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購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偶爾上網買點藥物保健品也并不少見。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患者若不遵醫(yī)囑,私自服用一些藥物和保健品很有可能會引發(fā)肝損傷,嚴重時可致命。近日,浙江一中年女子10年間N次網上購藥且癡迷自當醫(yī)生治己病,悲劇便無生息地拉開帷幕。
女子堅持自己治病10年 險失血而亡
據媒體報道,該女子是網購“老司機”,大約10多年前就喜歡在網上購藥或保健品,覺得十分方便。后來干脆自我診斷,購藥治病。
回憶起行“醫(yī)”經歷,該女子如數家珍:有段時間,臉上有幾塊黃色斑,網上一查,與 “黃褐斑”癥狀相似;再一查治療方法,最后選中了“桑葉”,網上買來后沖服,自覺效果不錯。之后盡管隨著年齡的增長,毛病多了起來,但她仍然很少去醫(yī)院就診。2年前,該女子莫名其妙地出現全身發(fā)黃,伴瘙癢;即便后來陰道流血10余天,頭暈乏力……仍癡心不改,不顧親朋好友的善意相勸,繼續(xù)服用中藥堅持不去醫(yī)院。
入院搶救的半個月前,更大的危險襲來,最終將她的“行醫(yī)”夢徹底擊碎。該女子在經期第三天,本應減少的月經量突然增多,且每日均較前日增多,最多的一天需更換20多張衛(wèi)生巾。該女子起初還是服中草藥但病情無好轉,乏力、氣急氣促等癥狀越發(fā)明顯,不得不在家人的攙扶下到當地醫(yī)院就診。
醫(yī)生對其進行檢查后,發(fā)現該女子的病情十分緊急,需要及時搶救。由于出血量大,女子的血色素(血紅蛋白)迅速降至2.1克(正常女性11克以上);凝血功能(PT): 35秒(正常值為11-14m秒)總膽紅素 178umol/L,為正常值的10倍……診斷為重度貧血,肝功能明顯異常等。
經眾多專家會診,該女子的診斷結果為肺炎,急性呼吸衰竭,藥物性肝損,急性肝衰竭,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急性腎損傷等。“這其中像藥物性肝損,急性肝衰竭,光一項不及時救治,就可能發(fā)生危險,何況多種危險嚴重的疾病疊加齊攻呢?好在患者最后時刻總算醒悟,否則……”醫(yī)生坦言。
明確病因后,醫(yī)護人員立即對其采取了一系列急救措施,比如補充凝血因子、護肝、護腎等?;颊哐嚎偰懠t素是正常值的10倍,采取血漿置換,即將患者身體內血液抽出來,再將新鮮血漿輸注,每次3000多毫升,連續(xù)3次,共近萬毫升。經過積極治療后,該女子的各項指標才有好轉,已沒無頭暈乏力,胸悶氣急等不適。
醫(yī)師提醒:購藥自醫(yī)不靠譜
為什么該女子的月經量如此大,而且血止不住呢?對此,醫(yī)生解釋說,考慮其為藥物性(中藥)肝損傷引起肝衰竭,肝衰竭后因缺乏凝血因子而引發(fā)月經過多,最終導致失血性貧血。
醫(yī)生坦言,患者感覺有些“治療”是有效果的,或許一兩次“歪打正著”,但大多數不是治病而是傷身。比如該女子因“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自行服藥好幾年,但檢查發(fā)現該病如今依然存在。
如今通過網購,人們不僅能買到非處方藥,甚至有些處方藥也能輕而易舉買到。網上藥店雖然給消費者提供了方便,但是藥品良莠不齊。退一萬步說,即使購到的是正規(guī)藥品,還有面臨如何對癥施治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目前我國消費者普遍缺乏自我藥療基本常識,尤其是對處方藥。在網上購藥,并沒有在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更多是跟著廣告走,這就容易產生因亂服藥出現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的事件。
中藥并非完全沒有副作用
此外,中藥是我國的傳統(tǒng)醫(yī)學,幾千年來人們將它用于治療疾病,強身健體,不少人認為它是天然的,沒有什么毒性,其實是誤解。
在生活中,不乏濫用中草藥偏方治病,最終導致藥物性肝損傷的患者,他們當中有吃何首烏治白發(fā)的、有吃土三七泡藥酒治疼痛的,還有服用不明成分的中藥偏方。
藥物性肝損傷人群當中,有相當數量是因為偏信中草藥較“溫和”、“無任何毒副作用”,過量服用導致。專家建議,患者在選擇中藥時,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避免超過規(guī)定量和長期服用,切忌不經醫(yī)囑擅自搭配中藥,更不可迷信民間偏方。比如喝了一周多的自采蒲公英代茶飲治“肝火”,很有可能喝出“藥物性肝損傷”。
那么,到底什么是藥物性肝損傷?中草藥也能導致肝損害嗎?
什么是藥物性肝損傷?
藥物性肝損傷是指由各類處方或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制劑、傳統(tǒng)中藥、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等所誘發(fā)的肝損傷,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最棘手的是,迄今仍缺乏簡便、客觀、特異的診斷指標和特效治療手段。
>>>>
傷肝的中藥有哪些?
傳統(tǒng)中藥何首烏、土三七,以及治療骨質疏松、關節(jié)炎、白癜風、銀屑病、濕疹、痤瘡等疾病的某些復方制劑等都與肝損傷相關。但由于組分復雜,很難確定究竟是哪些成分引起肝損傷。因此老百姓認為 “中藥最安全”的說法并不對!
在臨床診斷中,中藥何首烏(生首烏泡水治白發(fā))、黃藥子(治療甲亢)、土茯苓(治療濕疹)都能引發(fā)肝損傷。此外,川楝子、天花粉、千里光、雷公藤、白屈菜等傷肝報道也很常見。因此服藥一定要謹遵醫(yī)囑,千萬不要自行服藥。
肝功異常當心藥物損傷
醫(yī)生介紹,藥物造成的肝損傷通常出現在用藥數日或數周后,有的患者僅表現為肝功能異常,有的可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如乏力、惡心、嘔吐、厭食、尿黃、眼黃、發(fā)熱等,體檢可見肝硬化、肝腫大或肝萎縮,甚至發(fā)生急性肝炎或肝臟腫瘤。臨床上,大多數患者是因為化驗肝功能異常而就診。
>>>>
傷肝的化學藥物也不少
除了中草藥,臨床上導致肝損害的西藥也不少,例如較常見的抗結核藥、抗腫瘤藥、抗生素、解熱鎮(zhèn)痛藥、化療藥等,此外還有降脂藥、抗真菌藥、保健品。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用藥的越來越多,常是多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無疑增加藥物性肝損傷的風險。
最后提醒大家,一旦身體出現異常,及時停用可疑肝損傷藥物且盡快就醫(yī),以免耽誤治療。患者在選擇中藥時,最好在醫(yī)生的辨證指導下服用,避免超過規(guī)定量和長期服用,切忌不經醫(yī)囑擅自搭配中藥,更不可迷信民間偏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