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君平
河南開封市兒童醫(yī)院 開封 475000
丙戊酸鈉聯(lián)合左乙拉西坦治療小兒癲癇臨床分析
尹君平
河南開封市兒童醫(yī)院 開封 475000
目的 研究丙戊酸鈉結合左乙拉西坦治療小兒癲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將2015-06—12我院兒科收治的120例小兒癲癇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隨機分組法分成3組,給予不同藥物進行治療,分別為丙戊酸鈉組(40例)、左乙拉西坦組(40例)與聯(lián)合治療組(40例)。觀察3組療效、相關實驗室指標與安全性。結果 丙戊酸鈉組治療總有效率77.5%,左乙拉西坦組為72.5%,聯(lián)合治療組為92.5%,聯(lián)合治療組優(yōu)于其他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37、3.92,P均<0.05);3組治療前后血鈣與血磷水平比較,治療后聯(lián)合治療組血鈣與血磷水平均優(yōu)于其他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血鈣t=1.14、2.51,血磷t=1.35、1.73,P均<0.05)。聯(lián)合治療組不良反應率5.0%,優(yōu)于丙戊酸鈉組的12.5%與左乙拉西坦組的1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24、1.473,P<0.05)。結論 丙戊酸鈉聯(lián)合左乙拉西坦治療小兒癲癇的療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臨床推廣。
癲癇;小兒;丙戊酸鈉;左乙拉西坦
小兒癲癇屬于神經類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原因多為直系遺傳,且具有明顯反復性,對患兒腦細胞與臟器功能造成較大影響,嚴重威脅患兒生命與生長發(fā)育。臨床一般采用藥物控制,主要有丙戊酸鈉與左乙拉西坦。本研究將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并進行分組對比,探討聯(lián)合用藥治療的可行性與安全性?,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2015-12我院兒科治療的小兒癲癇120例,按照數字表隨機分成丙戊酸鈉組、左乙拉西坦組與聯(lián)合治療組各40例。所有患兒均參照《原發(fā)性癲癇診斷標準》確診,腦電圖檢查顯示患兒癲癇發(fā)作時有尖棘波,臨床表現為口唇、單側面肌與口咽肌出現短暫強直肌陣攣發(fā)作或陣攣性抽動。排除肝腎功能異常、其他精神疾病患兒。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丙戊酸鈉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4~13歲,平均9.1歲;病程2個月~5 a,平均2.7 a。左乙拉西坦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15歲,平均8.4歲;病程1個月~5 a,平均2.9 a。聯(lián)合治療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15歲,平均9.8歲;病程1個月~6年,平均3.3 a。3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丙戊酸鈉鈉組患兒口服丙戊酸鈉藥物治療(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1022917,生產單位:洛陽伊龍藥業(yè)有限公司,藥品特性:化學藥品,0.2 g),用法用量:5~10 mg/(kg·d),連續(xù)用藥1周后依據患兒病情發(fā)展可增加用量5~10 mg/(kg·d)。左乙拉西坦患兒口服左乙拉西坦藥物治療(進口藥品:比利時,注冊證號:H20110409,藥品特性:化學藥品,0.25 g),用法用量:10 mg/(kg·d),連續(xù)用藥3~4周后,依據患兒病情發(fā)展調整用量至20~40 mg/(kg·d),分早晚2次服用。聯(lián)合用藥組患兒口服丙戊酸鈉加左乙拉西坦治療,用法用量同上2組,可依據患兒耐藥性與病情發(fā)展進行適當調整。3組治療周期均為2個月。
1.3 觀察指標[1]觀察3組治療2個月后有效率,抽取患兒空腹靜脈血2 mL后進行血清分離,只取上清液于4 ℃環(huán)境下保存,以比色法測定血鈣、磷水平變化?;純褐委熐芭c治療后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與血糖檢查,并隨訪6個月復查1次,觀察3組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評價標準 病情得以完全控制,觀察周期內無癲癇發(fā)作為治愈;病情得以進一步控制,觀察周期內癲癇發(fā)作次數減少50%為有效;病情無好轉,癲癇發(fā)作次數減少低于50%或加重為無效??傆行橹斡c有效之和。
