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芳
故事教學要以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宗旨,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英語技能應該精心設計,精心施教。然而時下使用的深港版英語高年級的教材極少出現(xiàn)有故事情節(jié)的教材文本,第十一冊整一冊中只在第二單元C部分中出現(xiàn)了一個《龜兔賽跑》的故事。故此,一味地依賴課文而不做整合及拓展,無法在高年級課堂實施故事教學,教師應大力結合教材選擇合適的故事進行高年級故事教學課堂實施。
一、故事的選擇
1.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選擇
故事教學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一個好的故事將是學生和老師共同學習的興奮點。比如在深港版小學英語第九冊第五單元講述《Dinosaurs》的話題,教師可以選擇類似《兩只老鼠》《三只小豬》等富有童趣、適合初學者的故事,既結合教材又深受學生的喜愛;在第十冊第二單元《Helping people》中選擇了《雷鋒》等富有教育意義、小學高年級學生也能探討的故事,都是既適合學生年齡特征又結合課文內(nèi)容的選擇。
在選擇故事時,教師可以考慮一下幾點問題:(1)故事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與興趣特點?(2)故事中所使用的語言是否適合學生英語知識掌握的程度和理解能力?(3)文句節(jié)奏與韻律感能否吸引學生仿讀?學生接受能力范圍內(nèi)的材料才能真正起到教學效果,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認真選擇,否則,教學和教育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2. 根據(jù)學習要求選擇
故事教學使復雜的語言簡單化。通過學生熟悉的材料教學,可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新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在小學高段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選擇知識點集中、會話內(nèi)容適中,同時能給人以啟示的語言內(nèi)容,學生才能夠集中學習和運用相關語言知識。比如在學習動詞過去時這一語言點時,最好選擇學生耳熟能詳并且用過去式描述的故事,如《龜兔賽跑》《狼來了》《狐假虎威》等。在根據(jù)學習要求進行故事選擇時,不妨考慮以下問題:1)故事中所使用的語言與情節(jié),是否具備重復及可預測的特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重復的語句與學生互動,也可運用發(fā)問技巧讓學生對某些情節(jié)進行討論和猜測,提高參與感。2)故事是否有清晰的情節(jié)和強烈的角色對比,且寓教于樂?故事內(nèi)容清晰,角色對比強烈,能使學生專注于故事的發(fā)展,同時,好的故事能讓學習者自然領略其中的深意。3)故事中所使用的語言與反映的文化是否真實與恰當?教師要能夠判斷故事中所使用的語言與反映的文化是否真實、恰當,而不至于因文化的隔閡造成認知偏差,傳遞錯誤信息。
二、故事教學的實施
教學過程無疑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故事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步驟。
1. 背景鋪路
故事的背景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故事,減少學習障礙。例如在學習《龜兔賽跑》這一個故事時,學生對故事的事先的了解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體會人物的對話,并從中猜測語言所表達的真實含義。
2. 聽力開道
聽力是學生英語能力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故事教學不能離開這一技能的訓練。教師采用講述或者播放磁帶、VCD等方法呈現(xiàn)故事,要求學生大概聽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主要內(nèi)容及故事內(nèi)容,以強化學生聽力技能。
3. 提問深化
整體感知故事后,學生可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或者朗讀、默讀,或者分角色讀,也可以單獨完成。這是學生深入理解并細化學習的過程,閱讀時要求學生用筆勾畫不能認讀的詞句或不理解的內(nèi)容,教師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勾畫的內(nèi)容進行提問。同時,教師要整理出故事線索,在圖片或者關鍵詞,句的提示下,根據(jù)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對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提問和操練,幫助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故事,掌握語言。
4. 線索回顧
通過自主閱讀和提問掃清了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和誦讀的障礙,這是,教師可以輔助學生對故事進行回顧,教師提供一些關鍵的詞句,或者出示幾組相關圖片,請學生給圖片排序并講述故事,或者請學生根據(jù)出示的關鍵詞和關鍵句進行拓展講述。這樣,既能檢驗學生是否理解故事,同時也能鍛煉學生講述故事、運用語言的能力。
實踐證明,故事對于孩子們而言,存在著巨大的吸引力,“故事教學法”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不僅能夠調(diào)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想象力,而且可以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在語法點增多,課堂練筆量大,游戲環(huán)節(jié)減少的高年段課堂,故事教學有它更為重大的意義和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克服困難,通過整合改編教材,把故事教學貫徹落實到位。
責任編輯龍建剛