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為什么會活在這世上?又為了什么而繼續(xù)活下去?帶著這個困擾我已久的問題,我翻開《活著》的扉頁,渴求能找到心中期冀的答案。
”
分割線
通讀一遍后,我有些失望,書中似乎沒有我想要的答案。輸光財產(chǎn),被抓去當(dāng)兵,父母、妻子、朋友、兒女在他身邊一個接著一個地遠(yuǎn)去,消失……縱觀福貴跌宕起伏的一生,我只覺得震撼。當(dāng)生活中有一連串變故接踵而來,當(dāng)一個人早已看盡世間百態(tài)、人情冷暖,而對生命不再眷戀之際,他該做出怎樣的選擇——離開,還是活下去?撒手離開,到另一個世界去,去重逢親人故友,沒有悲傷,沒有痛苦,不再有人與人之間身份的懸殊,不再有面對命運時無能為力的絕望;活下來,繼續(xù)在生活的泥沼中茍延殘喘,在造物主的掌控下無尊嚴(yán)地一點點讓生命延展。這道選擇題并不復(fù)雜,它永遠(yuǎn)也不會有正確答案,但其中的利害關(guān)系明了清晰。至少,我想,若是將我擺在福貴的境地上,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了結(jié)自己的生命,那是世間最容易的事。但福貴用自己戲劇般的一生給了萬千讀者、給了這個世界一個答案,一個藏了多少掙扎與智慧的、只屬于他自己的答案。一絲絲涼意蔓延至心底,我鄭重地重新翻開書頁。
電影《活著》劇照
分割線
人,究竟為了什么而活著?
作為一部題材沉重的小說,《活著》中敘述的語氣未免顯得過于輕快了些。明明是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失敗者,福貴回顧起自己的一生時卻是那樣輕松自然,似乎在講述的是一個與他毫不相干的故事。當(dāng)稀松平常的語氣遇上坎坷的歷程,當(dāng)主角的風(fēng)輕云淡與讀者的哀傷感慨碰擦出火花,沉重的內(nèi)容更顯沉重,悲傷的內(nèi)心則是更加悲傷。
電影《活著》福貴扮演者
這時,我不禁思考,福貴真的是所謂的“失敗者”嗎?他輸光家產(chǎn),將大家族一步步拖向深淵;他一生無所作為,也沒能讓他愛的人過上好日子。答案好像是肯定的。但是,退一步講,細(xì)細(xì)數(shù)來,有多少人能做到像他一樣,遭遇挫折后仍對生命堅守如初?又有多少人能在一身鉛華褪盡之時對人生無怨無悔,愉快地總結(jié)自己的生命歷程呢?魯迅有一句話說得動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如此說來,福貴應(yīng)是一名勇士吧?面對命運天秤的傾斜,他沒說什么,對于老天一而再,再而三的捉弄,他也選擇沉默。這不是膽怯懦弱,人其實是很渺小的,總是有窮盡畢生的氣力也不可能戰(zhàn)勝的東西。福貴,縱使他曾迷失航向,縱使他一生碌碌無為,但至少啊,他一直緊緊攥著那份勇氣,它引領(lǐng)著他緊隨命運的步伐,促使著他磨圓自己的棱角。因為勇敢,他找到了活著的真諦。從這一點看,我由衷地敬佩他,也敬畏他。
再一次合上這本小書,我想,我對于那個關(guān)乎人生的終極問題已有了些許了悟。
分割線
人,為了什么而活著?使命,是因為活著的使命。
家珍為了她的一雙兒女而活,有慶為了詮釋善良的定義而活,鳳霞為了枯根生命的誕生而活,二喜為了枯根生命的延續(xù)而活,枯根為了他夢想的牛而活,福貴則是為了活著而活……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有他們自己的使命,以他們自己的方式演繹人生起起落落的劇本?;蛟S他們的一生在外人眼中看來并不完滿,生命的終點處還有種種缺憾,但他們活過了,帶著他們鮮明的個性和傳奇的經(jīng)歷在每個讀者的心田上走過,在身后留下一串歪歪斜斜的足跡。這就足夠了。
電影《活著》家珍扮演者
哈姆萊特提出一個經(jīng)典的問題:“生存還是毀滅?”生存還是毀滅,這在八十年代的中國勞動人民心中構(gòu)不成一個需經(jīng)慎重思考的問題。即便是在那段最黑暗的歲月里,頑強的中華兒女依然選擇活下去,與命運抗?fàn)?,就像《俄狄浦斯王》中無奈的主角。在強大的命運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一顆塵埃,也許永遠(yuǎn)也扭轉(zhuǎn)不了既定的命運。但是出于人類活著的尊嚴(yán),我們依然要奮斗,要斗爭。
即便遭遇挫折,即便生無可戀,有智慧的生靈也會繼續(xù)堅定地走下去,直至大自然自動按下了結(jié)束鍵,直至使命完成的那一天。福貴如此,那頭擁有眾多名字的老牛也是如此。
電影《活著》劇照
分割線
活著,活下去,活得更好。
那是人類高舉著驕傲與尊嚴(yán),向造物主宣戰(zhàn)的號角。
在老人悠揚的歌聲里,在裊裊的炊煙中,兩抹年邁的身影漸漸遠(yuǎn)了。沒有人知道他們會走到什么時候,只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會堅守到生命的盡頭。
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jié)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tài),為那些在與命運抗?fàn)幍娜藗兲峁┳詈蟮臍w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