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萍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雁東路小學)
摘 要:語文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著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喚醒主體意識,落實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如何落實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呢?
關鍵詞:語文;識字;效率
一、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行為
語文課不是看教師講得怎樣,而應該看學生參與了哪些語文活動,參與面怎樣,有效性怎樣。陶行知說:“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是在于教學生學?!苯虒W過程應是教師教學生怎樣學的過程,教師要變講師為導師,以學生為中心,科學合理地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有的教師不敢把學習任務交給低年級的學生,擔心他們完成不了。其實,不是他們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而是缺乏科學的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通過語文實踐活動才能形成。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使學生由模仿行為到主動形成實踐能力。
二、精心備課,落實主體地位
要想有效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精心備好課。我們要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站在學生的角度,全面預測學情,備好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更有利于教師的導學。課堂學習中的內(nèi)容應該有梯度地引領不同層次的學生去探索交流,引導學生想學、樂學、會學,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程度上有所發(fā)展,定準學情,找準教學起點,根據(jù)學生差異,以學定教,同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做到兵教兵。生字教學可以根據(jù)課堂實情,特意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認讀,教識記,擴詞說話,寫字時引導他們觀察字形特點,交流寫字經(jīng)驗,從多方面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實踐。
三、師生平等對話,和諧學習
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學習氛圍,師生平等互動對話,是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這是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的表現(xiàn),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我們一定要面向全體、尊重人格、承認差異、因材施教。教師要在課堂上熱情、公正、平等地關愛每個學生,必須做到心中有學生,要和學生在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引導學生學習。課堂參與面越廣,授課越輕松。一堂有效的語文課是一堂高質量的對話課。
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主動學習
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首先不能忽視學生的識字興趣,教師應把識字興趣的培養(yǎng)作為備課和授課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要正確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利用教材,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學,學生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心理狀態(tài),他們不僅能從游戲中獲得知識,更能在游戲中提高能力,在識字教學中我常常運用開火車、猜字謎、編兒歌等游戲,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多種方法鼓勵學生自主識字,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提高識字效率。
1.借助動作直觀教學生字。教師在教某些表示動作狀態(tài)的字詞時,可讓學生設計動作演示。例如:“展、飛、跳、吹”等等,讓學生在學習這類字的時候,讓他們用動作表示出來,這樣既可以很快地記住字的模樣,又可以很好地感悟句子所要表達出來的意思。
2.運用中識字。讓學生用所學的生字組詞、說話、講故事,這樣識用結合,在發(fā)展語言的同時提高了識字能力,用生字組詞是我們一年級老師常用的識字方法。例如:學習“必、須”就是運用組詞和用這個詞說一句完整通順的話這一方法讓學生記住生字的。
3.謎語識字法。利用低年級兒童好奇、喜新、好動這一心理特點,將漢字編為淺顯易懂的兒歌式謎語來識字,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例如“姓王的人和姓白的人坐在石頭上。”謎底:“碧”。“一刀砍在尾巴上”謎底是“色”。
五、轉變教學方式,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必須改變“滿堂灌”,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主動探索,要多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才能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有適當?shù)囊龑?,低年級學生應該在老師指導下完成學習的前置性作業(yè)單,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了解最基本的知識。從低年級起,教師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合作學習,學會交流討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愛交流,會交流,愛上語文課,學會取長補短,讓他們思維碰撞的火花時時閃現(xiàn)。
我們要重視課外閱讀,根據(jù)學生實際,給學生推薦適合的讀物,引導學生在博覽群書中增加識字量。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識字,結合每個語文園地中的展示臺教學,在積極組織開展識字活動的同時,教師還應精心組織學生交流、展示識字成果,共同分享收獲的喜悅。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廣大老師要以小學生的主體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切實轉變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教學活動也會因此而充滿活力和生機。
參考文獻:
[1]原玉明.以漢字構造規(guī)律為指導談小學識字教學[D].天津師范大學,2015.
[2]楊曉華.差異識字教學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