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高校智庫建設的倫理邏輯

      2017-06-30 00:13張洪娟
      高教探索 2017年6期
      關鍵詞:高校智庫

      張洪娟

      摘 要:作為進行科學研究和提供決策咨詢的智囊組織,高校智庫不僅內(nèi)蘊著政治邏輯、市場邏輯和知識邏輯,還應具有自身的倫理邏輯。但由于發(fā)展時間較短,我國高校在組織結構和運作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局限,尤其是倫理建設的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智庫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在加強體制機制建設、人才培養(yǎng)等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從倫理邏輯視角關注并審思高校智庫建設存在的問題,通過多種途徑提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影響力,從而真正為國家治理轉(zhuǎn)型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關鍵詞:高校智庫;倫理邏輯;治理轉(zhuǎn)型

      一、問題的提出

      智庫(think tank),也稱思想庫、智囊團,是指由專家組成、多學科的、為決策者在公共政策、政治策略、經(jīng)濟、軍事、技術、外交和文化等領域提供戰(zhàn)略思想、理論和方法等政策支持的組織或研究機構[1]。不論在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智庫均已經(jīng)成為各國治理體系的重要部分。目前,智庫按主體主要分為官方智庫、民間智庫和高校智庫三大類,其中高校智庫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國智庫興起于改革開放,迄今已經(jīng)初步形成官方、半官方智庫和民間智庫等多元互補的智庫體系[2]。近年來,高校智庫發(fā)展較快,尤其自教育部發(fā)布《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2014)、《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2015)以來,高校智庫建設更在全國各地迅速開展,特別突出的是依據(jù)“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計劃”重點建設了一批高?!皡f(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和重點研究基地,正在“以服務決策為導向,以提升能力為核心,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以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fā)展為依托,努力打造一批在國內(nèi)外具有重要影響的高端智庫”[3]。當前,對高校智庫建設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組織架構、資金支持、制度設計和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也有從政治邏輯、市場邏輯和知識邏輯等層面的探討[4],為我國智庫的發(fā)展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理論成果。但是,目前不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際建設方面,似乎均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即忽略了高校智庫作為一個特殊的“共同體”所應具有的倫理維度,尚未從倫理邏輯層面分析和解決高校智庫建設亟需關注的問題。其實,高校智庫作為在公共決策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智囊機構,倫理道德必然是其題中之義。如果忽視倫理道德層面的建設,將難以培育出定位明確、符合規(guī)范、高效運作、切實服務社會的新型智庫。因此,本文擬從倫理邏輯角度探討高校智庫建設中所應重視的問題及應對策略,以期為當前建設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對策建議。

      二、高校智庫的功能定位及倫理邏輯詮釋

      高校智庫,即各個大學主辦的各種研究院、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是一種學術型智庫研究機構,廣泛存在于國內(nèi)研究型大學中[5]。相較于官方智庫和民營智庫,高校智庫雖起步較晚卻具有獨特的發(fā)展優(yōu)勢,如實力雄厚的基礎研究,門類齊全、綜合交叉的學科體系以及大量高水平的人才支撐,等等。不過,應該明確的是,這些優(yōu)勢的有效發(fā)揮必須建立在一個前提和基礎之上,即高校智庫本身是一個倫理健全、符合道德要求的組織。所以毋庸置疑,作為從事科學研究和提供決策咨詢的機構,除了關涉政治邏輯、市場邏輯和知識邏輯之外,高校智庫還應具有自身的倫理邏輯維度。

