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凌
摘 要:對于高職教育而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教育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為培養(yǎng)技術型和技能型復合型人才,采取新型高效的教育體制辦法,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對應培養(yǎng)。引入認知學徒制,能夠針對學生多方面能力培養(yǎng)采取多樣化教學。對高職傳媒教育而言,應用認知學徒制,能夠滿足傳媒專業(yè)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和實踐中提高的具體需求。本文在簡要闡述認知學徒制的概念和主要特征之后,分析了高職傳媒教育中應用認知學徒制的必要性,并就認知學徒制在高職傳媒教育中的具體應用進行闡述分析,以期為高職教育優(yōu)化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認知學徒制;高職;傳媒教育;應用
高職課堂教育當中,多是采用傳統(tǒng)的講解和接受的單向化教學模式,不僅無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尤其導致特定專業(yè)教學效果不佳,無法提升學生在專業(yè)上的多方面能力。認知學徒制為傳統(tǒng)教學方式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新型教學機制,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與學校教育進行有益結合,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針對高職傳媒專業(yè)而言,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獨立探究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滿足未來就業(yè)的具體需求。
1 認知學徒制概述
隨著傳統(tǒng)學徒制與社會發(fā)展矛盾的日益激化,美國認知科學家科斯林和布朗等學者,從人類學家萊夫等人關于情境學習和學徒制方面的研究中受到啟發(fā),吸收傳統(tǒng)學徒制的核心技術,結合現代學校教育中對于認知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特點,于1989年正式提出了認知學徒制理論[1]。認知學徒制理論是在傳統(tǒng)學徒制方法基礎上,將計算機技術進行有機融合,以培養(yǎng)學生實踐當中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目標。認知學徒制從宏觀上來看是教育理論,而從微觀上則是新型的教學模式,主張營造新的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方法上,認知學徒制有著包括示范和指導、腳手架設計、表達和反思、探究等多種實踐教育方法[2]。所有教學方法整合起來,能夠為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強化知識轉化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2 高職傳媒教育中應用認知學徒制的必要性
在高職傳媒教育當中引入認知學徒制,是有著相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首先,對于高職課堂教學而言,新時代的科技發(fā)展迅速,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信息傳播速度更快,對于高職人才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傳統(tǒng)的教學機制仍然停留在知識的傳輸上,學生的個人能力培養(yǎng)得不到充分關注,知識的應用性也很難被認知;其次,對于傳媒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其在畢業(yè)后進入到對應崗位時,需要具備極強的思維能力和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多注重知識的學習,而在知識的應用性和能力的實際培養(yǎng)方面較為欠缺。認知學徒制則正是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主張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情境學習后實現多方面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成為具備知識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3 認知學徒制在高職傳媒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3.1 明確認知學徒制學習環(huán)境設計原則
(1)打造真實學習環(huán)境
認知學徒制的關鍵之處在于對學習環(huán)境的打造,通過打造真實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知識的活學活用,實現情境向現實的有效過渡[3]。為確保認知學徒制在傳媒教學當中的有效應用,教師應當首先就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進行全面思考設計,加強情境和學生生活的關聯性,讓其在逼真的情境中明確知識對于現實的重要價值。
(2)明確學生的中心地位
學生應當在教學當中發(fā)揮中心主體作用,明確學生的中心地位,讓其通過自我參與和實踐進行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并進行自我觀點的表達和討論,進而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實現自身技能的有效提升。教學當中教師應當突出學生對于情境的真實感受和體驗,輔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
(3)凸顯專家教師的重要性
認知學徒制承繼了傳統(tǒng)學徒制的機制,明確了專家教師的重要作用。讓專家教師發(fā)揮其輔導和引導作用,通過和學生的積極有益互動,幫助學生進行學習任務的完成,實現專長和技能的有效提升。讓專家教師在示范和指導、搭建腳手架等方式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其示范引導作用。
(4)有效利用合作學習機制
認知學徒制強調合作的重要性,在保證學生個體學習和提升的基礎上,主張學生之間進行有益交流和合作學習。一方面通過合作讓學生進行問題的共同分析和解決,實現知識技能的合作共享;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合作互助實現焦慮恐慌情緒的有效緩解,強化其學習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3.2 架構認知學徒制教學環(huán)境設計模型
(1)向學生進行項目示范指導
教師應當明確傳媒專業(yè)對于學生技能的要求,在教學中通過有效示范讓學生能夠明確項目解決過程中的條理性。如教師可通過視頻進行演示,讓學生對傳媒領域中具體項目的分析、解決和總結過程有清晰的了解,形成條理清晰的思維模式[4]。同時,教師還可將自身實際工作的策略設計進行展示,以自身實例作為項目示范,將思維過程外顯化,進而幫助學生思考和實踐。在具體的演練項目中,教師應通過引導和監(jiān)督的方式,指導學生一步步完成學習項目,實現技能的全面發(fā)展。
(2)腳手架設計應用
腳手架的一個關鍵要素是,教師必須提供剛好足夠的支撐去鼓勵學生的進步,并且當學生熟練后,腳手架應該拆除。有效的腳手架應提供提示和暗示,幫助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比如,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選擇一個小型傳媒項目,完成項目的每一個步驟都良好地組織并列出提綱,同時給學生布置若干小型作業(yè),以引出反饋和所需的幫助。這一整套教學過程明確了學生知識學習和問題解決的脈絡,幫助學生獲得了知識的汲取和能力的提升。
(3)倡導學生清晰表達
學生自我表達對于其思維的整理和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教師可組織小組項目,讓學生通過小組為單位的任務解決方式,進而就項目內容進行講解,并對項目解決過程進行多媒體展示和口頭表達,讓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外顯,幫助學生個體進行思維整理,也幫助大家了解其他同學思考問題的方式,共同促進提高,達到相互交流和相互學習的效果[5]。
(4)引導學生反思探究
傳媒專業(yè)對于學生的要求是能夠對社會現象和具體項目案例有清晰的認識,在組織思維內容后提出明確的看法,并采取對應的行動措施,達到傳媒的現實效果。為此,思維能力的強弱決定了學生在傳媒體系內的生存好壞。教師應鼓勵學生對小組項目內容進行回顧分析,并對小組中個人和整體的表現進行總結反思。由教師進行全面評價,提出改進意見,讓學生明確今后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促使學生以類似專家解決問題的方法去親自發(fā)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探究可以讓學生學會制定可實現的目標,學會怎樣去發(fā)展和檢驗假設,最終讓學生自己做出發(fā)現。
4 結語
現代社會發(fā)展迅速,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于傳媒從業(yè)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對于高職傳媒專業(yè)學生而言,只有不斷實現自身技能和能力的提升,成為復合型和創(chuàng)新性人才,才能輕松應對未來工作并適應市場需求。認知學徒制應用于高職傳媒教育,能夠發(fā)揮其特殊學制的優(yōu)勢,通過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優(yōu)化,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究,通過教師的示范和指導,對于傳媒理論知識和實踐要求有更為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并在專業(yè)能力上進行不斷強化。在問題理解和解決上更加輕松,也就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中生存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鄭歡. 現代學徒制在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有效應用[J]. 才智,2017(3):68.
[2] 蔡衛(wèi)星. 認知學徒制在高職院校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探索[J]. 經營管理者,2016(34):463.
[3] 楊鐵錚. 認知學徒制在高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16(1):65-68.
[4] 徐渠. 淺析“現代學徒制”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12):102-103.
[5] 黃瑞,鄒霞. 認知學徒制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江蘇開放大學學報,2014(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