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課堂教學中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著名教育學家錢夢龍也提出了課堂“三主”導讀教學的指導思想。“三主”,即“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讓學生在課堂中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主導。
教師自古以來都擔任著傳到授業(yè)解惑者的角色,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人們的教育觀念也隨之發(fā)生了改變,教師的角色由單一變成了多重,面對新課程改革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要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活動的參與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人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時師生之間的交流也可以縮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只有改變身份的差別才能有助于學生有效地獲取新的知識,只有師生平等,才能調動起師生合作的積極性,從而有利于師生的交流
以往教學中,通常重結論,輕過程,一切由教師安排好。教師把重點、難點嚼得很細,再喂給學生,學生通常被動接受,缺少參與,沒有給學生留下發(fā)展的空間;教師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lián)系。而新課改要求改變過去學生“等、靠、要”的被動形勢,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其終身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縱觀來看新課改對于教師的成長以及學生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各種活動了解到在實施新課程以來,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方式、學習態(tài)度、情感和興趣上有了很大的改觀。在學校中聽到不少教師反映一些情況,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學習態(tài)度有所改進,不再是在教師或家長的督促下學習,不再把學習當做一個負擔,顯得積極、主動、有心情、有興趣。(2)學生學習方式有所改進。不再是以自己為中心,方法不再是記、背、做,而是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主動與別的同學合作、交流、探討,敢于大膽表述自己對問題的看法等等。(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在學校中可經(jīng)??吹綄W生的小制作,一部分學生總是向老師請求一些讓自己動手實踐解決的問題,不少學生對開放性題目感興趣。(4)教師們也覺得教學方式的轉變,使自己走進了孩子們的天堂,有了很大的樂趣,領悟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新課程與新教材與學生生活貼近,與社會實際緊密聯(lián)系,這一特點在學生身上已有明顯體現(xiàn)。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所帶來的可喜的結果。但在這種課堂中必須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以及獨自查閱資料的能力,但就農村偏遠學校來說這些往往是渴望可不可及的,由于學校生源大都來自農村,其學習條件是十分有限的,放學后,學生除了完成老師留的作業(yè)以外若想自主學習查閱相關資料都是相對困難的,雖然說教師是新課改的主要承擔者,新課程是通過教師的教學實現(xiàn)的。教師素質的高低,對新課改的推進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學生的能力也尤為重要,但就目前來看我們所用的教材教材是以城市生活背景編寫的,往往這些幾乎不能與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這些教材不能向學生傳授能在農村環(huán)境中有效發(fā)揮作用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思想,因此在上課的過程中很難讓學生切身體會課文中所陳述的事件,更難以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何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呢?
在較偏遠的農村學校一個教師擔任多門課程的指導學習,在相關資料中我們常常我可以看到一個教師,一支粉筆,一本書完成一堂課,試想在這樣的教學條件下又怎能做到新課改呢?
因此新課改不僅僅是對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有了新的定位,更重要的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與此同時也對學校教學的設施與條件也有了進一步的要求,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對農村教育的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
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