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未奢望有一天會寫詩。但,這并不妨礙我喜歡詩。就像有著粗啞低沉嗓音的我,卻偏偏愛唱歌。我愛著的,不是辭藻和音色,而是突然被文字或旋律戳中的痛點,在暗夜里滲出春的綠液。青藍格格的詩,隱忍,冷靜,卻有著骨子里的搖滾。
一
木桶帖
父親親手做了一只木桶
桶身古樸、渾厚
沒有絲毫現(xiàn)代的味道
這一點,與木頭本身雷同
我能想象出父親
戴著老花鏡
低頭做木桶的情景——
父親一定是用刨子
將一塊塊木板刨平
然后又一塊塊地拼接為
他想要的木桶的模樣
我童年的時候
父親就經(jīng)常用一塊塊積木為我
堆砌出一個嶄新的
世界——
或許他是想告訴我
生活,要原原本本掌控在自己手中
那時候,我還小
并不懂得如何松手與
怎么放下
有些蝕骨的情懷
還沒有深入到我虛弱的
雙肋和心房
父親啊,如今
你額頭上的白色就是女兒的全部世界
如今啊,我智慧而
慈祥的父親
用一只木桶就把我的生活還原為
我出生時的形狀
至此,我不會再移動半步
二
古時候
古時候,我的臉像某一位寫詩的女子的臉。
現(xiàn)在,我的臉像她的另一張臉。
我不知道她是誰!
我只知道,古時候,她的眉毛彎彎,
仿佛一位俠客涌起的江湖。
我迷戀沒有被腐蝕過的古時候,
猶如花朵迷戀被愛情打開的幸福的花園。
古時候,如果我寫詩,完全有可能
偶遇一位喜歡舞文弄墨的皇帝。
那么,我就有可能成為他的愛妃。
每一日端坐于小軒窗前,或許還可以松鶴延年。
古時候,我可以用我虛無的肉體,
去養(yǎng)育詩歌的梅蘭竹菊。
然后,再用詩歌的梅蘭竹菊拯救我自己。
唯有這樣,我才能變得完美……
呵,我的眉毛,彎彎——
如果我,真能追隨一位俠客回到現(xiàn)代,我們依然還要
仗劍天涯——
三
舊梳子
它在過濾時光的同時,
也過濾了一個女人稀薄的身體。
每一次將它拿起,
就是每一次將它放下。
二十三年前,
它拯救了一個女孩全部的美。
——如今,它陪伴著她一起神奇的變老了。
仿佛人到中年的名字
只有一個。
它的名字也只有一個。
我在它的前面加上一個沉重的“舊”字,
僅僅是為了逃避一場隱喻。
這場隱喻并不比時光的倒影
顯得更真實。
但它一定離她更近一些。
它更接近她腐朽的裙子和情竇初開的愛情。
又一個十二月就要結束了,
又一個一月就要開始了。
一些事物退場,一些事物重新進入生活。
今后的時光里,這把舊梳子的命運
會不會變得讓我們更吃驚?
它能否存在到一個女人,為了詮釋生命的隱喻
而,削發(fā)為尼?
