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學(xué)
鄒昌躍
步行街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學(xué)
鄒昌躍
大理石基座的鐘樓靜靜屹立在步行街街口,被高樓包圍的它看起來有些自卑。匆匆的行人也許會忽略它的存在,或在心里來句“抵腳絆手”,但它也能讓人想起些什么。
這一帶曾是英國租界,太古、怡和洋行等外國企業(yè)紛紛在此設(shè)點。可以想象,在那時,西裝革履的洋紳士們整天進出于街道兩側(cè)帶玻璃門的小洋樓,品茶斟酒間,做成一單單跨國生意。
聯(lián)想還沒結(jié)束,喧囂聲就傳進耳朵——當年那種繁忙卻不浮躁、熱鬧而又優(yōu)雅的老街氣度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推銷的爆炸聲,我意識到,這是21世紀的九江步行街。
我有些遺憾。父親說,步行街上曾經(jīng)有一家全市聞名的“湯圓大王”,公私合營的。每逢過年,他和小伙伴們就帶上小炮仗到這一帶“對陣”,鬧夠了,就在“湯圓大王”買一碗5分錢的湯圓好好享受一番。在步行街上,我竭力想在鱗次櫛比的店鋪間找尋當年“湯圓大王”的蹤跡。終于,在“名創(chuàng)優(yōu)品”招牌上方,黃色墻面上赫然出現(xiàn)紅色的“湯圓”二字,上下排列,頗有氣勢,而“大”字卻只能探出個腦袋。
我不禁感到歷史的進程有時如同沙塵暴,一番席卷之后呼嘯而過。
但直覺又告訴我,有的東西恐怕不那么容易消失,此外,在一些消失中可能正蘊含著進步的意義。
眼前這條步行街,一個多世紀以來,繁華熱鬧未曾改變?,F(xiàn)在,雖然老字號的食店沒了,但代之以各種新潮的店鋪,有許多新奇玩意兒對顧客具有強磁鐵似的吸引力——“世道必進,后勝于今”,可不是嘛!
在24小時不打烊的肯德基旁邊,迪卡樂KTV樓下,手持書卷的陶淵明塑像格外吸引我。你看,五柳先生的目光是如此淡然又透著飄逸,真有些“心遠地自偏”的味道。豈止他喲,陶侃、庾亮、韋應(yīng)物、白居易、黃庭堅、周敦頤……無數(shù)與潯陽結(jié)下不解之緣的風(fēng)流人物都不曾料到,他們隨性、灑脫的個性早已深深鑄進了這座城市的靈魂中。
你如果來到九江,哪怕待上一天,可能也會感受到這城市閑云野鶴般閑散的精神。城市面貌時刻在變,繁華不改,熱鬧依舊,盡管有些老字號店鋪已經(jīng)消失,但如果一座城市有了自己獨一無二的“老字號”精神,自然也就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背對滔滔江水,我坐在長椅上,望著步行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看他們笑得那樣開心,我何等愜意!
文章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錯感,這種交錯感來自作者在文章中所呈現(xiàn)的場景的轉(zhuǎn)變。作者通過這種交錯感去表現(xiàn)九江這座城市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融性。而這種交融性又何止局限在九江這個魅力之都,在中國這片浩瀚的土地上,歷史與現(xiàn)實、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相輝映比比皆是。(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