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zhí)行/暖 風
撕書減壓?高考還需平常心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zhí)行/暖 風
“天女散花”“六月暴雪”“再見了,高三”……隨著一陣狂歡,瞬間碎紙如雪,從天空飛落。
每年高考前后,各地高三畢業(yè)生的撕書照片頻現(xiàn)各大媒體,“撕書”仿佛演變成一場肆無忌憚的畢業(yè)禮。“撕書減壓”到底可不可???書本的最好歸宿在哪里?除了撕書,還有哪些更可取的減壓方法?
案例1 2016年5月20日,廈門海滄實驗中學畢業(yè)生在教學樓前將廢舊的試卷和書頁從樓上拋撒下來,并大喊“高考加油”,引發(fā)網(wǎng)友關注。
案例2 2016年5月28日,網(wǎng)絡上一則關于貴州六盤水五中畢業(yè)生撕書減壓的視頻引起熱議。在長達40秒鐘的視頻中,漫天的書頁源源不斷地從空中撒落,場面十分壯觀。
案例3 2016年6月2日,山東菏澤鄆城一中畢業(yè)生在教學樓上拋撒模擬試卷和紙屑,緩解高考壓力,場面相當震撼,教學樓前的空地白茫茫一片猶如下過大雪。
案例4 2016年6月4日,安徽六安毛坦廠中學畢業(yè)生撕書狂歡,漫天紙屑如飛雪一般飄落。
案例5 在一陣陣“高三加油”的歡呼聲中,碎紙片如雪花般飛落,鋪滿了操場——高考前夕,福建南平八中的畢業(yè)生撕書狂歡,盡情宣泄壓力。多名網(wǎng)友在微博上直播了撕書活動。
經(jīng)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那段艱苦歲月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考前幾天老師也不會再勸學生復習,而是盡力調節(jié)大家的心態(tài),為的就是讓學生放松心情,保證正常發(fā)揮。撕書是考生們的一種減緩壓力的方式,大家能夠理解,但是采用撕書的方式來宣泄情緒真的可取嗎?
正方:寬容看待學生撕書
高二王同學:相較于正經(jīng)八百的成人禮,漫天飛舞的碎碎書頁,是青春瘋狂的印記。撕書就像成人世界的西紅柿大戰(zhàn)、潑水節(jié)、泥漿派對——再不瘋狂,青春就老了。對撕書這件事,與其無端地進行道德詰責,倒不如讓它成為畢業(yè)季自由來去的一種樂趣吧。
武漢三中王老師:誰的青春不迷茫?每個人的青春都曾這樣走過。在當前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高三學生的升學壓力可想而知。長期的疲勞戰(zhàn)術、題海戰(zhàn)術,早已讓他們神經(jīng)緊繃,在即將迎來高考這一硬仗時,以撕書的方式釋放自己的壓力,大家不妨給予理解和寬容。
成都某中學鄭老師:以撕書為情緒疏導口,釋放經(jīng)年累月的壓力,總比壓抑或大爆發(fā)更健康有益。說白了,這是一種最純良無害的儀式,宣告了禁錮歲月的解放,釋放了青春荷爾蒙的熱量。誰不曾天馬行空,誰不曾年少輕狂?
學生家長劉先生:撕書好多年前就有了,在很多學校都發(fā)生過。首先,這不違法,每個人有處理自己財產(chǎn)的權利,撕書畢竟是撕自己的書;其次,大家都知道高三非常辛苦、壓力很大,學生發(fā)泄一下也無可厚非;最后,撕書多少有點像古代打仗前的祭旗儀式,它表明的是一種必勝的信念,類似于破釜沉舟的姿態(tài),把自己的后路斷了,追求這一次的成功。
反方:撕書舉動不可為
大二學生小劉:我畢業(yè)那年也撕過書。當時看到大家都在撕書,覺得很爽就跟著撕,現(xiàn)在回想起來,撕書說到底是自己害怕失敗,是在逃避,是一種極端焦慮情緒的爆發(fā)。
漢川實驗高中陳老師:高考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人生新的起點。撕書,就像和過去決裂一樣。殊不知,成長過程的每一步,都值得珍惜。學生集體撕書,更值得學校和老師反思。雖然學生撕書不理性,但同時也折射出高中畢業(yè)儀式的欠缺。
學生家長江女士:撕書有辱斯文,是不尊重知識的表現(xiàn),也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錯覺,似乎課本只是通往大學的一種工具,而一旦目標達到就淪為雞肋,既然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索性撕個粉碎。
網(wǎng)友“清風”:高考的壓力并不是最大的,以后還有更多的考試、更多的挑戰(zhàn),如果一味地以這種極端的方式發(fā)泄情緒的話,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這不是一個理智的高中生應該做出的事情。
說高考來臨沒有壓力,那絕對是假話;但是說把書撕了壓力就沒了,恐怕也不能讓人信服。書是戰(zhàn)友,不是敵人。壓力當然要釋放,士氣當然也要鼓舞,但是釋放壓力的最終目的,說到底是要讀好書,而不是撕書。
撕書,意味著與青春告別。也許有學生認為“我的青春我做主”,一場考試過后,不該留下這些束縛自由的課本。殊不知,撕書過后,同學們仍然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曇花一現(xiàn)般的撕書場景,或許可以留下“壯觀”的畢業(yè)獻禮,但“壯觀”之后呢?一場滿地廢紙、過度張揚的青春宣泄,還是抵不過嚴峻的社會現(xiàn)實。
成長歲月,青春無悔。越來越多的撕書場景,表面上看似很美好,實際上正在淡化校園的青春色彩。有時候,不是書本沒有感情,而是我們缺乏對知識的基本尊重,一場考試過后,便將之前的資料和書本統(tǒng)統(tǒng)扔掉,以此為瀟灑,殊不知這是對自己的放縱,而放縱過后,留下的卻是無盡的嘆息。
我們總是在青春的故事中自我陶醉,卻在這種陶醉中漸漸迷茫。撕書、吼樓、狂歡、通宵……短暫的瘋狂過后,該走的不會停留,舍棄的卻再也拾不起來,一些看似青春勃發(fā)的紀念活動,實則只是浪費青春的表現(xiàn),折射出一種群體畸態(tài)。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學到的知識、擁有的教材、經(jīng)歷的青春,或許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或許是一種看似可有可無的存在,但至少,那是某個時段內無法磨滅的痕跡,在我們的心底深深扎根。一本書、一段記憶,在最美的年華里,回首這些,便是最好的風景。撕書不理性,吼樓也擾民,非要找一種方式宣泄,何不抽空約上兩三個好友,找一處開闊地,大吼幾聲,紀念青春。
各種愛有各種姿態(tài)。那些藏在課桌里的書本,就讓它們靜靜地躺在那里,若干年后,也能給大家留下一份真摯的回憶。
既然撕書惹爭議,何不轉換思路,讓陪伴自己三年的書本有更好的去處呢?