四
舊手表
母親常說:“你父親的手表與
你的年齡一樣大?!?/p>
每次母親這么說的時候,
我的心就顫栗一下。
我并非對父親的手表有如此長的壽命
感到驚奇,而是因為
我知道,父親與母親是在用
這塊已經(jīng)有
四十二年壽命的手表,
將過去與現(xiàn)在的距離拉得更近一些。
與父親手表有關的故事
有很多,我就是其中的一個。
只是我的故事,
因手表的存在而顯得更甜蜜。
我就是在甜蜜中長大的——
這種甜與蜂蜜的甜不同,
這種甜與愛情的甜也不同。
這種甜,只有我的父親和母親能夠駕馭。
父親和母親用
這塊手表
構筑出我生命的年輪。
父親的手表從來沒有停止過轉動,
父親每天按時
擰緊他手表的
發(fā)條,這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一種習慣。
父親和母親
用這塊手表
掌控了我年輪的脈搏……
無論我變得多么蒼老,
在他們心中,
我永遠是那個,已經(jīng)五歲了,頭發(fā)仍然沒有
長長的大女兒。
五
一個女人的問題
描述一個女人的問題可以從
描述一件舊裙子開始
又似乎不可以。再往深一些拓展
似乎還可以描述她
交叉的雙腿或緊抱的雙臂
完全可以忽略她單薄的身體里小溪是否洶涌
不貞節(jié)的溝壑
是否縱橫
那兩枚聳立的寶貝兒
高高的——
已經(jīng)被分解成許許多多不同的顏色
當她仰面朝天的時候
她仿佛一個有經(jīng)驗的謀殺者戰(zhàn)勝了所有的
自殺者……
她離大地與陰間的距離
如此之近
我見過一個女人的
腹部插著刀——
她冰涼而枯萎的身體上裹著一件舊裙子
那一刻,我不停地
告誡自己
要將所有的喧囂都轉換為稀疏的鳥鳴
要在身體里建一座教堂以此抑止邪惡之念隨時
浮上來——
她躺下的地方像太陽
還是像籠子
沒有一件遺物可以引申出這個慈悲的問題
哦,我忘記
用濃重一些的筆墨去描述她閃耀的臉龐了
但這并不證明她的一生是
淡淡的——
簡介:
青藍格格,本名王曉艷。內(nèi)蒙古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全國公安詩歌詩詞學會理事。作品散見各類刊物及年度選本。曾參加詩刊社第二十七屆青春詩會,曾就讀魯迅文學院作家班。著有新詩集《如果是琥珀》(2014年,長江文藝出版社)、散文詩集《石頭里的教堂》(2015年,長江文藝出版社)。
點評
生命的梳理和人性的呼喚
青藍格格有一把梳子, 她梳理了自己,也梳理了生命,還梳理了那些冰冷而堅硬的事物,讓它們散發(fā)出一絲溫度。評價青藍格格的詩風轉換,是一個由刀刃轉向梳子的轉變過程,她不再劃開人性上的傷口,而是溫和地在傷痕上輕輕撫摸。她似乎由看透人生轉為看淡人生,然后從童年的記憶里重新發(fā)現(xiàn),尋找生命的本真狀態(tài)。
她從昔日時光與現(xiàn)在的通道中找到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重新認識自己,然后脫胎換骨,浴火重生。成熟的詩人必然要經(jīng)歷一個從自我認定到本我認定的過程,從自我的個性張揚到本我的無聲無息,從對峙到消解, 從割裂到還原。然后詩變得隱忍、平靜、克制, 但蘊含了更大的張力,如一朵花里隱藏的雷聲。
在那些舊木桶、舊手表、舊毛衣、舊梳子里,在記憶的原野里,新枝勃發(fā),生命悄然蠕動。青藍格格的詩是琥珀色的,一種迷人的略顯陳舊與滄桑的顏色,它古老而澄澈,散發(fā)著溫郁的光。她對生命的梳理都是為了那束微弱的光,那里不僅藏著對人性的呼喚,還藏對世界寬和的理解以及一個柔弱女子的全部力量。(鄧迪思)
紙刊合作:《當代人》《長城》《詩選刊》《河北作家》《散文百家》《小品文選刊》《當代小小說》《小小說百家》《唐山文學》《興安文學》《包頭晚報》《邢臺日報》(合作期刊陸續(xù)添加中)
《西部作家》微信平臺,堅持最新原創(chuàng)作品推介,歡迎各大文學期刊合作選稿!
投稿郵箱:xibuzuojia@126.com
創(chuàng)刊宗旨與理念
《西部作家》是西部聯(lián)盟會主辦的綜合性文學雙月刊,創(chuàng)辦于2012年1月,是非營利的公益性文學期刊。
宗 旨:以交流文學為主要目的,探索前沿文學,追求文學新理念,審視當下文化。不搞征訂、不以任何手段收取作者費用,為文學愛好者和作家搭建交流平臺。
理 念:提倡文學多元化,鼓勵超前性寫作,積極探索新的創(chuàng)作模式,以人文關懷為基礎,關注當下現(xiàn)實。發(fā)掘具有現(xiàn)代性內(nèi)核、地域性特色的優(yōu)秀作品。
顧 問:韓石山、熊育群、秦嶺、洪燭、陳啟文、鄧九剛、余繼聰、阮直、王克楠、帕蒂古麗、李榮
社 長:張柏青
主 編:鄧迪思
副 主 編:梅 紓
微信平臺編輯: 阿兮、王存良、章遠初、冷秋、朱輝、記得、一朵女子、高世玲、盧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