在同一結構中,為何不同類型準入動詞的關聯(lián)強度存在差異?下文將從Here指示構式語義以及動詞與構式義的關系兩個方面展開討論。

      (一) Here指示構式的存在義和指示義

      構式主義認為句法和語義不可分,任何語法形式本身都是有意義的[14]86-97。Langacker[15-16]指出,通過象征關系配對的形式和意義復合結構構成一個象征單位,即構式。雖然Goldberg[17-18]、Langacker[19]、Taylor[20]以及Croft和Cruse[21]等學者對構式的形式層面界定有所差異,但他們普遍認同構式自身有意義。

      Langacker[15]486-470指出,there構式有兩個類別,即存在構式和指示構式,后者可以用指示詞here替換there,如例(2)。他認為指示構式表征的是一個事件(event)或者事體(thing)相對于說話人所在的位置或地點。因此,Here指示構式的中心語義可作如下解釋:被表征的客體位于距說話人較近的地點。換言之,該構式是對客體與地點關系的概念化,其中包含兩個核心語義內容,即客體存在性和范圍指示性。

      (2)a.There′s Harry with our pizza! b.Here′s Harry with our pizza!

      首先討論Here構式語義中的客體存在性。Goldberg提出情景編碼假設,以此解釋構式中心意義的來源。她認為,構式把與人類經驗有關的基本事件類型編碼為該構式的中心意義[17]38。Langacker[19]161指出,構式意義包含概念內容(conceptual content)和識解方式(construe),而概念內容源于認知主體在體驗過程中形成的認知域(cognitive domain)。認知主體對客體圖式化加工后,形成了固化的概念結構。這些概念結構構成了形形色色的認知域。反復出現(xiàn)的對象更有利于概念內容的固化(entrenchment)。由此可見,認知主義學者普遍認可體驗對象在概念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Here指示構式表征地點與事體之間的關系,而動詞則表征該關系的類型。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統(tǒng)計該構式中動詞出現(xiàn)的頻數(shù),以確定何種關系場景為構式原型性用法。需要指出的是,動詞出現(xiàn)頻數(shù)并不必然和構式—動詞關聯(lián)強度成正比。這是因為動詞在語料庫中的出現(xiàn)頻率具有差異。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系動詞be的使用頻率最高,累計5 746次(見表3),其中Here名詞構式使用了5 422次,代詞構式中用了324次(見表4)。由于COCA語料庫使用權限的限制,我們檢索here指示構式中至少出現(xiàn)2次名詞實例,共獲得有效實例701個,通過比較該名詞與Here的關系,以確定be動詞在結構中的意義。陳嘉映[22]33指出,be通常區(qū)分出4種意義,即存在、等同、類屬和本體—屬性關系。等同和類屬語義要求be動詞關聯(lián)兩個事體。本體—屬性關系則要求其關聯(lián)的是事體和一個關系述義(relational predictation),而這個關系述義可以是一個復合概念域,也可以是基礎概念域(basic domain),如空間。存在語義只凸顯了事體位于時空中,但不凸顯該時空本身。逐一審查實例,我們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be動詞都表示存在語義,如例(3a)所示。該表達式意在表達“第五個問題存在”。我們不否認存在例(3b)這樣表示等同語義的be動詞出現(xiàn)在here構式中,但這種用法的頻度遠低于存在語義用法。因此,本文認為,here構式的中心語義表示持續(xù)性的存在關系。

      (3)a.Here is question No.5. b.Here is New York.

      表3 Here指示構式動詞使用情況

      表4 Here+pron+V 結構動詞使用情況

      Lackoff和Johnson[23]498-499認為構式的語義單位應包括對概念內容進行加工的認知機制。本質上而言,這種認知機制與上文言及的識解方式意思相似。在Here指示構式中,指稱詞here充分體現(xiàn)了認知主體在場景表征中的主觀識解操作。主觀識解概念[15]469反映了概念化主體與概念化客體之間的不對稱性。在概念化活動中,認知主體將客體置于其注意力范圍內的焦點區(qū)域。此時,認知主體的主觀化程度最高,客體的客觀化程度最高,主體對客體實現(xiàn)了客觀識解,而認知主體和其所在的認知場景則被主觀識解。Here指示構式表征客體存在狀態(tài)。因此,該客體和其狀態(tài)都位于認知主體注意力范圍的焦點區(qū)域,被客觀識解。然而,認知主體所處的認知場景,即言語事件中的所有話段、參與者(言者和聽者)及其互動、言談時間和即時物理語境等[24]27,并沒有相應被最大化主觀識解。此時,會話行為所處的即時物理語境也被置于注意力焦點區(qū)域,被客觀識解。此外,here所指涉的物理區(qū)域還包含了在場的認知主體,雖然他沒有進入焦點區(qū)域從而未被認知凸顯,但因其已經進入了注意力范圍,故被部分客觀化。例(4a)表征了一輛巴士到來的場景。如圖1所示,認知主體的注意力焦點區(qū)域內包含了巴士(B)、巴士的行為狀態(tài)(→)以及認知主體所在的物理位置(L),而在非焦點區(qū)域內包含了其他百科全書式信息(E)和認知主體被客觀化的部分(S′)。例(4b)雖然表征同一場景,但在注意力焦點區(qū)域只有巴士(B)、巴士的行為狀態(tài)(→),而非焦點區(qū)域沒有被客觀化的認知主體(見圖2)。由于部分認知場景被客觀識解,這導致認知主體與物理地點的關系被凸顯,進而凸顯了兩者之間的指示關系。因為認知主體與物理地點間的物理距離具有臨近性,甚至主體就在該物理范圍之內,因此在句法層面使用指示詞here。

