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
摘要:本文從造型、色彩、文化、構圖等多方面對錦里進行了分析,又從空間、自然、個性、繪畫四個方面以美學的角度分析了錦里的美之所在。
關鍵詞:美學 川西風情 造型 色彩 文化 構圖
錦里坐落在成都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一條仿古街道,由武侯祠的一部分改建而成,人稱“西蜀第一街”,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yè)氣息的街道之一。號稱都市里離浪漫最近的地方。
作為一條仿古的商業(yè)街,錦里為什么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很是值得探討,很多專家學者對這種仿古的建筑報以憎恨的態(tài)度,他們表示:仿古是一個粗糙的古代符號,對城市毫無文化價值。我認為,這種說法完全不能強加于錦里的身上,它不是粗俗、惡劣的偽造,而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是川西文化的發(fā)展,錦里可謂是老樹上發(fā)出的新枝。它的出現(xiàn)讓我感到一絲欣慰,它非常的精致、非常的美,它的美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構圖上來說,它與周圍環(huán)境非常融洽,它與武侯祠的建筑交相呼應,難分你我。錦里牌坊的檐與武侯祠內大殿的屋檐一模一樣,不僅如此,錦里像武侯祠一樣都鋪設了青磚地板,從頭到腳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錦里古街的最大特點在于虛實相間,首先進門的一段是風格統(tǒng)一的木墻窗格,兩邊是形形色色的商鋪,接著映入眼簾的是一池碧水和一座小橋,池里成群的紅鯉魚來回游弋,正對著是一個空中戲臺,生旦凈末丑粉墨登場,鑼鼓喧天、旗幟飄揚好不熱鬧。從戲臺腳下,路分為兩條,一邊通向小吃街,一邊通向酒吧街,兩條街僅一墻之隔,看似封閉、實則相通,墻上開出一個小門,那邊的人望過來,這邊的人看過去,樂趣無窮,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兩邊的末尾由一個牌坊銜接,頓時使空間渾然一體。
2.錦里的文化背景:在前面已經提到,錦里雖然是新巷子,但是它的雛形卻早在秦漢時就存在了。兩漢三國時期蜀錦的生產作坊主要集中在成都錦江南岸,與武侯祠緊鄰,叫“錦官”,又叫“錦里”。唐宋時,“錦里”成為成都的代稱。所以說錦里并不是粗俗的仿古符號,它以秦漢、三國精神為靈魂,明、清風貌作外表,川西民風、民俗作內容,將歷史與現(xiàn)代有機地融入,即擴大了三國文化的外延,又為古老的祠廟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對過去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擁有其獨特鮮明的形象。
3.錦里的造型:錦里最大的造型特點就是總體采用了川西民居的造型手法,具有獨特的地域風格、融環(huán)境為一體、親情味濃厚、兼容性較強。川西居住文化是一種兼容性較強的融合文化,其許多特色的形成,都是在不排外的基礎上兼收并蓄的結果。以上幾點雖然是川西民居的造型特點,同時很準確的反映了錦里的造型特點。錦里正是秉承了這種風格,人們坐在木制房屋的寬大屋檐下,喝茶、飲酒、聊天,好不快樂。
4.錦里的色彩:錦里雖然同川西民居一樣,采用樸素淡雅的材料修建,但因其到處懸掛大紅的燈籠和布條,呈現(xiàn)出一派紅火的場面,加之,很多店面招牌和柱子都采用黃色。紅、黃兩色本來在中國文化里就有喜慶的意味。除此之外,磚墻、青石板路、房頂?shù)暮谕哂纸o人一種古樸的感覺。蔥翠的植物使錦里掩映在一片綠色當中,增添了許多生機。
綜上所述,錦里的美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空間序列美:在短短一條街上,各種牌坊、老樓交織其中又十分有序,哪里是小吃、哪里是酒吧、哪里是茶館,哪里是客棧羅列有序。人們一一瀏覽,總能感到驚喜,在這里人們體會到的不是一個瞬間感受,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這種連續(xù)不斷的審美體驗作為空間的藝術,同樣也是一種時間的藝術。在優(yōu)秀的景觀中,結構的序列、功能的序列和審美上的序列都必須是緊湊有機的。每一個序列必須有明確的開始和結尾,并且能為后來所要看見的埋下適當?shù)姆P。錦里每一個分段之間都有一個牌子作指示,算得上是下一截的伏筆。
2.與自然相融的和諧美: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看來,“天”“人”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具有同構同源的特征,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極富有美學神韻的文化因素。錦里中的工作人員都穿著漢服,與環(huán)境十分和諧,各路民間藝人各顯神通,給游客帶來非常真實的古代生活場景的感受。
3.個性表現(xiàn)之美:在美學研究中,許多學者提出了“新鮮性”的觀點。即在美的創(chuàng)作中,一成不變的美感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有一種很成熟的、很符合美學規(guī)律的、具有很強表現(xiàn)力的創(chuàng)作形式,也不能長久不衰、一直被人們所喜愛。錦里就極具個性,以蜀漢文化為背景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定期舉行民間婚禮、民間戲劇、書畫比賽等活動,增強了其生命力,長期給人帶來新鮮感。
4.“繪畫”之美:中國文化一直受到儒家思想,表現(xiàn)在景觀上就是重精神、重意境,是群體的統(tǒng)一,內在而含蓄,具有“繪畫”之美。想像一下,在溫暖的陽光下,人們坐在錦里高大樹木遮蔭的茶館中,小孩舉著小面人打打鬧鬧,婦女織著毛衣,男人們拿著報紙,還有很多人正仔細聽著說書,旁邊是具有川西風情的樓房,遠處遙望著武侯祠,正是意與境、情與景、神與物互融互滲所構成的藝術圖畫。
總之,錦里是對古蜀文化很好的傳承,在各方面都滲透著美,這種美不是浮于表面的,不是矯揉造作的,而是有其一定的內涵和深意的,它能給人們帶來感官與心靈雙重的享受。
參考書目:《執(zhí)意純粹》 王受之著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骨子里的中國情結》 王受之著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鄂西土家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美學特征研究》 羅仙佳著 武漢大學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