1.留下來做個紀念
嶄新的書本見證你的懶惰,做滿筆記的課本見證你的奮斗。對自己來說,這一定是最珍貴、最難忘的回憶。在以后的歲月里,這些因為被翻閱過無數(shù)次而變舊的書本、反復做過的試卷和滿是密密麻麻的筆記會讓你回想起那段別樣的青春。
2.將筆記本送給學弟學妹
往昔的你專心聽過老師的每一堂課,認真做過連自己也數(shù)不清的試卷,研究過每一道錯題,一字一句地記錄下每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一點一滴的積累,你的筆記本才顯得彌足珍貴。這么珍貴的東西,怎么舍得扔掉呢?雖然即將告別高中時代,或許以后用不上了,但你可以延續(xù)它的價值,在告別之際,把筆記本轉送給學弟學妹,他們很需要哦!
3.多年后,它們是蒙塵的美好記憶
作家馬伯庸在其微博上寫過:“別撕書,別撕卷子,別撕筆記,留好。20年后,你會再次從箱子里無意中翻到這些東西,蒙塵已久。你一屁股坐在地板上,一邊收拾一邊翻看。筆跡略有褪色,曾經(jīng)的厭惡褪得更干凈,里面每一行字都能讓你想起點什么。曾經(jīng)的生活就這么被一點點拼回來,一個下午也許就這么‘荒廢’了,但你會很開心?!?/p>
4.捐給貧困山區(qū)
不可否認,不少大山深處的學校辦學條件還很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山里的孩子了解外界的主要途徑就是課本,除了課本,他們很難讀到一本課外書。所以,不妨和朋友們一起,精心挑選讀物,把它們送給更需要的人。
5.義賣
通過義賣活動,把凝聚自己心血的學習資料賣給師弟師妹,師弟師妹能從自己留下的復習資料中,獲得學習上的幫助,而自己也能以這種文明環(huán)保的“畢業(yè)禮”告別母校。
1.保障每天7小時睡眠
合理安排學習與休息時間,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在保障每天7小時睡眠的基礎上,除去吃飯時間,每天至少休息、鍛煉1小時。聽聽音樂,適量運動,不但可以緩解疲勞與緊張,還能提高學習效率。
2.放下心理負擔
考前很多學生心理負擔重,總擔心考不好會辜負父母、老師的期望,這該怎么辦?只要自己盡力了,即使考不上理想的學校,未來的人生也還會有很多的機遇在等待自己,抱著這樣的信念,就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坦然面對高考。
3.別總和身邊同學比成績
每天焦慮不安,總覺得身邊的同學都比自己學得多、考得好。要克服這種焦慮,必須正確了解自己的實力,不盲目攀比,同時告誡自己:高考是與全國數(shù)以百萬計的學子在競爭,即使身邊的同學平時成績超過了自己,那也不能證明什么。
4.進考場不妨嘗試“藐視”戰(zhàn)略
進入考場后,可以看看窗外的風景或稍稍閉目養(yǎng)神,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試卷發(fā)下來以后,萬一腦子里出現(xiàn)一片空白,一定不要慌張,合上試卷做幾次深呼吸,使自己盡快平靜下來。
5.飲食減壓法
維生素C具有減輕心理壓力的作用,考前可適量攝取諸如草莓、洋蔥、菠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另外,胡蘿卜能加快大腦的新陳代謝,有助于記憶;檸檬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接受能力。
一個高考狀元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己考高分的秘訣就是“一切如?!?,甚至考前依然按慣例在家做家務。不可否認,考生在高考期間,情緒上會有波動,心理上會有壓力,但最好的應對之策,無外乎“一切如常”。這樣才能保持平常心,以最好姿態(tài)迎接考試。如果對高考多一點平常心,考生們也就不必用撕書這樣的極端方式來減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