2.1 2組療效比較 丙戊酸鈉組治療總有效率77.5%,優(yōu)于左乙拉西坦組的7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64,P<0.05);聯(lián)合治療組總效率92.5%,均優(yōu)于丙戊酸鈉組與左乙拉西坦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37、3.92,P均<0.05)。見表1。
2.2 血鈣、血磷水平 3組治療前后血鈣與血磷水平治療后均優(yōu)于治療前(P均<0.05);治療后組間比較,丙戊酸鈉組優(yōu)于左乙拉西坦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血鈣t=1.56,血磷t=1.03,P均<0.05);治療后聯(lián)合治療組血鈣與血磷水平均優(yōu)于其他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血鈣t=1.14、2.51,血磷t=1.35、1.73,均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 丙戊酸鈉組患兒不良反應率12.5%,左乙拉西坦組為15.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69,P>0.5);聯(lián)合治療組患兒不良反應率5.0%,優(yōu)于其他2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24、1.473,P<0.05)。所有發(fā)生不良反應患兒經臨床對癥治療與處理后均改善消失。見表3。
表1 3組療效對比 [n(%)]
注:與左乙拉西坦組相比,*P<0.05;與丙戊酸鈉組相比,#P<0.05
表2 3組治療前后血鈣與血磷水平比較±s)
注:治療前后組內比較,*P<0.05;與左乙拉西坦組比較,#P<0.05,與左乙拉西坦組比較,@P<0.05
表3 3組用藥不良反應比較 [n(%)]
注:與其他2組比較,*P<0.05
小兒癲癇的發(fā)病機制目前臨床醫(yī)學上尚無定論,多為遺傳性發(fā)病,患兒在發(fā)病時神經興奮性與抑制神經元可能出現失衡,推測與此有關[2]?;純号R床表現為短暫性、強直性發(fā)病,其發(fā)病突然,情況緊急,給患兒及家屬帶來嚴重心理負擔[3]。臨床治療方面一般采用藥物控制治療手段,常用的抗癲癇藥物有丙戊酸鈉與左乙拉西坦兩種。丙戊酸鈉的作用機制為通過選擇性增強突觸后對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的反應,加強神經元的抑制,從而起到抗癲癇的作用[4]。另一種抗癲癇藥物左乙拉西坦的作用機制是在進入人體后與腦內突觸囊泡蛋白SV2A進行結合,對腦內神經遞質進行有效釋放后,對神經元的異常放電起到有效抑制作用,從而對抗癲癇發(fā)生。作為一種新型的抗癲癇藥物,左乙拉西坦具有吸收快速、耐藥性好、不會給患兒肝臟帶來代謝負擔等特點[5]。以上兩種抗癲癇藥物在臨床治療小兒癲癇研究中均有取得一定的成效,為臨床常用的可用性強藥物治療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單獨用藥,丙戊酸鈉與左乙拉西坦聯(lián)合治療效果更優(yōu),可更好改善患兒血鈣水平與血磷水平,同時不會無嚴重不良反應,用藥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丙戊酸鈉與左乙拉西坦聯(lián)合治療小兒癲癇可取得較滿意的治療效果,且安全性高,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陳鳳民,邢燕,任純明,等.拉莫三嗪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小兒癲癇臨床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28(8):828-829.
[2] 麥少珍,何敬成,杜斌,等.丙戊酸鈉聯(lián)合左乙拉西坦治療小兒癲癇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7):908-910.
[3] 趙文萃,張琦.丙戊酸鈉治療小兒癲癇的中毒反應及其血藥濃度的關系[J].空軍醫(yī)學雜志,2015,31(4):233-234;239.
[4] 曾東.苯巴比妥、托吡酯片、丙戊酸鈉治療小兒癲癇的療效及預后評價[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24):123-124.
[5] 黃麗.苯巴比妥、托吡酯片、丙戊酸鈉治療小兒癲癇的療效及預后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9):1 154-1 155.
(收稿2016-11-05)
R742.1
B
1673-5110(2017)05-0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