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凱
江浙民間有一種美食,叫做“烏飯”。乍一看上去,它有點像紫米飯,但這種飯卻是用普通大米或糯米做的,只不過用了一種特殊的配料——樹葉。
烏飯呈黑色是
烏飯樹的“功勞”
做烏飯所用的樹葉來自烏飯樹,它的學(xué)名叫南燭,多見于長江以南的丘陵地區(qū)。它是常綠灌木,但嫩葉呈紅色,可以用于園林綠化和盆景栽培。
烏飯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詩人杜甫在《贈李白》中寫道:“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喾Υ笏庂Y,山林跡如掃?!痹娭械那嗑埦褪侵笧躏?。
烏飯的制作一般是摘取烏飯樹的嫩葉和枝條,搗碎后用水浸泡,再用紗布濾出深色汁液。用這種汁液浸泡大米或糯米,蒸熟后米飯即為黑色。
其原因源于
多酚類物質(zhì)染色
烏飯樹葉含有不少多酚類物質(zhì),例如黃酮、單寧、花色苷等,它們本來都不是黑色。但在浸泡的過程中,烏飯樹葉釋放出多酚氧化酶(PPO),在它和蒸煮溫度的雙重作用下,各種多酚經(jīng)過氧化和相互作用形成紅棕色至黑色的復(fù)雜聚合物。這些聚合物和米中的蛋白質(zhì)結(jié)合,于是產(chǎn)生染色的效果。
其實類似的食物變色現(xiàn)象較多,比如隔夜茶的顏色變深,土豆、蘋果切開后變成褐色,蝦頭變黑等都和多酚氧化有關(guān)。
廣西壯族群眾有吃五色飯的傳統(tǒng),其中黑色的糯米飯是用楓葉染色的,原理也類似。這些深色的色素比較穩(wěn)定,尤其可以耐受一定的高溫,因此蒸煮加工中不會變色。不過還原劑二氧化硫可以讓它褪色,這也從反面說明其黑色可能來自某種氧化過程。
烏飯中有天然防腐劑
唐代的《本草拾遺》記載:“九浸、九蒸、九曝后,烏飯久貯不壞?!笨梢娞瞥艘呀?jīng)發(fā)現(xiàn)了烏飯樹葉的防腐功效。防腐特性使烏飯可以長途攜帶。其防腐機理主要還是依賴多酚,它們具備一定的抑菌作用,類似于茶葉多酚。另一方面,烏飯樹葉含有多種芳香精油成分,大多具有驅(qū)蟲、抑菌、防腐作用。不過,由于一些關(guān)鍵的提純工藝沒有解決,目前食品工業(yè)界還沒能將它開發(fā)成商品化的添加劑。
食用烏飯對健康有益
作為一種天然食材,烏飯在民間已經(jīng)吃了上千年,雖說這并不等于它就一定安全,但至少是問題不大。更重要的是,烏飯樹葉含有不少有益物質(zhì),例如槲皮素、白楊黃素、芹黃素、山柰酚、木樨草素等。它們具有一定的降血脂、抗炎、抗過敏、抗病毒、抗氧化,甚至抗腫瘤的作用。
此外,烏飯樹葉也有比較豐富的B族維生素、植物多糖和礦物質(zhì),有一定的營養(yǎng)價值。雖然烏飯未必有神奇的健康功效,但至少說明烏飯樹葉對健康有益的方面更多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