      (4)a.Here comes a bus. b.A bus is coming.

      圖1 Here名詞構式概念框架圖

      圖2 進行體態(tài)概念框架圖

      綜上所述,Here指示構式既凸顯了特定客體的持續(xù)性存在狀態(tài),又凸顯了該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臨近關系。

      (二)動詞與構式的語義關系

      Here指示構式具有獨立語義,它與準入動詞的語義互動整合,產生表達式,以表征客觀場景。表1、表2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可被Here指示構式接納的動詞數(shù)量有限,且不同類型動詞與構式的兼容性也有差別。這種差異直觀體現(xiàn)在動詞與構式關聯(lián)強度上。田臻等[13]834指出:吸引關系下,動詞和構式關聯(lián)度越高,語義兼容性越高;排斥關系下,兩者關聯(lián)度越低,語義兼容度越低。下文將討論動詞與Here構式兼容有差別的原因,并分析關聯(lián)性差異的依據(jù)。

      首先,根據(jù)Langacker對時間性關系(process)的切分標準,Here構式中的11類準入動詞可以被切分為非完成性動詞(imperfective verb)和完成性動詞(perfective verb)。前者包括存在、領屬關系、居住、姿態(tài)、方式等動詞類別,它們表征在時間中不發(fā)生變化的過程;后者則包括運動趨向、運動關系、生長、隱現(xiàn)、行事和心理狀態(tài)等動詞類別,它們表征的動作隨時間推移而變化。由于Here指示構式的中心語義凸顯存在關系,所以該構式表征非完成性行為事件。因此,準入動詞中的非完成性動詞與其語義匹配,更容易被接受,而完成性動詞與其存在語義沖突。表2中的數(shù)據(jù)也印證了此觀點。與構式呈吸引關系的動詞類別大多屬于非完成性動詞,而與其排斥的多為完成性動詞。

      完成性動詞要與構式融合,就必須去完成性,以兼容構式語義。Langacker[15]25指出,在現(xiàn)在時態(tài)中,完成性動詞可以轉變語義,將該動作表征為在一段時間周期內重復出現(xiàn)的慣常行為,從而轉變?yōu)橐粋€非完成性動詞。這種情況下,它可以與頻度副詞搭配,起到強調動作周期性的效果。如例(5a)所示,everyday強調上學是每天都進行的重復性行為。但在Here指示構式中,everyday、repeatedly這樣的頻度副詞是不被接受的,如例(5b)所示。由此,該種解釋可以被排除。另一種去完成化的方式是搭配進行體標記詞。從一個內部視角去審視完成性動詞,使其獲得非完成性解讀[16]209。但事實上,該結構也無法接受進行體標記詞,如例(5c)所示。本文認為,除了上述兩種去完成性的方式外,還存在第三種方式,即構式對動詞的語義壓制。Michaelis[25]指出如果詞項和句法結構在語義上存在沖突,詞項需要調節(jié)語義以適應結構。Here構式對完成性動詞進行了語義壓制,將無界性(unbounded)、非完成性語義施加于動詞上,促使認知主體從動作內部視角進行觀察,實現(xiàn)非完成性語義轉變,從而匹配構式。這也就解釋了例(5c)不成立的原因,即Here構式與進行體同時對進行動詞進行去完成性處理會造成信息冗余。

      (5)a.He goes to school everyday. b.*Here we go everyday/repeatedly. c.*Here we are going.