      第一,從核心功能來看,高校智庫應提供客觀、誠實的科學知識和負責任的政策咨詢,這是智庫所共有的倫理精神訴求。高校智庫主要是以高校為依托,匯聚不同學科領域研究人才組成跨學科研究團隊,進行關乎國家長遠發(fā)展的基礎研究,提供諸如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環(huán)境保護等社會重大問題的決策咨詢服務,其研究工作與社會發(fā)展和公眾利益緊密相關,承擔著極為重要的社會責任。這就要求高校智庫不僅應具有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更要有誠實、負責的倫理精神。從認識論角度來看,高校智庫是新型知識生產(chǎn)模式的產(chǎn)物,其目標在于促進科學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吉本斯在分析知識生產(chǎn)新模式時曾指出:“社會問責已經(jīng)滲透到知識生產(chǎn)的整個進程之中。這不僅反映在對于研究結果的闡釋和傳播中,還體現(xiàn)在對于問題的定義以及對于研究的優(yōu)先次序的設置上?!盵6]只有執(zhí)著于誠實負責的倫理精神,高校智庫才能真正成為“科學良心的團體”[7],不僅能夠有效進行科學知識生產(chǎn)和政策建議,而且能夠抵御各種功利因素和行政權力對智庫工作的干擾,從而真正發(fā)揮其服務社會的功能。

      第二,從組織建制來看,高校智庫是由高校中不同學科領域?qū)<医M成的、遵循共同價值標準和倫理規(guī)范的“共同體”。高校智庫是不同學科領域?qū)<彝ㄟ^相對穩(wěn)定的聯(lián)系而形成的科學研究組織,是一種特殊的“科學共同體”,具有特定的研究目標和社會功能,更具有獨特的規(guī)范架構和“科學氣質(zhì)”。高校智庫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除了涉及科學問題和政策問題,同時也必然涉及極為復雜的利益權衡和倫理問題,勢必要受到倫理道德規(guī)約,否則難以真正履行智庫所應擔負的科學責任和社會責任,無法成為具有倫理正當性的智庫組織。具體說來,高校智庫作為一個組織實體,其倫理規(guī)范要求是:在科學目標的確定、研究課題的選擇以及政策建議的提出,都應是出于對公共利益的考慮,為了社會整體利益的增進,在組織規(guī)定的職責范圍內(nèi)協(xié)調(diào)各種利益沖突,避免個人偏見和“有組織的不負責任”,抵御行政權力、市場規(guī)則等對科學研究的干擾,保持高校智庫自身內(nèi)部場域的運行邏輯,從而“使科學能繼續(xù)發(fā)展而且能向人類普遍提供更豐碩的好處”[8]。只有這樣,高校智庫才能成為一個具有道德合法性的科學研究共同體。

      第三,從社會運行來看,高校智庫是非營利組織,以服務社會的“祛私利性”作為其倫理基礎?!爸菐焓侵改切┆毩⒌牟灰岳鏋槿∠虻姆菭I利組織,它們生產(chǎn)專業(yè)知識和思想觀念,并借此獲得支持和影響政策制定過程?!盵9]“非營利性”使智庫工作具有社會公益性質(zhì),尤其是高校智庫更以服務社會為其重大責任和使命,研究人員不屬于政府部門直接管理,其研究活動遵循學術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原則,研究成果主要是科學的政策思想,側(cè)重于國家戰(zhàn)略和地方建設的應用對策型研究,所以責任應為智庫影響力的要素之一[10]?!靶滦椭菐觳粌H要進行應用對策研究,而且要提供新思想、新知識、新戰(zhàn)略,促使學術研究經(jīng)世致用、為民造福?!盵11]因此,高校智庫應在科學自由與服務社會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以社會責任意識為價值指引,圍繞實現(xiàn)社會整體利益目標進行知識生產(chǎn)和決策咨詢,在與社會的互動關系中促進科學與倫理、理性與價值的融合,不僅指向以客觀性和實在性為目標的真理探索,還包含著以社會福利為目標的道德訴求,從而給社會系統(tǒng)良序運行帶來積極動力。

      總之,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智庫被賦予了新的時代要求,肩負著前所未有的社會責任,其內(nèi)在的倫理邏輯特質(zhì)表明:在國家治理轉(zhuǎn)型過程中,高校智庫應站在科學研判的立場上提出客觀、獨立的見解,將求真的科學責任拓展至求善的社會責任,以構筑科學與社會良性互動的理想圖景。

