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以拓展延伸教學為主要研究基礎,以分析拓展延伸教學的具體內涵以及教學原則為研究對象,針對當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拓展延伸教學運用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結合相關教學案例以及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著重圍繞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運用拓展延伸教學進行簡要分析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拓展延伸教學;具體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改之下,語文教學當中開始出現(xiàn)了“拓展延伸教學”的身影,教師通過積極運用拓展延伸教學,以有效完成對學生的教學指引,在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的基礎之上,使得學生可以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技能,進一步拓展自身的眼界,這有助于實現(xiàn)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全面發(fā)展。目前拓展延伸教學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基于此,本文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拓展延伸教學”的運用提出幾點相關思考。
一、拓展延伸教學及其原則分析
(一)具體內涵
拓展延伸教學是當前眾多教學方式中的一種,教師在完成教材和文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之上,通過向學生額外滲透與之相關的知識內容以及方法技能等,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使其能夠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進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將拓展延伸教學運用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能夠在完成基礎知識教學之余,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通過積極鼓勵學生主動探尋更多的課外知識,幫助其深化語文學習成效。
(二)教學原則
拓展延伸教學當中需要教師遵守三大教學原則,分別為質疑性、主體性以及和諧性原則,在質疑性原則當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并積極鼓勵其能夠勇于挑戰(zhàn)權威、突破固定思維框架的限制。而在主體性原則當中,教師則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積極發(fā)揮自身知識引導作用的同時,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主動參與語文教學活動,在實踐中深化語文知識內容的學習。而在和諧性原則當中則要求教師能夠平等地對待學生,在積極同學生進行高效交流互動的基礎之上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為優(yōu)化教學成效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二、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拓展延伸教學”的運用問題
(一)與文本相脫節(jié)
拓展延伸教學與文本相脫節(jié),教師在進行拓展延伸的過程當中未能將教學內容與文本內容進行有機結合。譬如說在《陋室銘》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對陋室環(huán)境等方面的描述,雖然表面上看教師確實完成了教學的延伸與拓展,學生也能夠有效鍛煉自身的想象能力和語文表達能力,但這與課堂教學目標之間并無過多關聯(lián),學生學習的拓展延伸知識無法幫助其更好地理解文本,延伸拓展內容與《陋室銘》托物言志的核心主題關聯(lián)不大,使得拓展延伸教學喪失了“以外養(yǎng)內”的重要意義。
(二)拓展比較隨意
根據(jù)筆者的觀察發(fā)現(xiàn),當前教師在進行拓展延伸教學的過程當中缺乏明確的計劃,不僅存在明顯的隨意性,而且缺乏較好的實踐性和實用性。譬如說在老舍《濟南的冬天》的教學當中,教師要求學生將濟南的冬天與北京的冬天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準確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掌握基本的景物描寫方法。這對于領略過北京冬季美景的學生而言比較容易,但對于從未去過北京或是從未見過冬季北京的學生而言,在對二者進行比較的過程當中就顯得非常吃力,由于拓展延伸教學內容本身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出入,因此也使得學生在參與《濟南的冬天》的拓展延伸教學當中明顯表現(xiàn)出興致缺乏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拓展延伸教學應有效用的充分發(fā)揮。
(三)拓展語文性少
根據(jù)新課改提出的相關要求,教師需要在注重學科知識整合的基礎之上,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范圍,使得語文學科能夠同其他學科進行相互交叉、融合,以有效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培養(yǎng)其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但許多教師在進行拓展延伸教學的過程當中,逐漸偏離了語文課型,導致拓展延伸教學出現(xiàn)“不倫不類”的情況。譬如說在契訶夫的《變色龍》一課教學當中,教師為了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掌握巡警奧楚蔑洛夫多次變臉的語氣、神態(tài)等,要求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將每次奧楚蔑洛夫變臉的動作、神態(tài)等表現(xiàn)出來,并在全班當中進行表演,挑選出表演得最像的學生。整堂語文拓展延伸教學變成了表演教學,奧楚蔑洛夫為何變臉、反復變臉的行為表現(xiàn)出奧楚蔑洛夫怎樣的性格特征等相關教學內容反而被忽略。