      動詞的完成性并不是影響其與構式融合的唯一因素,動詞與構式各自所表征的事件之間的關系類型也對兩者的兼容性產生影響。Goldberg[17]63-43提出了下列動詞事件(ev)與構式事件(ec)相聯(lián)的條件:

      a.ev是ec的一個子類;

      b.ev表示ec的手段;

      c.ev表示ec的結果;

      d.ev是ec的前提條件;

      e.在有限條件下,ev表示ec發(fā)生的方式、確定ec的手段或ec有意造成的結果;

      f.ec和ev必須至少共有一個參與者。

      其中,前五個條件任選其一,最后一個是必備條件。Here指示構式描述的是主題論元(theme)與認知主體所在位置間的指示關系。而該構式內所有動詞的行為承擔者都可以承擔構式主題論元角色。所以,動詞具備與構式融合的必備條件。但是,準入動詞在滿足任選條件時存在差異。

      數(shù)據(jù)顯示,be動詞與Here指示構式關聯(lián)強度最高,故兩者之間的兼容性相應也是最好的。上文指出,該構式的存在語義源于對存在情景的認知固化,而英語表達中最典型的存在動詞就是be動詞,故兩者高度兼容是順理成章的。語料顯示,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be動詞是以is、are、was和were等形式存在的,只有個別情況下搭配情態(tài)動詞might、may使用原型。be動詞表征的事件雖然在時態(tài)、情態(tài)和事件參與者人數(shù)上存在差異,但都與構式事件構成了闡釋關系(elaboration),從而加強了構式存在事件的描述精細度。因此be動詞事件是Here構式事件的一個子類,符合條件a。

      運動趨向動詞有兩個典型的語義特征:運動性和方向性。come和go是一組方向相反的運動性動詞。兩個詞的方向性往往以認知主體的物理位置為參照點。如果某客體的運動行為導致其遠離認知參照點,認知主體使用go表征該行為;如其與參照點越來越近,則用come。Here構式內的指示詞here正好顯化了這個參照點。此外,這類動詞的運動語義是認知客體進入認知主體識解范圍的前提。因此go和come符合條件d。其他通過條件d與構式融合的動詞類型還包括隱現(xiàn)動詞、生長動詞。一個事件或物體只有顯現(xiàn)出來,進入認知主體的注意力范圍內,才能夠被主體識解其存在的狀態(tài)。隱現(xiàn)動詞正好體現(xiàn)了這樣的關系。而生長動詞可以看作隱現(xiàn)動詞的一個變體。事物在萌芽狀態(tài)時處于相對隱蔽狀態(tài)下,當它逐漸發(fā)展成型后,存在狀態(tài)則被認知主體所注意。

      姿態(tài)類、居住類和方式類動詞與Here指示構式呈現(xiàn)出一定的吸引關系。這3類動詞有一個共性,即它們都可以被be動詞替換,如例(6)所示。但是與原句相比,動詞被替換后的例句(6a′)、(6b′)、(6c′)表達的信息變得籠統(tǒng),模糊。這說明,上述3類動詞將其自帶的姿態(tài)和方式語義融入了構式語義,對構式的存在事件進行了精細化處理。由此可見,這類動詞滿足條件a。

      (6)a.Here lies the real threat to America. a′.Here is the real threat to America. b.Here live the last full-blooded Caribs of the Antilles… b′.Here are the last full-blooded Caribs of the Antilles… c.Here strides a man who has no truck with folly. c′.Here is a man who has no truck with folly.

      運動關系動詞、領屬動詞和心理狀態(tài)動詞可以出現(xiàn)在Here名詞結構中,但是它們與構式是相斥關系,兼容性弱。這是因為,這3類動詞僅滿足條件e。只有meet、follow和have等行為實現(xiàn)并持續(xù)了一段時間,存在概念才可以被確定。心理狀態(tài)動詞只有hope一個實例。例(7)中,說話人所在物理空間內不存在飛魚,飛魚只存在于說話人的心理期待中。因此心理狀態(tài)動詞表征的期待場景為存在事件設定了條件。

      (7) Here hope fly fishes.

      行事動詞只出現(xiàn)在Here代詞結構中,與構式呈現(xiàn)排斥關系,兼容性弱。這是因為行事動詞read、work的概念框架內,行為的執(zhí)行者需要由人來承擔,而Here的代詞結構中的人稱代詞恰好與其語義匹配。和運動關系等動詞類似,read和work表征的行為發(fā)生并持續(xù)一段時候后,構式的存在概念才能被確定。因此,行事動詞也是因為滿足條件e才可以進入構式。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下述結論:Here構式的準入動詞中,非完成性動詞與構式的兼容性高于完成性動詞;如果動詞僅滿足事件相聯(lián)條件e,則該動詞與構式的兼容性低于滿足其他條件的動詞。