      三、高校智庫的倫理建設缺位及其負面影響

      如前所述,高校智庫具有內(nèi)在的倫理邏輯和道德訴求,這是其有效發(fā)揮功能、提升影響力的倫理基礎。作為社會治理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智庫進行的是關乎國家長遠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基礎研究和緊迫的公共政策咨詢,在促進科學知識服務社會和推進政府治理轉(zhuǎn)型等方面被賦予了較高期待,已經(jīng)成為智庫體系建設的重點方向。然而,當前對于如何建設高校智庫依然處于摸索階段,其運作能力和影響力尚待進一步提高,倫理層面的建設則更顯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智庫運行背離倫理邏輯,給國家治理和社會發(fā)展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

      第一,在政治邏輯干擾下,充當權力“代言人”。從生成理路來看,高校智庫建設是國家治理轉(zhuǎn)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在政府“自上而下”外力支配下的產(chǎn)物。“高校天然地擁有國家治理轉(zhuǎn)型所需的各種知識資源和人才力量,能夠為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源流。高校智庫的建立正是政府意圖實現(xiàn)治理轉(zhuǎn)型而實行的一種知識采集活動?!盵12]毫無疑問,高校智庫作用的發(fā)揮必然要依賴智庫成員對科學事實的尊重和對社會價值問題的合理考量。然而,“這種在‘國家行動下建設起來的高校智庫蘊含著實用主義傾向,其價值更多地體現(xiàn)為外在的政治價值,即滿足政府有效發(fā)揮其職能的政治訴求”[13],當某些政治意圖與公眾利益和欲求相沖突時,有的智庫專家被政治偏好所左右,喪失價值判斷的中立、無視倫理規(guī)范和社會責任,在進行項目研究和政策咨詢過程中,以完成某些政治權威所提出的任務和目標為首要責任,而不是以社會公眾利益為標準來為政策選擇提供合理方案,從而可能淪為某些利益集團“符號化”的代言人,極易導致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和公共決策偏離社會公眾需求的合理方向。

      第二,在市場邏輯裹挾中,完全受制于經(jīng)濟利益“驅(qū)動”。從智庫運行與市場環(huán)境的關系來看,“市場邏輯在科學領域內(nèi)的貫穿滲透,已經(jīng)從外部的供需關系,深入到科學知識生產(chǎn)關系的內(nèi)部,即科研組織已經(jīng)從學術組織轉(zhuǎn)化為盈利單位”[14],圍繞知識的生產(chǎn)、傳遞和應用,高校與社會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為了保證獲得被外部的經(jīng)濟和政治主體所控制的行動資源,研究活動也被特定形式的研究管理和規(guī)劃所安排”[15]。這種情況利弊兼而有之:一方面高??梢越Y合社會實際需求和市場的需要提供知識服務,另一方面卻可能存在聽命于市場力量、忽視倫理價值的風險。如果以經(jīng)濟利益為鵠的的市場邏輯成為高校智庫的基本運行邏輯,將會從根本上侵蝕其價值根基。例如,有的智庫專家將市場規(guī)則滲透進科學研究之中,為了實現(xiàn)經(jīng)濟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進行學術欺騙活動,出現(xiàn)一些科研越軌現(xiàn)象,如捏造事實、偽造數(shù)據(jù)等,更有一些學術腐敗、制造“垃圾科學”等行為發(fā)生。在此情況下,智庫專家所提供的科學知識和決策建議往往偏離社會整體利益和倫理道德價值,導致科學場域內(nèi)在運行邏輯的失衡和蛻變,引發(fā)高校智庫的社會信任危機。