三、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靈活運用“拓展延伸教學”
(一)以文本為基礎
拓展延伸教學的目的在于能夠在有效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基礎之上,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但拓展延伸的內容必須與文本內容保持緊密聯(lián)系,否則將出現(xiàn)“本末倒置”的情況。因此教師在明確拓展延伸教學內容的過程當中,需要始終以教材和文本內容為核心,譬如說在進行《愛蓮說》一課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在積極引導學生談蓮花的外觀、生長環(huán)境和特點等基礎之上,結合《愛蓮說》中借物抒情的核心主題,教師可以積極向學生展示《詩經》《楚辭》等當中使用香草美人比喻高貴品質的詩文,在帶領學生反復朗讀背誦之下,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加深語文知識積累,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愛蓮說》中周敦頤借蓮花比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貴品質這一重點內容。
(二)注重聯(lián)系生活
新課改要求教師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尊重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學內容必須注重實踐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堅持理論與實踐“兩條腿走路”的原則,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拓展與延伸教學時,教師需要注重將延伸拓展內容積極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情感體驗進行有機連接,同時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認知能力以及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等,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和選擇延伸拓展教學內容,以便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積極性。譬如說在《春酒》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作者琦君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母親親手釀制的春酒,從這一點出發(f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魯迅在《社戲》當中對羅漢豆的描寫,并積極向學生進行汪曾祺《端午的鴨蛋》的相關拓展,引導學生思考琦君、魯迅和汪曾祺為什么會對春酒、羅漢豆以及鴨蛋念念不忘,使其能夠深入理解作者在這些美食當中寄托的情思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談談自己印象深刻的美食及其蘊含的無限情感。教師從美食這一生活角度出發(fā),將拓展內容與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情感體驗進行緊密相聯(lián),從而更好地完成了語文教學。
(三)挖掘教學資源
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僅僅圍繞教材內容開展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有意識地主動挖掘和豐富教學資源,為學生盡可能多地滲透與文本有關的拓展與延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擁有更多學習語文的資源及材料,在大大拓展學生文學視野的同時有效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使其能夠從眾多語文資源當中汲取更多的知識技能。除了積極向學生推薦與文本內容相關的書籍和文字資料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多樣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使其能夠在實踐當中獲得真知。譬如說在完成朱自清《春》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校園或是公園中尋找“春姑娘”的身影,通過對春季中校園和公園中動植物的顏色、形態(tài)等進行仔細記錄,并結合朱自清對春天的描寫方式,嘗試獨立完成對某一季節(jié)的細致描寫,并能夠學會將自己的思想感情等注入其中,以有效增強習作的深刻性與文學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拓展延伸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完成語文知識內容的深化理解,對提升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針對當前教師在運用拓展延伸教學過程中存在拓展延伸內容與文本相脫節(jié)、拓展延伸的隨意性比較大而語文性比較少等問題,在日后的使用當中,教師應當堅持以文本為中心,在主動挖掘更多教學資源、擴充拓展延伸內容的同時能夠積極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情感體驗相聯(lián)系,從而在保障拓展延伸內容與學情相符、具有較好實踐性的前提之下,充分發(fā)揮出其“拓展”與“延伸”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1]趙桂榮.初中語文“拓展延伸教學”的探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5).
[2]張君潭.淺議初中語文教學中“拓展延伸教學”的應用[J].才智,2016(4).
[3]楊艷秋.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拓展延伸教學”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35).
[4]毛曉芳.初中語文拓展性教學的實施策略探討[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沈筱靜,女,1975年生,安徽合肥人,本科,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中學一級教學,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