      三、結語

      本文使用構式搭配分析法對Here指示構式進行了討論。研究發(fā)現(xiàn),該構式的準入動詞在數(shù)量、分布及其與構式的關聯(lián)強度等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該現(xiàn)象源于動詞語義與構式語義的兼容度差異。Here指示構式本身具有存在性和指示性特征,這對準入動詞形成了語義限制??傮w而言,非完成性動詞比完成性動詞具有更高的構式兼容性。而完成性動詞與構式融合時需要接受構式的語義壓制,將動詞識解視角由外部轉為內部,消減該類動詞的有界性,從而臨時獲得非完成性概念。同時,動詞與構式的關聯(lián)強度還受制于兩者表征事件之間的關系類型。由于存在動詞表征的事件可成為Here指示構式事件的子類,所以這類動詞的兼容度最高。運動趨向類動詞與構式事件構成前提關系,同時匹配構式的指示語義,故也具有較高的兼容性。由于可以對構式的存在語義添加額外信息,因此,姿態(tài)類、居住類和方式類動詞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但是,運動關系、領屬、心理狀態(tài)、行事類動詞只能在有限條件下與構式事件相關聯(lián),所以兼容性較低。本文所采用的實證研究方法,不僅較準確地反映了Here指示構式的使用情況,更為動詞與構式的關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持,從而提高了研究的可信度。

      [1]LAKOFF 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文旭,熊榮敏.參照點與空間指示[J].外語學刊,2010(1): 24-30.

      [3]吳一安.空間指示語與語言的主觀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6): 403-409.

      [4]鄭道俊.“方位指示語”的分類和理解:英漢方位指示語比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2): 32-35.

      [5]徐學平,周榕.指別距離和指別方式對空間指示語選擇的影響[J].現(xiàn)代外語,2009(4): 408-414.

      [6]劉宇紅.指示語的多元認知研究[J].外語學刊,2002(4): 60-63.

      [7]冉永平.指示語選擇的語用視點、語用移情與離情[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5): 331-337.

      [8]薛恩奎.指示語對稱與不對稱語義基礎[J].外語學刊,2013(6): 13-17.

      [9]STEFANOWITSCH A,GRIES S T.Collostructions: investiga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ords and constru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3(2): 209-243.

      [10]GRIES S T,STEFANOWITSCH A.Extending collostructional analysis: a corpus-based perspective on″altern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4(1):97-129.

      [11]LEVIN B.English verb classes and alternation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12]田臻.漢語存在構式與動詞關聯(lián)度的實證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3): 62-70.

      [13]田臻,吳鳳明,曹娟.英漢存在構式與動詞語義關聯(lián)的實證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6): 826-837.

      [14]王寅.構式語法研究:理論探索[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15]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 I: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16]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 II: 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17]GOLDBERG A.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18]GOLDBERG A.Constructions at work[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19]LANGACKER R W.Essentials of cognitive grammar[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

      [20]TAYLOR G.Cognitive grammar[M].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

      [21]CROFT W,CRUSE D A.Cognitive linguistics [M].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6.

      [22]陳嘉映.語言哲學[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3]LACKOFF G,JOHNSON M.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s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 Basic Books,1999.

      [24]完權.入場理論: 認知語法的新進展[J].外國語,2009(6): 27-34.

      [25]MICHAELIS L A.Type shifting in construction grammar: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aspectual coerc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4(15):1-67.

      責任編輯:趙 青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3.019

      2016-12-11

      張靖宇(1981— ),男,講師。

      H043

      A

      1673-0887(2017)03-0083-07

      猜你喜歡
      構式客體關聯(lián)
      “一帶一路”遞進,關聯(lián)民生更緊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0
      奇趣搭配
      智趣
      讀者(2017年5期)2017-02-15 18:04:18
      舊客體抑制和新客體捕獲視角下預覽效應的機制*
      “XV的(不)是Y”構式探微
      語言與翻譯(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論著作權客體的演變
      論著作權客體的演變
      關稅課稅客體歸屬論
      “活”源于怦然心動——寫生對客體借用中的情感因素
      “有一種X叫Y”構式的語義認知考察*——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的接口探索
      當代修辭學(2012年2期)2012-01-23 06:44:06
      吉安市| 宜君县| 南宁市| 灌南县| 凤山县| 天峻县| 彩票| 呼和浩特市| 乌拉特前旗| 福泉市| 池州市| 惠来县| 黄龙县| 南和县| 桐乡市| 汝南县| 绵阳市| 福海县| 临城县| 奈曼旗| 射阳县| 濉溪县| 金乡县| 湘潭市| 昌邑市| 静安区| 湘阴县| 正阳县| 阳城县| 东阳市| 武宁县| 集安市| 和林格尔县| 永吉县| 北宁市| 新源县| 陆河县| 睢宁县| 波密县| 海宁市|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