      第三,在知識邏輯轉(zhuǎn)換時,進行科學解釋的任意“建構”。在傳統(tǒng)的“小科學”時代,科學知識生產(chǎn)的驅(qū)動力主要以認知為核心,科學實踐活動的理性秩序主要是通過科學場域內(nèi)部相對穩(wěn)定的規(guī)范和價值得以維系。然而,隨著“大科學”時代的來臨,知識生產(chǎn)模式2是指“非建制性的團隊以跨學科合作的方式對現(xiàn)存知識針對新情境進行改造的生產(chǎn)模式,這一模式的顯著特征是以問題為導向的跨學科知識生產(chǎn)與應用的整合”[16]。而智庫就是高校創(chuàng)新知識生產(chǎn)模式來生產(chǎn)“跨學科”治理知識的專業(yè)學術組織。在此情境下,從高校智庫專家個體來看,他們的知識可能是有限的、不足的,但是“由于科學知識的不確定性以及科學家的‘經(jīng)濟人屬性,又使得他們可能會從其自身利益出發(fā)解讀科學知識”[17]。所以往往存在這樣的情況:有些專家不愿意承認自身知識的不足和不確定性,不愿意以批判性的眼光審視自身專業(yè)知識可能存在的局限,對自己是否能夠為政策發(fā)展貢獻有效的知識缺乏客觀、合理的判斷,有時甚至濫用科學知識的不確定性,在特定政治或經(jīng)濟利益影響下任意“建構”或者“解構”科學結論和科學解釋。在此情況下,高校智庫顯然無法履行作為政策抉擇的“代理人”而應具有的職責,無法承擔起服務社會的道德責任。

      四、基于倫理邏輯的高校智庫建設路徑選擇

      當前,我國新型高校智庫建設處于戰(zhàn)略機遇期,且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顯,但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倫理邏輯層面的認識和推進較為滯后。因此,必須在體制機制、人才培養(yǎng)等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倫理邏輯視角,通過多種途徑為高校智庫發(fā)展提供動力,從而提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影響力。

      第一,通過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給予高校智庫更大的獨立發(fā)展空間。從政治邏輯干擾的角度考慮,應進行智庫機制管理創(chuàng)新,最大程度上打破高校智庫的體制性依附狀態(tài),保持科學研究和決策參與活動的公開性和獨立性?!蔼毩⑿圆粌H是推動高校教育智庫產(chǎn)生高質(zhì)量研究成果、發(fā)揮政策影響力的前提,而且是保證其健康發(fā)展的根本。在發(fā)展中,教育智庫不應淪為政府行政部門的附庸,而應以獨立發(fā)展為導向,維護自身立場的客觀性,做到不唯上、不唯利、只唯實?!盵18]近年來,世界主要發(fā)達國家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科學咨詢制度,例如美國智庫的一個共同點就是獨立性,包括資金、議程設置和財政上的獨立[19],但我國高校智庫的獨立運行機制尚待完善。因此,必須確保高校智庫的組織獨立性?!霸跊Q策的過程中,政府只有保持價值中立的態(tài)勢,才能為不同的利益要求與價值取向提供平等協(xié)商的機會。政府作為一種公共權力,在倫理上負有回應公共需要的義務?!盵20]通過健全和完善高校智庫相關制度和規(guī)范,“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健全統(tǒng)分結合、規(guī)范有序、科學高效、富有活力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21],為智庫科研人員創(chuàng)造寬松、自由的工作氛圍,確保他們獨立開展政策研究,保障決策參與行為的公開化、透明化和程序化。

      第二,健全經(jīng)費保障制度和評價機制,為高校智庫的“非營利性”提供“經(jīng)濟基礎”和制度支持。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快速變革,高校的生存競爭壓力日益加大,高校智庫有時會因為經(jīng)費及自身科研發(fā)展問題而將經(jīng)濟利益視為智庫研究行為的研判標準和主要尺度,進而導致科研和決策咨詢受經(jīng)濟利益羈絆和控制。因此,應適度加大科研經(jīng)費支持力度,探索以社會公益捐助基金等形式彌補政府經(jīng)費的不足,積極探索通過出版物收入、基金會、公司、研究機構及個人捐款等渠道籌集智庫運作經(jīng)費,同時健全經(jīng)費捐贈和使用制度,使出資者無法干擾智庫項目研究,從而避免市場邏輯對智庫“機體”的干擾和滲透。同時,應針對高校智庫的特點,健全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如建立以政府、社會團體、經(jīng)濟組織、公眾等參與的多元評價機制,“構建靈活高效的智庫運行模式,探索建立第三方遴選、協(xié)議制管理、后期贖買式資助、實際用戶評價、動態(tài)流動等新機制,引導智庫科學發(fā)展”[22]。另外,還應構建良好的激勵機制,重視組織獎酬所蘊含的重要價值。“針對高校智庫獎酬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需要盡快優(yōu)化智庫獎酬結構配置,保證獎酬分配公平性,加強研究人員對獎酬的價值認同感”[23],激發(fā)他們參與智庫研究的積極性和增強服務社會的自覺性。

      第三,構建政府、高校、公眾多元主體決策參與制度,平衡高校智庫的學術權威。從對高校智庫的制衡結構來看,應進一步搭建政府、高校智庫和公眾多元主體咨詢平臺,推進專業(yè)知識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設,溝通政府與社會的交流渠道,使高校智庫專家角色得到合理安排,“只授予專家一種在特定條件下的有限的權力,在需要專業(yè)知識的事務上為公眾代言”[24]。應該注意的是,高校智庫服務對象不應僅限于政府部門,還應廣泛服務于政府之外的組織機構、媒體和社會公眾等,可以通過出版物、研討會、網(wǎng)絡媒體等媒介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和科學理念,并利用媒體的傳播渠道提升政策反饋的效率與傳播范圍,形成“科學家與其他廣泛社會角色之間的動態(tài)的、合作的關系局面,它有助于共同確定需要通過研究來解決的難題,有助于共同推動解決方案的形成”[25]。通過這種途徑,可以對高校智庫的政策參與活動進行有效的社會監(jiān)督和績效評價,避免專家憑借其社會地位和權威角色而可能進行的“建構”科學和“獨斷”決策。

      第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智庫的科研誠信機制。除了外部的體制環(huán)境等因素外,高校智庫自身的誠信氛圍對負責任的科學行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案咝V菐旖ㄔO必須內(nèi)外兼修。應立足學科優(yōu)勢,圍繞改革開放當中的熱點、難點,甚至是痛點問題進行精準把脈,并著眼于宏觀價值理念與切實執(zhí)行操作的有機結合,讓‘為民的理念真正取得‘善治的實效。”[26]因此,應進一步健全科研誠信的政策和措施,對智庫專家的決策意見進行“道德過濾”,對智庫科研人員在政策過程中的角色和職責予以規(guī)范化,加強對科學咨詢過程中的利益沖突管理,積極營造倡導負責任科學咨詢的環(huán)境和氛圍,使智庫專家以能夠贏得公眾信任的作風參與政府決策。具體說來,高校智庫應該有到位和明確的(而不是含蓄的或根本不存在的)程序和體系來公平地監(jiān)控和評估科研工作表現(xiàn),分配研究工作所需的資源,獎勵所取得的成果[27]。同時,應進一步細化制約學術不端行為的制度框架,對智庫專家參與決策的角色和職責予以規(guī)范化,提升其在參與決策過程中的“抗干擾”能力,激發(fā)高校智庫發(fā)展的內(nèi)生動力。

      五、結論與展望

      科學化、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內(nèi)涵。作為智庫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高校智庫主要通過發(fā)揮學術研究的反思批判精神和參與政策評估和建議來為政府決策服務,在推進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高校智庫處在發(fā)展初期,各項體制機制尚不健全,尤其在倫理道德建設方面尚待進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高效運作和健康發(fā)展。因此,亟需從倫理邏輯視角對高校智庫建設進行全面審思,有計劃地推進新型高校智庫的倫理道德建設,采取積極措施增強其發(fā)展的倫理動力,充分發(fā)揮其在戰(zhàn)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養(yǎng)、輿論引導以及公共外交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從而提升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影響力,真正為國家治理轉(zhuǎn)型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Diane Stone.Think Tanks and Policy Analysis.IN: Frank Fischer,Gerald J.Miller.& Mara S.Sidney (eds).Handbook 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Theory,Methods,and Politics[C].New York,Marcel Dekker Inc.2006: 149-157.

      [2]Xufeng Zhu,Lan Xue.Thank Tanks in Transitional China[J].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7,27(5):452-464.

      [3]新華社.發(fā)揮高校獨特優(yōu)勢,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貢獻力量[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3(6):56.

      [4][12][13]陳麗.論高校智庫建設的三重邏輯[J].高教探索,2016(3):12-16.

      [5]王輝耀,苗綠.大國智庫[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6.

      [6][16][英]邁克爾·吉本斯.知識生產(chǎn)的新模式——當代社會科學與研究的動力學[M].陳洪捷,沈文欽,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7,5.

      [7][英]邁克爾·波蘭尼.科學、信仰與社會[M].王靖華,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58-59.

      [8][英]J.D.貝爾納.科學的社會功能[M].陳體芳,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66.

      [9]Andrew Rich.Think Tanks,Public Policy,and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11.

      [10]王桂俠,萬勁波.科技智庫影響力基本要素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16(8):146-152.

      [11]王珩.明確高校智庫建設定位[N].人民日報,2016-02-24(7).

      [14]曹天予.新自由主義時代的科學發(fā)展[J].科學文化評論,2005(4):65-77.

      [15]Arnold Wilts.Forms of Research Organization and TheirResponsiveness to External Goal Setting[J].Research Policy,2000(29): 767- 781.

      [17][美]小羅杰·皮爾克.誠實的代理人——科學在政策與政治中的意義[M].李正風,繆航,譯.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3.

      [18]張珺.我國高校教育智庫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教育評論,2016(4):26-29.

      [19]Mahmood Ahmad.US Think Tanks and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 Role,Value and Impact[J].The Political Quarter1y,2008,79 (4): 529-555.

      [20]李建華.公共政策程序正義及其價值[J].中國社會科學,2009(1):64-69.

      [21]劉偉平.服務國家宏觀決策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M].中國科學院院刊,2016(8):851-856.

      [22]張東剛.進一步創(chuàng)新高校智庫體制機制建設[N].光明日報,2016-07-14(15).

      [23]唐平秋,蔣曉飛.基于期望理論的高校智庫研究人員激勵:困境與對策[J].中國行政管理,2017(1):63-66.

      [24][瑞士]薩拜因·馬森[德]彼德·魏因加.專業(yè)知識的民主化?探求科學咨詢的新模式[M].姜江,譯.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22.

      [25][美]蘇珊·科岑斯.二十一世紀科學:自主與責任[J].科學文化評論,2005(5):50-64.

      [26]2015年高校智庫發(fā)展報告[N].光明日報,2016-04-27(16).

      [27][美]美國醫(yī)學科學院,美國科學三院國家科研委員會.科研道德:倡導負責行為[M].苗德歲,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69.

      (責任編輯 劉第紅)

      猜你喜歡
      高校智庫
      高校智庫建設的困境與策略
      高校智庫在鄭州航空港經(jīng)濟綜合實驗區(qū)建設中的作用及服務模式
      高校智庫:學術立場與社會關切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路徑分析
      激勵視角下高校智庫協(xié)同決策機制研究
      建言獻策如何影響政府決策
      教育研究推動政府決策的問題及路徑
      面向計算機專業(yè)的高校智庫信息服務模式研發(fā)
      關于加強天津高校智庫建設的研究
      高校智庫建設對學術評價體系改革的影響
      泸溪县| 德钦县| 卢龙县| 邹平县| 安义县| 慈利县| 珠海市| 墨竹工卡县| 澜沧| 大方县| 老河口市| 商城县| 甘孜县| 建平县| 东乡| 巴林左旗| 韩城市| 石首市| 察隅县| 灵台县| 石阡县| 雅安市| 南昌市| 北宁市| 手游| 苍南县| 房山区| 万荣县| 安化县| 佛学| 泾川县| 三穗县| 沙洋县| 尉犁县| 阜新市| 原平市| 普格县| 渝中区| 万宁市| 新余市| 巴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